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王】搜索到相关结果 485 条
-
许鞍华电影研究
-
作者:
王世佳
来源:
山东艺术学院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电影作者
漂泊意识
许鞍华
人道主义
身份认同
-
描述:
作为香港新浪潮的领军人物,许鞍华在新浪潮时期对于电影语言 形式上的求新让人印象深刻,随之她在香港乃至国际影坛崭露头角, 受到认可和赞许。在此后的漫长创作中,许鞍华由形式的创新转向对 内容的深入挖掘,并逐渐到达一种洗尽铅华、返璞归真的大师境界。 许鞍华的作品中有被反复表现的恒定主题,对电影语言和叙事模式的 使用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同时也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价值观尽数灌输 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之中,因此,许鞍华是当之无愧的“电影作者”。 本论文使用作者论和叙事学的研究方法,对许鞍华的创作做整体 观照。论文具体内容如下
-
浅析周昉仕女画的艺术特点
-
作者:
王杨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家样
周昉
六法论
仕女画
-
描述:
仕女画是古代表现女性题材绘画的统称,在中国的绘画史上是非常重要的,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秦汉并流传至今。因此由于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在发生改变,以及绘画本身发展的需要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审视仕女画在中国美术中的价值和意义。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仕女画尤其是周昉仕女画的艺术特点,重要性尤其凸显,有唐代仕女画随着封建社会政治的稳定与经济高度繁荣的发展,和随之而来社会上层统治阶级的欣赏趣味等思想的转变,逐步摆脱史实和宗教题材的束缚,开始出现了描绘贵族妇女生活的仕女画,中国仕女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时代。绘
-
犹斗困兽与笼中之鸟
-
作者:
王铁男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比较分析
《大雷雨》
女性形象
《雷雨》
-
描述:
《雷雨》和《大雷雨》分别是曹禺和亚·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成名之作。这两部作品虽然出自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代,却有着天然的契合。两部名剧都以“雷雨”命名,由“雷雨”贯穿全剧,以具有鲜明“雷雨”性格的艺术形象表达了作品的时代特征,最后都以一场振聋发聩的大雷雨结束全剧。这种惊人的相似性背后究竟反映了什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根据现有的资料和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了解,本着在吸收以往研究者精华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的原则,本论文作者将用荣格的原型理论与悲剧美学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雷雨》和《大雷雨》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比较分析
-
女性的呼声—《到灯塔去》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王薇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到灯塔去》
伍尔芙
隐喻
女性主义
女性人物
-
描述:
《到灯塔去》是伍尔芙女性主义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部小说,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前对伍尔芙作品的研究基本上都是集中在伍尔芙的意识流创作手法之上的,而第二次女性主义思潮及运动为伍尔芙的作品带来了一种新的解读方式,也就是女性主义方法。伍尔芙一方面着力描写当时的女性生活状况;另一方面她也在践行着自己的女性主义理论。通过对分别代表“房间里的天使”和“独立的自由女性”的拉姆齐夫人和莉丽·布里斯科两位女性形象的塑造,反映了女性莉丽在寻求自我和个性解放历程中的艰难与困惑。小说文本描述了女性形象莉丽·布里斯科经历了一系列的心
-
女性主体的颂扬:论亦舒的小说创作
-
作者:
王雷雷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薪酬
女性意识
道德
话语权
-
描述:
