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左传》鲁人形象研究
作者: 王玲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鲁女   《左传》   孔子   鲁君   鲁卿  
描述: 前贤研究《左传》人物,多局限在郑庄公、春秋五霸和少数女性等人身上,对鲁国的国君、卿大夫形象鲜有涉及,鲁国的女性形象更是从未有人关注。人是文化最细微的载体,鲁人共同的思想情感积淀为一个个的文化符号,深入到后人的血脉中,成为世代传承的文化精神。本文通过对《左传》的爬罗剔抉,深入探究《左传》中鲁人幽微复杂的内心世界,还原他们鲜活生动的形象,并期望能将鲁文化的研究推向细化和深化。正文共分六章。第一章论述《左传》中的鲁国内政和外交。鲁国的内政经历了公室日削、大夫日渐强盛并专权的过程。鲁国国君暗弱,缺乏卓厉奋发的英主
张资平情爱小说模式及价值新论
作者: 王灵艳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爱情模式   情爱小说   男女平等   个性解放  
描述: 长期以来,张资平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基本上是被忽略乃至被遗忘的人物,虽然对于他的研究也曾经掀起过一阵小高潮,但是研究多局限于狭隘的范围内,更多的是对于他作品的批评。新时期对于张资平的小说也有了一些新的突破,但还是有广大的待探索空间。本文突破前人的研究范围,首先把张资平的文学成果和其他文人相比较,寻找到张资平小说的理论源头——周作人以性解放为核心的妇女解放说。然后在这个理论指导下,阐述了张资平情爱小说的“一女多男”模式的独特意义。在这种以女性为本位的模式下,张资平笔下的女性寻找的是灵肉合一的爱情,在这个理想爱
清宫剧文化现象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王思齐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大众文化   清宫剧   性别批评   收视愉悦  
描述: 本文从分析女性受众喜欢收看清宫剧的原因出发,借助西方女性主义传媒批评为学术资源,以近年来清宫剧中四部有代表性的电视剧——《还珠格格》、《宫》、《步步惊心》、《甄嬛传》作为文本研究对象,以97名女性的调查问卷作为研究数据,结合女性日常生活中的审美体验,以受众分析为主,探讨女性追捧清宫剧文化所表达的性别诉求。清宫剧不仅仅是一个需要被学术领域重视的大众娱乐现象,它的传播更蕴含了丰富的性别文化内涵。父权文化在清宫剧这种娱乐形式中得到了彰显,清宫剧的热播是以它其特有的叙事技巧、表达方式、娱乐手段将性别权力的不平等包
19C媒介形态下的美国来华传教士群体建构的中国形象与美国形象的研究
作者: 王以芳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形象   符号冲突   中国形象   晚清   大众传播媒介   美国传教士   基督教   形象建构  
描述: 自1830年美国第一位传教士裨治文来华起,美国传教士开始了在华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传教活动。为了推动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实现“中国的基督教化”这一最高宗教目标,在传教过程中,部分美国传教士,如裨治文、伯驾、卫三畏、丁韪良、林乐知、明恩溥等,笔者在文中称之为“媒介形态下的美国来华传教士群体”,他们突破了以往以教堂为中心的传教方式,利用报刊、出版等大众媒介传播方式进行宗教及文化传播,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立性的传教士媒介话语空间,并在这一空间中建构了传教士媒介话语中的中国形象与美国形象谱系,这一形象谱系的建构有助于
论远藤周作的《深河》:以美津子的人物形象为中心
作者: 王君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他者   表演者   母亲   女性  
描述: 远藤周作的《深河》讲述的是一个前往印度的日本旅行团的故事。由多位出场人物及其各自的特殊经历相互交错展开。通过叙述者的讲述,读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注视着各色人物背后的“秘密”。这些特定场合发生的故事里往往都涉及到了母亲或妻子。从社会性别(gender)角色上来看,无论作为“女儿”或是“妻子”、“母亲”,皆为女性的社会属性,具有一定的“等价”关系。“母亲”是女性主义的一个敏感话题,在女性主义诸多理论流派中,她都是一个具有争议的性别身份。因此,通过对“母亲”的解读,便可以获得关于女性文学及性别文化的多元视角。但是
对普契尼歌剧《La Rondine》中女主人公的音乐及人物性格塑造的一些体会
作者: 王梦   来源: 上海音乐学院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音乐手段   戏剧手法   普契尼歌剧   悲剧   真实主义   女性人物  
