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王】搜索到相关结果 485 条
-
中西文化的冲撞与融合:迪斯尼动画花木兰女性主义形象解读
-
作者:
王树娟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形象
木兰
文化冲突与融合
女性主义
-
描述:
花木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传奇女性形象,南北朝民歌《木兰辞》记录了中国最早的木兰故事,宣扬了中国的忠与孝的传统思想。千百年来,木兰作为中帼英雄的代表,在中国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形象。木兰恪守孝道、代父从军、为国出征,赢得了尊敬和名誉,是封建制度下的中国传统妇女眼中的女英雄,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98年,根据木兰故事改编的迪斯尼动画片《木兰》,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忠与孝的花木兰形象,重新塑造了具有女性主义精神的花木兰形象,引起了一些中国学者对迪斯尼花木兰的解读。迪斯尼的电影《木兰》将中国的文化和美国的文化
-
An Analysis of Jazz Women Images in Tender Is the Night
-
作者:
王娜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爵士女性形象
物质主义者
个性主义者
自力者
夜色温柔
-
描述:
小说《夜色温柔》出版于1934年,这部作品耗费了菲茨杰拉德9年的时间创作完成。它也被公认为是菲茨杰拉德最感人的一部作品。小说通过主人公狄克,一位有前途的青年医生失败和沉沦放逐的故事,向我们揭示了繁华之后,金钱的腐蚀性;温柔夜色之后,现实的残忍性。人性自身的弱点受到周围环境的摆布,从而使个人的理想和纯真的爱情都难以实现。正如菲茨杰拉德所坚持的这是一部献给女性的书,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是整个爵士时代女性的缩影。本文尝试用文本细读的方式重新解读《夜色温柔》这部经典作品中的女性人物,旨在挖掘这些女性身上所体现的爵
-
《金瓶梅词话》中妻妾形象及其家庭伦理
-
作者:
王晖
来源:
陕西理工学院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庞春梅
金瓶梅词话
李瓶儿
家庭伦理
吴月娘
潘金莲
-
描述:
《金瓶梅词话》将市井女性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淋漓尽致,并通过西门庆家庭众妻妾的形象展示出了《金瓶梅词话》所描写的晚明时期的家庭伦理。其中具体就伦理制度、立嗣观念、婚姻文化和两性伦理道德等方面进行阐释。全文共分八章:上编第一章,官僚家庭的出身背景的吴月娘所具有的世俗与传统交织的性格特征形成了情欲压抑下的扭曲心理。上编第二章,在炎凉尘世中随波逐流的潘金莲,以她善良、凶恶、嫉妒、怯懦、抗争、妥协等矛盾的性格特征及她情欲放纵的变态心理。上编第三章,四次婚姻的坎坷追寻,使富艳、温厚、痴情的李瓶儿苦苦追求着她内心的幸
-
论二十世纪昭君的审美形象
-
作者:
王平
来源:
三峡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族国家意识
女性意识
昭君形象
昭君文化
-
描述:
王昭君作为历史上著名女性之一,历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正史、野史、诗词、变文、戏曲、民间传说、小说、影视等等,两千年来,对她的演绎不绝如缕。然而,纵观中国文学艺术中的昭君形象,古今发生了显著变化。本论文将二十世纪昭君的审美形象作为研究对象,从分析文本入手,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考察二十世纪昭君形象的主要类型,揭示昭君古今形象新变的原因和意义。本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简要梳理历史上的王昭君与二十世纪以前文学中的昭君形象。分别从史书和文学作品两大角度进行概括,史书中的昭君形象略显单一,文学作品中的昭君形象丰富多彩
-
《接骨师之女》中女性人物身份的研究
-
作者:
王静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小说主题
谭恩美
《接骨师之女》
女性形象
女性人物身份
身份认同
-
描述:
