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中国戏曲传播与女性文化自觉
作者: 杜丽萍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欣赏方式   审美对象   性别文化   元杂剧   戏曲作品   现代性   崔莺莺   文本样式   女性文化   中国戏曲  
描述: 当我们反观女性文化的现代性萌芽时,戏曲则无疑是一种理想的文本样式。第一,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戏曲不是单纯地将女性形象作为审美对象束之高阁,而是用大量的笔墨去刻画女性的外在行动与内在心理,表达女性自身的情感和追求;第二,戏曲拥有大量忠实的女性观众和读者。女性看戏往往是一种卷入式的欣赏方式,把故事当成事实。弗洛伊德说:"幸福的人绝对不会幻想,只有那些得不到满足的人才会幻想。得不到满足的愿望是幻想的
革命叙事与艾性形象:从革命文学到十t年文学
作者: 游翠萍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革命叙事   女性形象   革命文学  
描述: 早期的革命文学呈现出激情泛滥的状态,经过延安文学特别是十七年文学的改造,通过用革命/集体话语取代爱情价体话语,将施虐/受虐模式从性别引到阶级,以及圣洁与淫荡二元对立的角色类型,建构出了经典革命文学叙事的基本模式。
托尼·莫里森作品中的文化身份研究:以《最蓝的眼睛》为例
作者: 张利萍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文化身份   《最蓝的眼睛》  
描述: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作家,正是由于她的获奖,黑人文学作品才正式登上世界的文坛。莫里森通过诗意化的语言对黑人女性进行描述,突破了黑人妇女作家作品的题材,描述了从未在美国其他黑人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黑人女性形象。以《最蓝的眼睛》为例,这篇作品的主人公充分展示出了黑人心灵文化的迷茫,和他们对自己经济弱势的忧虑与无助,更展现出了在种族与性别歧视的双重压力下,美国黑人女性的意志和特征。本文通过研究《最蓝的眼睛》中主人公的文化身份研究,来反映出作品的艺术魅力所在。
梅里美笔下异质女性的独特存在:嘉尔曼与高龙巴形象比较
作者: 张香萍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沙文主义   菲勒斯中心主义   异质女性   异域形象   融合  
描述: 梅里美笔下有众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本文以高龙巴和嘉尔曼这两个异域形象为研究基础,从创作主体的意识形态出发,研究分析小说中所蕴含的"菲勒斯中心主义"和文化选择上的沙文主义这一内因;从比较文学跨文化形象学角度,分析异域文化与注视者文化相融的这一外因。
刍议《驯悍记》中的莎士比亚对凯瑟琳娜内心的描写
作者: 孙萍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凯瑟琳   男主人公   反叛者   文学作品   女权主义   男权思想   心理描写   驯悍记   女权意识   男权主义  
描述: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女权主义潮流对文学界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不少作家都把目标投向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描写,莎士比亚作品的女性形象自然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驯悍记》并不是莎士比亚最杰出的作品,但它的问世代表着莎士比亚的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问题
作者: 李爱萍   来源: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商品   广告人   审美对象   负面影响   广告模式   女性形象   广告主  
描述: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问题
浅议安妮·泰勒《思家饭店的晚餐》女性主义表现
作者: 陈丽萍   来源: 青苹果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1 引言安妮·泰勒是美国当代最杰出的女性作家之一,擅长描写家庭和婚姻.她的作品不但畅销,还曾获过普利策文学奖、国家图书评论奖、美国图书奖等多个奖项,她的小说至今有五部被拍成电影.《思家饭店的晚餐》是
议广告中被物化了的女性形象
作者: 陈立萍   来源: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告   男性文化   模式化   物化   女性形象  
描述: 女性形象在现代广告中占有极高的比例,这种现象恰恰表明了社会处于男性文化的象征秩序,以男性话语作为尺度和标准,偏执地体现着男性话语的霸权地位,反映出男人对女性形象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女性的现实社会和文化状况的某些侧面。
荆棘中怒放的玫瑰——《呼啸山庄》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马玉萍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荆棘   生态女性主义   解读   《呼啸山庄》   玫瑰  
描述: 《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作家与诗人艾米莉·勃朗特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小说。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她以独特的女性意识如实地刻画了女性形象。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解构女主人公凯瑟琳的人物形象,解读作品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从而窥见作者超前的女性意识,有助于更加深刻而全面地理解本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水浒传》赛珍珠英译本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解读*
作者: 胡婵   刘萍   来源: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浒传》译本   译者性别   女性形象传译   翻译策略  
描述: 文章以沙博理和登特杨(男性译者)所译《水浒传》为对照本,结合译者赛珍珠(女性译者)的双语文化背景及女性身份两大要素,探讨不同性别的译者传译《水浒传》女性形象时的翻译策略与立场差异:沙博理和登特杨译本奉行与原作一致的男性主导、女性从属立场;赛译本却从女性角度出发,引导目标读者重新评价被封建意识形态烙上负面印记的女性人物,修正了《水浒传》原著中被歪曲的女性人物形象,构建了积极反叛的女性形象,使译本更加符合西方意识形态下人们的文化认同与价值取向。
< 1 2 3 ... 21 22 23 ... 56 57 5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