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夜间的镜像:女性视野下的中国电视剧
作者: 鲁瞻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镜像   女性主义   电视剧  
描述: 随着大众文化的兴盛,电视剧以多元繁复的风貌走向市场化、产业化。通过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情节设计以及各具风格的电视剧导演的不同视角,可以窥见男权话语下的电视文本为女性打磨的镜像。 女性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扮演各种角色,她们身份性格各异,人生命运迥然。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从抹杀性别的革命女英雄,到受苦受难慈悲为怀的地母原型,再到女性意识萌动欲挣脱封建婚姻枷锁的普通农村妇女,女性形象不是作为无性的符号,就是仍然囿于传统女性的角色定位。女性始终是不可见的“他者”。 电视剧品种繁多,家庭伦理剧、农村生活剧、言情偶像剧、戏
中国小提琴艺术中的女性特色
作者: 曲煜   来源: 中国艺术研究院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弦乐器   小提琴艺术   小提琴协奏曲   女性主义  
描述: 在近现代音乐史上,特别是20世纪以来的中国乐坛上,小提琴是一件普及面最广、影响力最大、作品数最多、演奏者最强的外来乐器之一。这件具有优美音色的弦乐器,在中国遇到了与她的优美音色相切合的中国人的审美情调,因此迅速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器乐品种。在我国,她的发展虽然只有百余年历史,但却随着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展示了独特的风姿。在它的风姿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那些带有女性特色的优美旋律,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主旋律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几乎成为20世纪中国小提琴音乐的代表,也几乎成为中国人运用外来乐器
双性同体:谈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中的女性角色
作者: 李薇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双性同体   《飘》   女性主义  
描述: 美国南方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一生只写了一部作品--《飘》,这部作品却为她赢得了美国小说界的两座最高荣誉—“普利策奖”和“出版商协会奖”。70年来,这部长达1000多页的小说始终位于畅销书排行榜的前列,被喻为出版界的神话,销售量仅次于《圣经》。1939年,由这部小说改编的好莱坞影片《乱世佳人》,一举获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等奥斯卡十项大奖。但在文学批评界,这本书却屡受挫折。大多数文学评论指责它“不平衡、有瑕疵、写法老套”,仅仅是一种“流行现象”,更多的是把矛头指向它背后的种族歧视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思潮论
作者: 马春花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权主义   女性主义   女人主义  
描述: 的女性文学创作,它也就很难对其作出清晰有效的界定与判断。有鉴于此,本论文试图从思潮的角度,以女性主义理论和叙事学
《我弥留之际》中艾迪与《八月之光》中莉娜之比较研究
作者: 白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角色   威廉·福克纳   内心冲突   女性主义  
描述: 威廉·福克纳对美国南方人民,尤其是对饱受煎熬的南方妇女表现出极大的关注。毋庸置疑,女性形象在福克纳的小说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从女性主义文学理论被运用到福克纳研究中以来,福克纳作品的批评家们有一种
反抗抑或投降
作者: 刘慧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位   认同   女性主义   抗争  
描述: 谭恩美在1991年推出她的第二部小说《灶神之妻》(The Kitchen God’s Wife)评论称其为“谭的第二次胜利”,“他甚至超过了生气勃勃,感人肺腑的《喜福会》。”小说《灶神之妻》依旧围绕着母女关系展开,但谭恩美这次将重心转向了母亲这一角色,用了更多的笔墨描写了母亲在旧中国的不幸遭遇,通过讲述蒋薇丽的故事,谭恩美对中国文化加以挖掘和批判。在旧中国,妇女无时无刻不受父权制的压迫,她们长期受封建礼教和儒家思想的束缚。因此从出生之日起,女性的性别角色就已经被强制性地规定了,那就是一辈子从属于男人,听命
男性叙事下的女性世界
作者: 冀明俊   来源: 华侨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叙事   余华小说   女性主义   女性人物  
描述: 作为当代文坛极具创作力的作家,余华在小说中的精神探索力度和创作风格的变化都令人关注。笔者在研读余华作品时发现,与同时代的其他作家相比,女性人物在余华笔下总是处于被忽略、被弱化的状态,而这一点在众多余华及余华小说评论中又是一个盲点。本论题尝试把关注的焦点对准余华小说的女性人物,揭示这样的人物处理方式和叙述风格背后的隐因。首先归纳出余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类型,从中得出这些女性人物的共同性格特征是顺从依附性,在文本中呈现出扁平化、边缘化状态。然后从作品论转向作家论,探讨余华对女性的审视角度及文化心态,清算了余华的
“第二性”的生成与“她们”的命运
作者: 刘烁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她们   《羊的门》   女性主义   第二性  
描述: 论文主要从女性视角出发,以女性主义理论作为观照,分析和解读了李佩甫的长篇小说《羊的门》所呈现出的男主女从的中国乡土社会的男女关系模式。 通观《羊的门》,整部小说中的几乎所有出场的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与中国女性油画现状
作者: 吴骊英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油画   女性艺术   话语权   女性主义  
描述: 本文运用丰富详实的资料,对西方“女性主义”这一现象进行阐释和剖析。从“女性主义”的起源到“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及其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的学术论著再到“女性主义”创作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创作方法
《马丁·伊登》人物分析及杰克·伦敦的女性观
作者: 窦忠琴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马丁·伊登》   女性观   男性至上   女性主义  
描述: 《马丁·伊登》是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作家、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杰克·伦敦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塑造了众多形象鲜明的人物,其中尤以主人公马丁·伊登的塑造最为突出,最为成功,这也说明为什么多数批评家在评论《马丁·伊登》时,往往将注意力放在马丁这个人物本身性格及思想的发展,而忽视了书中的其他角色,尤其是女性角色。 本文作者认为,马丁·伊登虽是小说当之无愧的主人公,其角色与性格的发展却与其他人物,尤其是女性人物息息相关,同生共存。如果仅仅简单、孤立地去分析马丁一个人物会导致观点过于片面,甚至会对文本产生误解。所
< 1 2 3 ... 22 23 24 ... 72 73 7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