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王】搜索到相关结果 765 条
-
九十年代以来先锋小说创作的转型:以苏童、余华、格非为代表
-
作者:
王琮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隐藏叙事
本土化语言
先锋
精神意蕴
完整叙事
-
描述:
中国的先锋小说崛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此时的先锋小说凭借其惊世骇俗的写作风格在中国文坛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场由“写什么”转向“怎么写”的文学形式实验开始进行。现在我们回过头再来廓清八十年代的先锋小说的脉络,对我们正确认识与分析九十年代至新世纪先锋小说的转型有很大帮助。我们发现它的出现并不是一种偶然,既有世界文学环境的影响,同时也离不开中国当代文学“意识流”小说、“寻根”小说、“现代派”小说的三次铺垫。八十年代的先锋小说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它彻底打破了文学作为政治传声筒的局面,也为当代小说的
-
论叶广芩小说的文化意蕴
-
作者:
王小慧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叶广芩
儒道哲学
满族文化
京味
-
描述:
当代作家叶广芩的作品题材丰富、涉及面广,近年来愈来愈受到评论家们的重视,她的家族系列小说以其独有的“叶赫味”占据文坛一角。本文主要从文化的角度尝试对叶广芩的作品进行解读。引言部分介绍了作家的创作经历及主要作品,简单梳理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正文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作家及作品进行了研究分析。 首先,对叶广芩的满族的民族身份追本溯源,从作品中探讨作家所受到的民族宗教、语言及风俗文化的影响。满族信仰萨满教,萨满教对女性的重视和崇尚,使叶广芩作品里的女性形象与汉族作家作品里的女性形象的呈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满族语言
-
新时期小说中“坏女人”形象探析
-
作者:
王利敏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时期小说
“坏女人”形象
女性意识
-
描述: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大门的开启,国内主流意识形态开始松动,再加上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渗透,人们开始运用女性意识来解读新时期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当站在人性的高度重新审视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的小说创作时,会发现人们依然按照传统的男性中心主义社会准则评判女性,现代社会的“男女平等”、“女性自由”思想,并没有被人们普遍接受。当站在人道主义立场,运用女性意识重新解读这一时期的小说作品时,那些不按照传统的男性准则为人、处事的“坏女人”,不论她们走向社会、参与政治,还是固守家庭、心灵扭曲,抑或大胆冲破性
-
许鞍华电影研究
-
作者:
王世佳
来源:
山东艺术学院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电影作者
漂泊意识
许鞍华
人道主义
身份认同
-
描述:
作为香港新浪潮的领军人物,许鞍华在新浪潮时期对于电影语言 形式上的求新让人印象深刻,随之她在香港乃至国际影坛崭露头角, 受到认可和赞许。在此后的漫长创作中,许鞍华由形式的创新转向对 内容的深入挖掘,并逐渐到达一种洗尽铅华、返璞归真的大师境界。 许鞍华的作品中有被反复表现的恒定主题,对电影语言和叙事模式的 使用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同时也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价值观尽数灌输 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之中,因此,许鞍华是当之无愧的“电影作者”。 本论文使用作者论和叙事学的研究方法,对许鞍华的创作做整体 观照。论文具体内容如下
-
浅析周昉仕女画的艺术特点
-
作者:
王杨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家样
周昉
六法论
仕女画
-
描述:
仕女画是古代表现女性题材绘画的统称,在中国的绘画史上是非常重要的,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秦汉并流传至今。因此由于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在发生改变,以及绘画本身发展的需要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审视仕女画在中国美术中的价值和意义。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仕女画尤其是周昉仕女画的艺术特点,重要性尤其凸显,有唐代仕女画随着封建社会政治的稳定与经济高度繁荣的发展,和随之而来社会上层统治阶级的欣赏趣味等思想的转变,逐步摆脱史实和宗教题材的束缚,开始出现了描绘贵族妇女生活的仕女画,中国仕女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时代。绘
