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从边缘到中心:女性的艰难之路:约翰·厄普代克三部小说研究
作者: 王秋菊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艰难之路   女性地位   边缘   中心  
描述: 约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1932-2009)是美国当代卓越的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和评论家。他的作品以善于描绘当代美国家庭生活和异性婚恋而著称,揭示了当代美国人的精神和道德状况以及美国的社会现状,其中最著名的是他的“兔子四部曲”。厄普代克的作品为其赢得了赞誉,但也引发了一些不满的声音:一些女权主义评论家批评厄普代克在其作品中表现了对女性的蔑视与厌恶。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在美国兴起了女权主义的第二浪潮,作为对这次浪潮的回应,厄普代克写出了《S.》(1988)这部小说。此外,他分别出版于
乔伊斯与伍尔夫的女性观对话
作者: 王扬   来源: 黑龙江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伍尔夫   比较   女性观   乔伊斯  
描述: 上个世纪之交的时刻,现代主义成为西方的主要艺术形式,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女性主义运动形成第一次浪潮。女性主义支持社会丕变的激进内涵造成了现代主义创作对性别史无前例的关注。作为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具有代表性的男女作家、意识流小说的大师,乔伊斯与伍尔夫在小说题材的选择、小说形式的革新,以及女性人物的塑造等方面都体现了其女性观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同时,他们的女性观又反过来对其文学创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本论文旨在将乔伊斯与伍尔夫的女性观放入现代主义文学和女性主义运动第一次浪潮的时代大背景下,通过对他们女性观成因的
黑人女性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 王益娟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赫斯顿   继承与发展   沃克   《紫色》   《他们眼望上苍》  
描述: 佐拉·尼尔·赫斯顿和艾丽丝·沃克是美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黑人女作家。尽管她们出生于不同时期,从未谋面,但她们所遭遇的相似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体验直接促成了她们共同的创作方式和主题。赫斯顿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曾因缺乏黑人男性抗议文学的主题而遭遇严厉的指责。然而20世纪70年代后,经大批文学评论家的重新评价,该小说又因其表现了黑人妇女争取自由和寻找自我的主题被誉为黑人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沃克在其代表作《紫色》中再现了这一主题,继续探讨了黑人妇女的理想生存状态。现当代许多非裔美国文学研究学者已经开始通过比较分析她
论毕淑敏创作中的生命关怀
作者: 王畅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毕淑敏   女性意识   白色意象   生命关怀  
描述: 女作家毕淑敏的小说创作,在当代的文学创作中以其独特的创作特色成为一道绵长而亮丽的风景线。在她的小说创作生涯中,她以中国人的禁忌话题——死亡作为其创作的主题,以此来唤醒人们的死亡意识。同时,毕淑敏对生命意识和女性意识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从而共同构成了她小说中独特的生命关怀。 由于毕淑敏在生死观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殊理解以及由此所体现出来的对人类生命的关怀,所以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试从三方面阐述毕淑敏的“生命关怀”小说创作的演变流程,归纳其独特的生死观,并且透过她的生死观,体会到她由此所表现出来的生命关
杰克·伦敦在《马丁·伊登》中矛盾的女性观
作者: 王理历   来源: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同济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马丁·伊登》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杰克·伦敦的自传体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对于该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小说主人公马丁身上,如个人主义、种族主义、社会主义等方面,对于其中个性鲜明的女性人物的研究和解读还较少。然而小说的情节发展与这些女性人物是密切相关的,如果简单、孤立地去分析马丁一个人物,会导致观点过于片面,甚至会对文本产生误解。所以,本文从女性主义这一角度来剖析《马丁·伊登》,意在拓宽对作品的研究领域,从而为读者理解和把握这部作品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本文以女性主义批评为理论基础,首先着重研究了影响杰克·伦
飞散的女性
作者: 王婷婷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奈保尔   《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   飞散的女性   文化认同   特点  
描述: 二十世纪下半叶,后殖民主义开始盛行,与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等共同成为主要的文学批评话语。维·苏·奈保尔以及萨尔曼·拉什迪,石黑一雄,提摩西·默等当代飞散作家描述了不同文化与价值形态,揭示了飞散群体失落、孤独、以及文化身份认同的尴尬处境,并不同程度地关注了文化身份与种族冲突的根源及影响。在小说《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A House for Mr. Biswas)中,当代印度裔英国作家奈保尔将双重文化身份作为小说主题,展现了那些特立尼达印度移民们游离于不同文化价值形态与民族传统之间所面临的文化认同
《列女传》动词研究
作者: 王莉   来源: 人民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量化考察   《列女传》   动词  
描述: 《列女传》是西汉时期刘向的重要著作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女性传记。从语言上来看,该书动词十分丰富,句法有散有骈,整齐而流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时代特色。 本文主要从语法、意义两个方面对《列女传》所有动词进行考察,以词的义位作为分析动词的单位,遵从功能和意义相结合的标准,而在功能标准中,以词充任句法成分功能为主、词的结合功能为辅。 基于以上两个标准,在《列女传》中,动词的语法功能是可以作叙述句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而以作谓语或谓语中心为主。动词前面可以受动词、副词、介宾结构、方位名词等成分修饰
莫扎特歌剧中的女性小人物
作者: 王素娟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小人物   角色塑造   莫扎特歌剧   音乐创作  
描述: 塑造鲜活的音乐人物形象是莫扎特歌剧音乐创作成功所在。本文借莫扎特的四部代表性剧目《后宫诱逃》《费加罗婚礼》《唐璜》《女人心》中一类具有典型特点的女性人物,探究莫扎特音乐创作中的“小人物”。笔者认为,这四部歌剧分别代表了莫扎特不同创作时期、不同创作特点的最高成就,不管是对后世的歌剧创作还是对歌剧传播都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和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而这类小人物在莫扎特歌剧中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及其他因素,所有这些因素形成了小人物独有的特征,笔者依据这些特征并结合谱例分析她们的角色塑造。 莫扎特在这四部歌剧中对
试论女性在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故事结构中的作用
作者: 王锐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故事结构   陀思妥耶夫斯基   长篇小说   女性作用  
描述: 俄罗斯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作家。他一生充满不幸、动荡和波折。这与他本人的复杂性格、他对人生、人类的矛盾看法是分不开的。在他的作品中,除了创作出一些复杂的男性人物外,还创造出许多另类的女性人物。他本人对待女性的看法就融入于他的创作之中,这不仅体现在人物本身的塑造上,也体现在人物在故事结构中不同的叙事作用上。 全文分为序言、第一、二、三、四部分和结语,共六个部分。导言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一、二、三部分,是按女性在陀氏
女人故事、批判意识与中国现代性:铁凝小说论
作者: 王俊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批判意识   铁凝小说   中国现代性   性别  
描述: 本文用文化研究的方法切入铁凝的小说世界,通过对铁凝小说中老中青/少三代女人故事的分析,展示女性面对性别解放、婚姻情感、青春欲望等诸多问题时所遭遇的生命困境。作家本人对“叔叔”——遭受历史劫难而成就的新时期的“英雄”——的神话的解构,表征着一代知识者对父辈知识分子的审视与批判。同样的批判意识还表现在铁凝对“文革”历史中无主命、无意识杀人团的揭露。在对女性人物心灵幽深处“罪与罚”的展现中,不仅仅表现出作家凌厉的批判锋芒,更是女性作家对女性自身的解剖,也呈现为女性作家的反思与内省。将铁凝小说与同时代的男作家的小
< 1 2 3 ... 75 76 7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