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情爱小说】搜索到相关结果 6 条
-
浅析百花时代情爱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杨露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百花时代
情爱小说
女性形象
性别差异
-
描述:
1956 年到1957 年上半年,随着“双百方针”的提出,涌现出一批冲破爱情禁区,偏离主流文学规范的创作。洪子城称这一时期为“百花时代”。这时期的情爱小说,塑造了自我意识与社会意识的觉醒、革命式的恋爱观、对传统家庭角色的不满与屈从、无性之性特征鲜明的女性形象。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女性的时代面貌和性别差异的消解,从而来指导现实女性意识的重建。
-
论新时期情爱小说模式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黄玉梅
来源: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模式
情爱小说
女性形象
-
描述:
以作家路遥、张贤亮、王朔的小说为范本,分析了新时期的情爱小说的两种类型女性形象,并探讨了隐藏在情爱救赎模式背后的深层文化根源。
-
论新时期情爱小说模式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黄玉梅
来源: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模式
情爱小说
女性形象
-
描述:
以作家路遥、张贤亮、王朔的小说为范本,分析了新时期的情爱小说的两种类型女性形象,并探讨了隐藏在情爱救赎模式背后的深层文化根源.
-
狭缝间的两扇门——对“五四”女作家情爱小说的另一种透视
-
作者:
眭海霞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爱小说
“五四”女作家
性别体验
主体意识
-
描述:
“五四”女作家对情爱主题的书写是当时异常夺目的组成部分。它从内部世界的角度展示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觉醒后所面临的复杂的性别境遇。这种主体意识觉醒包括对爱情婚姻的追求与退缩,对两性关系的批判与质疑以及同性间的情谊与爱恋等,然而由于“五四”女性表达话语的缺失和女性意识的稚嫩,这种主体意识常常游移于传统与现代、禁锢与自由、激情与理智的狭缝中而踟躇不定。但是它毕竟勾勒出“五四”女作家已经“觉醒”并具有了较鲜明的主体意识,从这个侧面透视出女性主体意识萌芽期的阶段性特征,从而对历史长河中女性文学的研究具有筚路蓝缕
-
张资平情爱小说模式及价值新论
-
作者:
王灵艳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爱情模式
情爱小说
男女平等
个性解放
-
描述:
长期以来,张资平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基本上是被忽略乃至被遗忘的人物,虽然对于他的研究也曾经掀起过一阵小高潮,但是研究多局限于狭隘的范围内,更多的是对于他作品的批评。新时期对于张资平的小说也有了一些新的突破,但还是有广大的待探索空间。本文突破前人的研究范围,首先把张资平的文学成果和其他文人相比较,寻找到张资平小说的理论源头——周作人以性解放为核心的妇女解放说。然后在这个理论指导下,阐述了张资平情爱小说的“一女多男”模式的独特意义。在这种以女性为本位的模式下,张资平笔下的女性寻找的是灵肉合一的爱情,在这个理想爱
-
从女性视角审视男性群体
-
作者:
张贺琴
来源:
书摘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性
文学作品
女性视角
情爱小说
抗日战争
情爱故事
三十年代
女性形象
男性
审视
-
描述:
《落红浮生缘》是一部不低俗、文学性很强、非常好读的情爱小说。作品以一九三六至一九三七年的上海、南京、江南小城和乡村为背景展开情节,主要描绘三十年代的社会生活和男女间的情爱故事。在中国人最仓皇的抗日战争前夕,在"十里洋场"的大上海,以美利商行老板穆栩园为代表的商人们拼命发乱世之财,一如既往地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