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对“十七年”时期(1949-1966)《人民画报》女性形象建构的分析与思考
作者: 曹兰若冰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十七年”时期   《人民画报》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十七年”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女性形象研究对于研究现代女性媒介形象的形成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人民画报》作为一份承担着中国对外形象建设展示的大型中国国家画报,它所投射出的女性形象是有着丰富的时代特征及社会意义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十七年”时期的《人民画报》女性形象塑造方式极具研究价值。本研究着重利用内容分析法以文本分析的方式从多个层面来对“十七年”时期的《人民画报》进行编码。用大量的宏观数据研究与微观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准确地揭示《人民画报》中女性形象塑造的一般形式,
新世纪以来蒙古族题材电影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张梦欧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蒙古族题材电影   艺术价值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观照新世纪蒙古族题材电影女性意识的表现,展现蒙古族题材电影女性形象的独特魅力及艺术价值。本文第一部
身份的焦虑与追寻:米兰·昆德拉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蔺芳艳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焦虑与追寻   米兰·昆德拉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米兰·昆德拉是20世纪欧洲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中浸透着浓厚的哲学意味和对人的存在之思,充分体现了他的小说理念——“对存在的勘探”。而女性人物形象作为昆德拉小说长廊中重要的一笔,她们身上寄托的不仅仅是昆德拉对于女性的同情与关注,更寄托着他对于女性存在境遇的思考与探索。所以,对于昆德拉小说中女性形象系统全面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昆德拉以及他的小说理念和人生哲学。本文从女性“身份”这一主题入手,通过对昆德拉小说中女性处境的具体分析,试图为读者理解昆德拉小说的深刻内涵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本论文除
姜文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高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姜文电影   姜文女性观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迄今为止的四部片子都极具代表性地反映了姜文电影作品的风格与特色。自然,他在电影中所塑造的女性人物,也延续着他一以贯之的女性观,那是一种男性优于女性的男性中心主义的女性观。本文正是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力图对
女性主义视角下高尔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李艳红   来源: 新疆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话语   高尔基   女性主义   心理  
描述: 高尔基刻画了一系列的俄国底层女性,在他前期的作品中女性大多懦弱、顺从、逆来顺受,在社会中处于被动的地位。随着女权运动的产生发展和俄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发起,高尔基后期的女性形象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被动接受、觉醒到最后的积极抵抗。她们逐渐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桎梏,并积极参加到社会活动中。她们在社会中实现了拥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找到了自己的真正的人生价值。由于高尔基本人是男性作家,就不可避免地受到父权制思想的影响,因此导致了高尔基笔下的女性形象复杂化。本论文选取了高尔基的小说《因为烦闷而无聊》、《鲍列斯》、《母亲》作
《看不见的人》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许丽萍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看不见的人》   拉尔夫·埃里森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拉尔夫·埃里森是美国黑人作家,1952年出版的小说《看不见的人》获得了1953年的国家图书奖,这部小说因被称作现代黑人生活划时代的史诗而一举成名。小说被认作是自二战以来最具影响力的黑人小说之一,在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身份话题是黑人作家经久不衰的主题,小说《看不见的人》也不例外。小说描述了一个在白人社会遭受歧视的黑人年轻人的经历。自小说出版以来,就有许多批评家从后殖民主义的视角对其进行研究。小说探讨了黑人在美国的“看不见”,大多批评家关注的是小说主人公以及他身边的男性角色,而很少会注意到
电视相亲节目中女性形象塑造研究: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例
作者: 董秋桐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意识形态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江苏卫视的相亲类节目《非诚勿扰》以其新颖的节目形式和丰富的节目内容获得了空前的高收视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对《非诚勿扰》进行审视可以发现它与以往的刻板呈现女性形象的电视节目不同,从表面上看,《非诚
论相亲类电视节目女性形象的建构: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例
作者: 郭莹莹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非诚勿扰》   电视相亲类节目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从2010年开始,在我国各省级卫视上出现了一种似曾相识的节目类型——电视相亲类节目。此类节目火爆荧屏的现象不仅能够反映出当今时代80、90后的男女思想以及价值观、婚恋观,更是当代媒介对女性形象定位后的反射。相亲类电视节目到底是如何构建当今时代的女性形象的?本文选取了收视率较高、较受大众欢迎的《非诚勿扰》节目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电视相亲类节目进行个案研究,并选取了2012年全年194期《非诚勿扰》的视频音像资料和279位女嘉宾的个人基本资料以及部分女嘉宾的形象宣传片作为研究的具体对象,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新时期以来中国主旋律电影女性形象研究(1987--2012)
作者: 陈丹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主旋律电影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本文是一篇以新时期以来主旋律电影女性形象为研究课题的论文。纵观整个中国电影历史的发展,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长期处于不被重视、不被表现的尴尬境地,其主体性也长期隐没于男权文化的压制之下,无论是商业类型电影、文艺片亦或者主旋律电影,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都没能被真正的塑造在银幕之上。随着新时期的到来,伴随改革开放与文艺理论的双重激励,中国的电影事业重整旗鼓,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影片。其中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也在电影的历史舞台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作为电影形象中重要组成部分——女性形象,在新时期开始也逐渐冲破历史樊篱,成为
波伏娃女性主义视角下小说《无主之家》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杨文   来源: 四川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婚姻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第二性  
描述: 随着女性意识的崛起,在法国大革命之后,女性运动不断蓬勃发展,而波伏娃作为女性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于1949年发表的作品《第二性》系统描述及论证了女性受男性压迫,作为不独立的客体,即“第二性”,屈于
< 1 2 3 ... 72 73 7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