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王】搜索到相关结果 485 条
-
19C媒介形态下的美国来华传教士群体建构的中国形象与美国形象的研究
-
作者:
王以芳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形象
符号冲突
中国形象
晚清
大众传播媒介
美国传教士
基督教
形象建构
-
描述:
自1830年美国第一位传教士裨治文来华起,美国传教士开始了在华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传教活动。为了推动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实现“中国的基督教化”这一最高宗教目标,在传教过程中,部分美国传教士,如裨治文、伯驾、卫三畏、丁韪良、林乐知、明恩溥等,笔者在文中称之为“媒介形态下的美国来华传教士群体”,他们突破了以往以教堂为中心的传教方式,利用报刊、出版等大众媒介传播方式进行宗教及文化传播,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立性的传教士媒介话语空间,并在这一空间中建构了传教士媒介话语中的中国形象与美国形象谱系,这一形象谱系的建构有助于
-
论远藤周作的《深河》:以美津子的人物形象为中心
-
作者:
王君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他者
表演者
母亲
女性
-
描述:
远藤周作的《深河》讲述的是一个前往印度的日本旅行团的故事。由多位出场人物及其各自的特殊经历相互交错展开。通过叙述者的讲述,读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注视着各色人物背后的“秘密”。这些特定场合发生的故事里往往都涉及到了母亲或妻子。从社会性别(gender)角色上来看,无论作为“女儿”或是“妻子”、“母亲”,皆为女性的社会属性,具有一定的“等价”关系。“母亲”是女性主义的一个敏感话题,在女性主义诸多理论流派中,她都是一个具有争议的性别身份。因此,通过对“母亲”的解读,便可以获得关于女性文学及性别文化的多元视角。但是
-
对普契尼歌剧《La Rondine》中女主人公的音乐及人物性格塑造的一些体会
-
作者:
王梦
来源:
上海音乐学院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音乐手段
戏剧手法
普契尼歌剧
悲剧
真实主义
女性人物
-
描述:
普契尼,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热衷于描写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的歌剧理念是展示和再现平凡普通的常态生活。作为一位突出女性的歌剧作曲家,其十二部歌剧作品中有七部以女主人公名字命名,笔下刻画出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女性人物形象。歌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即体现在它所塑造的典型人物上,本文以普契尼作品《La Rondine》中的女主人公玛格达(Magda)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比较研究方法,从戏剧形象和音乐形象等方面对这个女性人物进行分析和比较,试图探讨普契尼这部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
美术背景中的唯美主义文学观照:以滕固、倪贻德、叶灵凤三人为中心
-
作者:
王菲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滕固
倪贻德
唯美主义
叶灵凤
诗画合一
-
描述:
唯美主义作为一股世界性的文艺思潮,五四时期以来对中国文坛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尤其是唯美主义大师诗画兼工的传统在一批兼具作家与画家身份的青年身上得到了延续,其中滕固、倪贻德与叶灵凤三人可看作较为典型的范例。20世纪20年代他们从美术及文学两个层面发掘唯美主义的审美偏好及艺术追求,崇尚艺术无功利论,强调“诗画合一”与自我精神的表达,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理论与心得。这三位作家的文学创作中也因此体现了唯美主义的美术创作手法及技巧,他们的大部分小说在选材上试图表现青年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冷僻空虚和对情爱性欲的渴望追求,尽管
-
论王国维《人间词》的悲剧意识
-
作者:
王燕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间词
悲剧
王国维
-
描述:
王国维先生是我国近代享有国际盛誉的著名学者,在文学、哲学、美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人、国学大师,作为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学者,他是我国最早运用西方文学、哲学、美学观点和方法来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首开风气者。王国维在《人间词》里塑造了一个充满悲苦的世界,折射的是王国维的悲剧意识。王国维深谙人生的苦痛,这与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所受的教育、人生经历息息相关。《人间词》是王国维在1904年一1920年这17年间创作的词,共115首。本文主要研究王国维的生平经历和悲剧思想之间的关系,分析《人间词》悲剧意识存在的根