本文以亦舒的小说为研究对象,从小说文本出发,来探究亦舒写作中女性主义意识的体现。论文将从三个部分进行深入阐述。第一部分从婚姻与家庭中的两性关系入手,从亦舒对家庭与婚姻中女性地位的态度展开,来讨论女性在家庭和婚姻状态下的两性关系中如何获得较高的地位和主体性的价值归属。其中,亦舒强调了薪酬的重要作用。在她看来,薪酬是女性取得话语权并获得较高的利益的必要条件。第二部分将以典型的女性形象为案例分析,揭示亦舒在作品内外所强调的绝对的女性主体地位。亦舒所强调的女性的主体地位带有强烈的颠覆色彩。在处理两性关系问题时,亦
-
唐代狩猎图案及狩猎俑的初步研究
-
作者:
王丽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狩猎俑
狩猎图案
唐代
图案特点
-
描述:
狩猎自原始社会起就是人们的一项重要的生产生活活动,随着人类文明与经济的发展,其生产角色不断削弱,军事、政治、娱乐色彩逐渐增强。该活动反映到艺术上,就是青铜器、壁画、画像石、画像砖等载体上狩猎图案的出现。唐代是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狩猎活动较为盛行,考古发现的银器、铜镜、壁画等载体上广泛出现以狩猎为题材的图案,同时一些贵族墓葬中还出土了一定数量的狩猎俑。本文将研究的时间范围定位于唐代(公元618—907年),研究对象是表现在金银器、铜镜、墓葬石窟壁画、三彩胡瓶等载体上的狩猎图案及狩猎俑。这些载体既包括国内出土的
-
Sue Bridehead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New Woman in Jude the Obscure
-
作者:
王榕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外国文学
英国小说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对哈代的小说《无名的裘德》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主要从维多利亚末期这一时代背景出发,对“新女性”这一概念的提出和定义,以及新女性的特点进行研究,同时考查这一历史时期女性的地位、社会理想的女性形象、以及新女性为争取自身的权利所作的努力。 第二章立足于小说文本,通过苏与社会规范的冲突和她反传统的价值取向,详细论述了苏是维多利亚时期新女性...
-
新世纪文学中女性生存状态探析
-
作者:
王影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存状态
女性命运
生存抗争
生存危机
新世纪文学
-
描述:
从2000年算起,新世纪己经悄然走过12个年头,在进入新世纪的2001年就有媒体宣称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女性的世纪——“她世纪”,而“女性”这一群体在精神与心灵上无时无刻不发生着复杂意义的变化。随着新世纪曙光的不断辉耀,越来越多的女性作家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和思维关注当代女性自身的生存状态,本文意欲通过分析新世纪几位具有影响力女性作家的代表作品,来描画当代女性生存状态的纷繁图景和清晰脉络,继而思索女性在特定时代下生存的家庭状态和精神状态。 本文研究的是新世纪以来,即2000年开始到现今,女性作家创作的描写女性生
-
权力与华裔女性主体化:水仙花《春香夫人》的福柯式解读
-
作者:
王江红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春香夫人》
主体化
规训
美学关怀
-
描述:
作为欧亚裔先驱作家之一的水仙花,在她的唯一一部成卷作品《春香夫人》中,她重新定义了女性的身份认同,尤其是华裔女性的身份认同。这本书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这本书引起人们热烈地讨论。这本书的出版商曾在《纽约时报》上声称:”这些出现在西海岸的罕见、精致的故事中的中国人,古雅、可爱,他们的这些故事为许多读者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23)事实上,水仙花描绘了各种各样的华裔女性形象,颠覆了主流社会对她们的刻板印象。人们经常从种族身份认同的角度来解读《春香夫人》,本文通过引用福柯的权力理论,分析华裔女性面临的
-
下田歌子の女子教育理念に関する研究
-
作者:
王宜梅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津田梅子
下田歌子
女子教育
贤妻良母
-
描述:
本论文的主题,是下田歌子的女子教育理念的研究。下田歌子被认为是有着“小野小町的美貌”、“紫式部的文采”和“北条政子的胆力”这种色才胆皆具备的传奇女性。而且歌子是日本明治·大正·昭和时期著名的女教育家,是现在的实践女子大学的创始人。歌子一生之中,最关心的是女性教育,她是近代良妻贤母主义教育的集大成者。她主张要继承儒家、武士道等固有的优良传统,在此基础上顺应国家发展的状况,与国家主义相联系,并兼顾“欧化主义”的女子独立教养进行女子教育。通过分析梳理国内外对于近代日本女子教育和下田歌子的研究资料,笔者展开了对下
<
1
2
3
...
19
20
21
...
47
48
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