近年来美国华裔文学在文坛上独树一帜,华裔作家的作品不仅广泛受到书评家的赏识,也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其中谭恩美便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作家。谭的第一部小说《喜福会》自1989年问世以来,广受好评,获得多种奖项,奠定了其在华裔美国文学界的重要地位。《接骨师之女》是谭的第四部作品,小说仍然围绕谭的代表性主题“母女关系”展开。不同于《喜》中着重四对母女的探讨,《接》把焦点集中在同一族系里的三代女性身上,揭示母女间的复杂关系,及其从冲突到融合的过程。 在迄今为止的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中,身份与归属一直是两个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
论《西湖二集》的文人化倾向
-
作者:
王芳
来源:
湖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作意识
《西湖二集》
创作背景
文人化倾向
人物形象
艺术特色
-
描述:
《西湖二集》是一部短篇拟话本小说集,大概刊行于明末崇祯年间,著者署名周清原,别署济川子,武林(即杭州)人士。《西湖二集》是明末重要的拟话本小说,全书共三十四卷,描述了一幅以杭州西湖为背景的社会生活历史画卷,不仅展现了优美的西湖风景,更描述了许多有趣又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生活故事。它强烈地反映了明末社会政治的腐败,官吏的贪污作恶,百姓的民不聊生,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的风俗习惯和部分文人对现状所表现出的生活态度。本文将以《西湖二集》文本为立足点,结合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文人身份,从文人化的角度分别从以下几个方
-
女性生存的心史灵谱:论新时期女性家族史小说
-
作者:
王杰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家族
女性意识
性别诗学
女性生存
-
描述:
本文以新时期女性家族史小说为研究对象,旨在对这一小说作出总体把握和具体分析,对其生成与构成、特征与表现、意义与局限及启示等加以阐释。女性家族史小说,是新时期女性文学和家族叙事中的一个重要文学现象。主要是以女作家为创作主体,以女性叙述视角讲述一个家族以血缘为纽带的几代女性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本文认为,女性家族史小说是一部母系家族史、女性生命史与心灵史,也是一部性别视域下的独特的社会史、文化史与精神史。这一小说的女性创作主体表现出独有的性别经验、细腻情怀、灵动思想,这一小说的文本特征则突出地表现为女性生存的
-
寻根:非洲祖先文化在托妮·莫里森作品中的表现
-
作者:
王蓓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
非洲文化
祖先
女性形象
-
描述:
托妮·莫里森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从1970年起至今,她共著有八部长篇小说。本论文通过对其中四篇小说《所罗门之歌》(1977)、《柏油娃》(1981)、《宠儿》(1987)、《爵士乐》(1992)的分析,探讨了莫里森作为一名美国黑人女作家,不仅受到美国文化的影响,更受到非洲传统文化影响的一面。笔者通过对渗透于该四篇小说中的根植于非洲大陆的黑人民间传说、神话以及一些非洲宇宙哲学如相信神灵、祖先灵魂和非祖先灵魂的存在等等的分析,发现这四部小说享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强调祖先的重要性,这也是非
-
《妇女杂志》(1915-1920)女性叙事研究
-
作者:
王思侗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杂志》
叙事
女性
-
描述:
《妇女杂志》于1915年1月15日在商务印书馆创刊, 1931年12月停刊。它刊行历时17年,内容丰富,深刻记录了民国时期女性被启蒙的历程和女性自身的现代演变。本文以1915到1920年间
-
《儿子与情人》中女性的觉醒
-
作者:
王素青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觉醒
劳伦斯
女性主义
-
描述:
大卫·赫伯特·劳伦斯是21世纪英国极富争议但最具影响的作家,被称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半自传体小说《儿子与情人》便是其中之一。在过去,大多数学者往往集中于其“俄狄浦斯情结”,用精神分析的方法研究保罗和其母亲的畸形关系;其他批评家则注重研究劳伦斯对于工业化弊端以及人性异化的批判。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主义批评家也对《儿子与情人》进行了研究,但他们大多数都集中于分析小说中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悲剧命运而没有关注女性的觉醒意识。本篇论文避开传统的分析方法,试图从女性主义的视角
<
1
2
3
...
20
21
22
...
47
48
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