-
论迟子建小说的诗意品格
-
作者:
王猛猛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意
迟子建
小说
-
描述:
刘小枫在《诗化哲学》对浪漫哲学传统的诗化主题进行过如下概括:灵性是个人生命的基础,人应该靠感性和信仰生活,倡导个人生命与自然契合。迟子建无意中践行了浪漫哲学的诗化主题:追求人物内心灵性的释放,将个体的生命机遇放置在充满原始风味的大自然的背景之下,对现实家园和精神家园的执着守望。无论是以《北极村童话》、《原始风景》、《70年代的四季歌》为代表的带有自传性质的清新活泼的追忆之文,或是《雾月牛栏》、《亲亲土豆》、《清水洗尘》、《福翩翩》、《解冻》式的呈现家庭伦理之爱的温馨小说,抑或《白雪乌鸦》、《伪满洲国》、《
-
《觉醒》和《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女性意识对比分析
-
作者:
王翰芬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觉醒》
觉醒过程
《莎菲女士的日记》
-
描述:
凯特·肖邦的《觉醒》和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因其刻画的与世俗格格不入的女性形象,自问世到最后的经典化引起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褒贬不一。虽然许多评论家拿这两部作品和其他女性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然而,尚未有硕士论文专门比较过这两部作品。两位不同年代不同国度的女主人公艾德娜和莎菲,随着女性意识的步步觉醒,扮演着冲出时代樊笼的女性先驱角色。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分析这两部作品中两位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集中比较两位作家的女性意识,以及两位女主人公在对待她们的社会背景、社会关系和觉醒过程中女性意识的体现,以此重新审
-
九十年代以来先锋小说创作的转型:以苏童、余华、格非为代表
-
作者:
王琮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隐藏叙事
本土化语言
先锋
精神意蕴
完整叙事
-
描述:
中国的先锋小说崛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此时的先锋小说凭借其惊世骇俗的写作风格在中国文坛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场由“写什么”转向“怎么写”的文学形式实验开始进行。现在我们回过头再来廓清八十年代的先锋小说的脉络,对我们正确认识与分析九十年代至新世纪先锋小说的转型有很大帮助。我们发现它的出现并不是一种偶然,既有世界文学环境的影响,同时也离不开中国当代文学“意识流”小说、“寻根”小说、“现代派”小说的三次铺垫。八十年代的先锋小说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它彻底打破了文学作为政治传声筒的局面,也为当代小说的
-
论叶广芩小说的文化意蕴
-
作者:
王小慧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叶广芩
儒道哲学
满族文化
京味
-
描述:
当代作家叶广芩的作品题材丰富、涉及面广,近年来愈来愈受到评论家们的重视,她的家族系列小说以其独有的“叶赫味”占据文坛一角。本文主要从文化的角度尝试对叶广芩的作品进行解读。引言部分介绍了作家的创作经历及主要作品,简单梳理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正文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作家及作品进行了研究分析。 首先,对叶广芩的满族的民族身份追本溯源,从作品中探讨作家所受到的民族宗教、语言及风俗文化的影响。满族信仰萨满教,萨满教对女性的重视和崇尚,使叶广芩作品里的女性形象与汉族作家作品里的女性形象的呈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满族语言
-
新时期小说中“坏女人”形象探析
-
作者:
王利敏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时期小说
“坏女人”形象
女性意识
-
描述: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大门的开启,国内主流意识形态开始松动,再加上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渗透,人们开始运用女性意识来解读新时期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当站在人性的高度重新审视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的小说创作时,会发现人们依然按照传统的男性中心主义社会准则评判女性,现代社会的“男女平等”、“女性自由”思想,并没有被人们普遍接受。当站在人道主义立场,运用女性意识重新解读这一时期的小说作品时,那些不按照传统的男性准则为人、处事的“坏女人”,不论她们走向社会、参与政治,还是固守家庭、心灵扭曲,抑或大胆冲破性
<
1
2
3
...
18
19
20
...
47
48
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