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她们的声音——对谭恩美作品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张莉玲   来源: 湖北工业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文学   谭恩美   女性主义  
描述: 觉》,《接骨师的女儿》也获得了商业成功和评论界好评。本论文以其四部小说为分析文本,基于女性主义思潮特点,研究谭恩美作品鲜明独特的女性主义特征。 论文首先回顾了整个华裔美国文学的起源和发展,介绍了谭恩美的
田纳西·威廉斯剧作中悲剧性的女性人物
作者: 于静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统治   田纳西·威廉斯   女性主义   女性人物  
描述: 田纳西·威廉斯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对女性问题的关注是其剧作的主要特色,也为本文从女性主义理论角度挖掘其作品的主题提供了依据。在他的作品中,女性无论如何抗争都无法逃脱男权社会的传统社会规范
论母性的边缘性
作者: 华媛媛   来源: 大连外国语学院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边缘性   母性   精神分析   女性主义  
描述: 作为女性形象的一种极端表现,母性在父系—阳性话语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母性的身份由男性根据她同家庭及其他成员的关系而决定,而她自己的欲望无法得到认可和满足。母性是男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附属品,她代表了男性的理想,为男性提供保护和精神支持,有时却又沦为男性错误行为的替罪羔羊。但是,母性在被边缘化的过程中一直坚持不懈寻求自我身份。她对父权制度的反抗主要表现在她试图对儿子进行控制并否认承担母亲的角色。本论文在弗洛伊德和拉康为代表的心理分析学说以及伊里加利,德·波伏娃,和乔德罗,西克苏,克里斯蒂娃等的女权主义理论
凤凰之美: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梅·萨藤
作者: 付娜   来源: 北京语言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梅·萨藤   女性写作   女性主义  
描述: 鉴于梅·萨藤的作品的繁杂性,创作思想的开放性以及写作风格的多义性,本论文的选题主要集中在从女性主义视角来论述梅·萨藤的创作思想和相关作品,以求揭示梅·萨藤与女性解放运动、女性主义创作思潮的内在联系
电视新闻专题中的女性主义建构:央视《半连天》符号学解析
作者: 张恋恋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电视新闻专题   符号学   女性主义   《半边天》栏目  
描述: 意识并未真正深入人心。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新闻传播学理论的发展与西方女性主义研究的引进,为两者的融合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大众媒介,如电视、杂志、广告中女性形象男权化的塑造问题愈来愈引起学界的重视
在“看”与“被看”之间
作者: 陈蕾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徐克   “看”与“被看”   女性主义  
描述: “看”与“被看”一直作为一对矛盾的“欲望”关系作用于影视作品中的女性。在男权社会的传统认知中,拥有绝对话语权的男性理所当然作为“看”的承担者,具有能动的选择性,而缺乏话语权的女性只能成为被动的窥视对象,成为影片中“一个空洞的能指”。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女性运动日益蓬勃,传统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不能再满足观众的需求,于是银幕上一批看似坚强独立、颇具男子气概的女性应运而生。这种银幕革新带来的是对女性“看”还是“被看”的重新审视。但是换个面孔和身份,把以前男性角色所拥有的智慧、勇气、毅力乃至健强的体魄移植到女性角色
追寻理想中的平衡:论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中的女性主义探求
作者: 许杰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到灯塔去》   英国小说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性主义  
描述: 情感和意识贯穿于她的几乎每一部主要作品中,从《到灯塔去》、《达罗卫夫人》、《奥兰多》到《幕间》等。作为一个女性主义
藏族题材电影之女性思考
作者: 马仁增草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藏族题材电影   思考   女性主义  
描述: 女性意识的电影至今还未出现,更难与男性叙事话语相抗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藏族女性这一少数族群镜像内外的真实。本论文以各种文化背景下的藏族题材电影作为研究对象,以女性主义批评为理论依据,就其中典型作品
《紫色》:黑人女性的身份寻求
作者: 张玉红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寻求   紫色   黑人女性   女性主义  
描述: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美国黑人文学呈现崭新局面,一批黑人女作家异军突起。艾丽丝·沃克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她以长篇小说《紫色》引起了文学评论界的注目。这部反映黑人妇女生活的长篇小说曾荣获1983年美国文学界两个大奖---普里策奖、全国图书奖,1982年又获全国书评家协会奖提名,并于1986年改编拍摄成电影,引起强烈反响。此作在黑人文学和美国文学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艾丽丝·沃克的创作有其独到深刻之处。她的作品与传统黑人男性作家和美国白人女性作家的作品相比具有不同之处。黑人男作家只关注到黑人所受的
对《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萨拉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王燕   来源: 天津理工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性政治   女性主义   性别话语  
描述: 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本文则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通过对小说文本的具体分析,解读女主人公萨拉这一人物对维多利亚时代传统女性形象的彻底颠覆,从而说明在萨拉反叛传统、自我放逐的背后,是其
< 1 2 3 ... 21 22 23 ... 72 73 7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