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山东艺术学院】搜索到相关结果 11 条
-
阿莫多瓦电影中的边缘“女性”形象探析
-
作者:
杨美
来源:
山东艺术学院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边缘“女性”形象
实质与意义
阿莫多瓦
形象建构
-
描述:
纵观西班牙电影的发展历程,导演阿莫多瓦在其电影生涯中以推陈出新的创作理念而获得了广泛关注,他富有个性和内涵的优秀电影作品奠定了在世界电影中的重要地位,成为推动国家电影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从影三十余年,其影片无一不反映出当时西班牙社会的时代背景、文化形态和人文思想,作品时代烙印深刻,带有浓重的西班牙民族特色和突出的导演创作风格。阿莫多瓦电影对女性境遇的思考,个性化风格表达与流畅的镜头表述,使得他的影片风格独特又显得通俗易懂。对其电影作品中深邃的女性主题进行细致剖析,能使观众在感受狂放不羁的西班牙文化的同时,
-
女性形象分析视角下中国第四代导演文化困境研究
-
作者:
杨顶鹏
来源:
山东艺术学院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第四代导演
文化困境
女性形象
-
描述:
自上世纪80年代女性主义理论传入中国后,女性主义理论为电影批评、电影创作提供了一种性别视角,但由于西方的女权理论植根于欧洲,第三世界中的女性主体本身受“本土夫权制与帝国主义的双重殖民压制”且与本土的民族启蒙运动相联系,对于电影中的女性研究往往以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作为参系,将研究的重心置于女性的性别差异、女性欲望等要素来解构“菲勒斯逻各斯”(男权主义)。而中国电影理论则将第四代男性导演的文本一律笼统地视作男权主义作品去研究,忽略了以女性形象为参照去解读男性文本中构建的女性道德、文化意义以及由此折射出的第四代导
-
凝视理论与60、70年代美国女性形象塑造及其演变:以奥斯卡获奖电影为个案
-
作者:
陈常云
来源:
山东艺术学院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凝视理论
奥斯卡获奖电影
20世纪60
70年代
美国女性
-
描述:
20世纪60、70年代是世界女性运动和好莱坞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女性运动“第二浪潮”1兴起,女性开始大规模进入社会争取经济和思想上的独立;好莱坞在此期间完成了将欧洲新的电影思潮与本土特色的结合,进入
-
普契尼歌剧中悲剧色彩女高音的音乐风格及形象塑造——以《人们叫我咪咪》和《挂满了柔软幕帐》为例
-
作者:
王双双
来源:
山东艺术学院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音乐风格
悲剧色彩
形象塑造
咪咪
曼侬
-
描述:
贾科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1858-1924)是世界上最杰出的歌剧作曲家之一,他在创作歌剧时更注重故事情节的戏剧性与真实色彩,擅长刻画社会小人物的命运与爱情,毫不隐晦的讽刺社会不平等的阶级现象与真实现状。歌剧的脚本是普契尼非常注重的,戏剧第一一直是他歌剧创作遵循的一项原则,他要求剧本作者可以为他写出让世界都为之感动的剧本。普契尼也一直遵循着意大利的歌剧传统本色,十分注重歌剧中人声的地位与影响,他勇敢的打破了宣叙调与咏叹调死板的分界线,巧妙地将朗诵融入到咏叹调中,更加深入地刻画了角色的
-
宋代女性服饰及其文化蕴涵
-
作者:
田天
来源:
山东艺术学院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服饰文化
女性服饰
宋代女性
-
描述:
服饰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在早被人们习以为常的服饰中,包含着人们最为真实的文化思想,同时也反映出社会的各种因素对服饰的影响。中国古代服饰就是在当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下融合而成的文化产物。不同朝代的社会思想和文化现状,都对当时代服饰的流行风尚有着不小的影响。各个朝代的社会意识和经济水平都在女性服饰的艺术特征中有所体现。同时,服饰也承载着当时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观念。宋代的社会文化极为繁荣,尤其是在艺术方面宋代历史具有流芳溢彩的魅力。艳丽多彩的女性服饰在整个中国古代服饰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重要地位。仪态万
-
女性主义视域下的女艺术家传记电影研究
-
作者:
姜菁
来源:
山东艺术学院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理论
女艺术家传记电影
女性意识
-
描述:
本文以女艺术家传记电影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此类影片的分析以论证这一题材对于女性电影创作的积极意义。传记电影作为一种电影类型,首要目的是塑造曾经真实存在的人物形象,这自然离不开对人物人生经历的再现、心理世界的描写和精神状态的表现。艺术家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而女艺术家的情感世界无疑更加复杂,往往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情感和生活经历,她们的生活亦或是艺术创作往往具有反抗男权的意识及女性自我表达的意义。这使女艺术家传记影片较之其他传记影片,不仅同样拥有现实主义的美学精神,而且因传主的“艺术家”身份使得影片的表达方式多样化,
-
许鞍华电影研究
-
作者:
王世佳
来源:
山东艺术学院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电影作者
漂泊意识
许鞍华
人道主义
身份认同
-
描述:
作为香港新浪潮的领军人物,许鞍华在新浪潮时期对于电影语言 形式上的求新让人印象深刻,随之她在香港乃至国际影坛崭露头角, 受到认可和赞许。在此后的漫长创作中,许鞍华由形式的创新转向对 内容的深入挖掘,并逐渐到达一种洗尽铅华、返璞归真的大师境界。 许鞍华的作品中有被反复表现的恒定主题,对电影语言和叙事模式的 使用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同时也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价值观尽数灌输 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之中,因此,许鞍华是当之无愧的“电影作者”。 本论文使用作者论和叙事学的研究方法,对许鞍华的创作做整体 观照。论文具体内容如下
-
新时期中国女性电影探索
-
作者:
杨士霞
来源:
山东艺术学院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审美特征
女性意识
-
描述:
本论文以新时期(1979年至今)的中国女性电影为研究对象,采用史论结合的方法,以电影文本为案例,以东西方女权主义电影美学理论为基础,对新时期以来中国女性电影中的女性意识的嬗变和女性话语表达进行探究,指出中国女性电影所存在的局限,女性电影在中国如果想真正的得到超越必须建构女性自身的话语权,不是像激进美学一样一味的对男性反抗和对立,也不是对男性的妥协和共融,而是穿越了两者,力图实现女性生命本体的自我超越和真正的自我救赎。论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女性电影与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对于女性电影、女性意识的界定以及对
-
李渔剧作研究
-
作者:
陈蓉
来源:
山东艺术学院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思想内涵
喜剧手法
李渔
客观评价
剧作
艺术特色
-
描述:
李渔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家、剧作家、戏剧理论家,是明末清初文坛上一位引人注目的特殊人物,也是中国戏曲史上一位具有重大影响意义的人物。自从20世纪初期开始,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李渔及其作品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评价。一直以来,学术界对于李渔及其作品的评价存在一些争议。论者普遍对李渔的戏曲理论给予了极大的褒奖,而对于其剧作《十种曲》的评价则出现了毁誉参半的现象。本文在《李渔剧作研究》这样一个较大的选题范围内,仅仅选取了几个比较重要的、有代表性的方面来对《十种曲》进行分析和研究,即重点从李渔的生平、其剧作的思想内涵、艺
-
《红楼梦》服饰色彩分析与应用
-
作者:
谢芳倩
来源:
山东艺术学院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红楼梦
色彩
服饰
应用
-
描述:
以《红楼梦》中十二个主要女性人物: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贾元春、贾探春、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李纨、秦可卿、巧姐、妙玉为研究对象,对其服饰色彩与人物性格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归纳出一套能够代表《红楼梦》人物服饰特点的色彩体系。不同的服饰色彩能够表现出每个人物不同的性格,按照性格的主次将提炼出来的色彩重新进行搭配,然后通过古代服饰的外形将色彩体现出来,每种颜色所占比例就代表了这个人物的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十二个人物就有十二套配色,每套配色都有一个主要色彩,让人看到第一眼就能感受出这个人物的突出性格。通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