描述: 普契尼,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热衷于描写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的歌剧理念是展示和再现平凡普通的常态生活。作为一位突出女性的歌剧作曲家,其十二部歌剧作品中有七部以
美术背景中的唯美主义文学观照:以滕固、倪贻德、叶灵凤三人为中心
作者: 王菲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滕固   倪贻德   唯美主义   叶灵凤   诗画合一  
描述: 唯美主义作为一股世界性的文艺思潮,五四时期以来对中国文坛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尤其是唯美主义大师诗画兼工的传统在一批兼具作家与画家身份的青年身上得到了延续,其中滕固、倪贻德与叶灵凤三人可看作较为典型的范例。20世纪20年代他们从美术及文学两个层面发掘唯美主义的审美偏好及艺术追求,崇尚艺术无功利论,强调“诗画合一”与自我精神的表达,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理论与心得。这三位作家的文学创作中也因此体现了唯美主义的美术创作手法及技巧,他们的大部分小说在选材上试图表现青年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冷僻空虚和对情爱性欲的渴望追求,尽管
论王国维《人间词》的悲剧意识
作者: 王燕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间词   悲剧   王国维  
描述: 王国维先生是我国近代享有国际盛誉的著名学者,在文学、哲学、美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人、国学大师,作为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学者,他是我国最早运用西方文学、哲学、美学观点和方法来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首开风气者。王国维在《人间词》里塑造了一个充满悲苦的世界,折射的是王国维的悲剧意识。王国维深谙人生的苦痛,这与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所受的教育、人生经历息息相关。《人间词》是王国维在1904年一1920年这17年间创作的词,共115首。本文主要研究王国维的生平经历和悲剧思想之间的关系,分析《人间词》悲剧意识存在的根
论迟子建小说的诗意品格
作者: 王猛猛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意   迟子建   小说  
描述: 刘小枫在《诗化哲学》对浪漫哲学传统的诗化主题进行过如下概括:灵性是个人生命的基础,人应该靠感性和信仰生活,倡导个人生命与自然契合。迟子建无意中践行了浪漫哲学的诗化主题:追求人物内心灵性的释放,将个体的生命机遇放置在充满原始风味的大自然的背景之下,对现实家园和精神家园的执着守望。无论是以《北极村童话》、《原始风景》、《70年代的四季歌》为代表的带有自传性质的清新活泼的追忆之文,或是《雾月牛栏》、《亲亲土豆》、《清水洗尘》、《福翩翩》、《解冻》式的呈现家庭伦理之爱的温馨小说,抑或《白雪乌鸦》、《伪满洲国》、《
《觉醒》和《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女性意识对比分析
作者: 王翰芬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觉醒》   觉醒过程   《莎菲女士的日记》  
描述: 凯特·肖邦的《觉醒》和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因其刻画的与世俗格格不入的女性形象,自问世到最后的经典化引起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褒贬不一。虽然许多评论家拿这两部作品和其他女性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然而,尚未有硕士论文专门比较过这两部作品。两位不同年代不同国度的女主人公艾德娜和莎菲,随着女性意识的步步觉醒,扮演着冲出时代樊笼的女性先驱角色。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分析这两部作品中两位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集中比较两位作家的女性意识,以及两位女主人公在对待她们的社会背景、社会关系和觉醒过程中女性意识的体现,以此重新审
< 1 2 3 ... 34 35 36 ... 75 76 7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