-
犹斗困兽与笼中之鸟
-
作者:
王铁男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比较分析
《大雷雨》
女性形象
《雷雨》
-
描述:
《雷雨》和《大雷雨》分别是曹禺和亚·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成名之作。这两部作品虽然出自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代,却有着天然的契合。两部名剧都以“雷雨”命名,由“雷雨”贯穿全剧,以具有鲜明“雷雨”性格的艺术形象表达了作品的时代特征,最后都以一场振聋发聩的大雷雨结束全剧。这种惊人的相似性背后究竟反映了什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根据现有的资料和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了解,本着在吸收以往研究者精华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的原则,本论文作者将用荣格的原型理论与悲剧美学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雷雨》和《大雷雨》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比较分析
-
女性的呼声—《到灯塔去》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王薇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到灯塔去》
伍尔芙
隐喻
女性主义
女性人物
-
描述:
《到灯塔去》是伍尔芙女性主义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部小说,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前对伍尔芙作品的研究基本上都是集中在伍尔芙的意识流创作手法之上的,而第二次女性主义思潮及运动为伍尔芙的作品带来了一种新的解读方式,也就是女性主义方法。伍尔芙一方面着力描写当时的女性生活状况;另一方面她也在践行着自己的女性主义理论。通过对分别代表“房间里的天使”和“独立的自由女性”的拉姆齐夫人和莉丽·布里斯科两位女性形象的塑造,反映了女性莉丽在寻求自我和个性解放历程中的艰难与困惑。小说文本描述了女性形象莉丽·布里斯科经历了一系列的心
-
女性主体的颂扬:论亦舒的小说创作
-
作者:
王雷雷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薪酬
女性意识
道德
话语权
-
描述:
本文以亦舒的小说为研究对象,从小说文本出发,来探究亦舒写作中女性主义意识的体现。论文将从三个部分进行深入阐述。第一部分从婚姻与家庭中的两性关系入手,从亦舒对家庭与婚姻中女性地位的态度展开,来讨论女性在家庭和婚姻状态下的两性关系中如何获得较高的地位和主体性的价值归属。其中,亦舒强调了薪酬的重要作用。在她看来,薪酬是女性取得话语权并获得较高的利益的必要条件。第二部分将以典型的女性形象为案例分析,揭示亦舒在作品内外所强调的绝对的女性主体地位。亦舒所强调的女性的主体地位带有强烈的颠覆色彩。在处理两性关系问题时,亦
-
唐代狩猎图案及狩猎俑的初步研究
-
作者:
王丽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狩猎俑
狩猎图案
唐代
图案特点
-
描述:
狩猎自原始社会起就是人们的一项重要的生产生活活动,随着人类文明与经济的发展,其生产角色不断削弱,军事、政治、娱乐色彩逐渐增强。该活动反映到艺术上,就是青铜器、壁画、画像石、画像砖等载体上狩猎图案的出现。唐代是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狩猎活动较为盛行,考古发现的银器、铜镜、壁画等载体上广泛出现以狩猎为题材的图案,同时一些贵族墓葬中还出土了一定数量的狩猎俑。本文将研究的时间范围定位于唐代(公元618—907年),研究对象是表现在金银器、铜镜、墓葬石窟壁画、三彩胡瓶等载体上的狩猎图案及狩猎俑。这些载体既包括国内出土的
-
Sue Bridehead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New Woman in Jude the Obscure
-
作者:
王榕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外国文学
英国小说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对哈代的小说《无名的裘德》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主要从维多利亚末期这一时代背景出发,对“新女性”这一概念的提出和定义,以及新女性的特点进行研究,同时考查这一历史时期女性的地位、社会理想的女性形象、以及新女性为争取自身的权利所作的努力。 第二章立足于小说文本,通过苏与社会规范的冲突和她反传统的价值取向,详细论述了苏是维多利亚时期新女性...
<
1
2
3
...
35
36
37
...
75
76
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