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联华时期孙瑜电影研究——以孙瑜电影中“城市
作者: 沈婷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城市   孙瑜电影   农村”影像   民族国家建构策略  
描述: 联华时期是孙瑜电影创作风格成型和成熟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孙瑜创作的电影作品不仅受到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同时其电影技巧和叙事模式也对中国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孙瑜影片的浪漫诗意、鲜活的女性形象以及充满争议的“左翼”色彩一直是孙瑜电影研究中的关键词,而本文着重以孙瑜影片中“城市-农村”的空间影像呈现和其间人物行走交换的叙事线索为切入口,探讨30年代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大背景之下,孙瑜电影中所体现的知识分子与不同的共同体策略之间的回应和互动。 本文将孙瑜在联华时期的电影创作置于30年代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社会大环境之
冰心、罗蕙锡、宫本百合子文学的女性意识比较研究
作者: 沈丽瑛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近代文学   女性意识   比较文学   东亚  
描述: 随着东亚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国际地位日益突出,过去未曾受到关注的东亚国家文化也逐渐受到了青睐。中国、韩国、日本学者们开始将东亚地域作为一个单位来思考,关于东亚的讨论和论述也越来越活跃。他们将如何进一步重构东亚自己的认识机制,以更多元的地域文化维度,思考现代性的发生和发展轨迹作为新的具有重大价值的课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中、韩、日三国同处于东亚,在历史和文化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尤其是中国儒家思想对三国封建社会的影响极其深远,家长制导致封建时代女性地位跌落到谷底,作为人的尊严荡然无存。一定时代的女性,总是同
论蔡畅的妇女教育思想
作者: 沈丹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蔡畅   意义   思想   妇女教育   特点  
描述: 蔡畅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一生奉献于党的妇女事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妇女运动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蔡畅对妇女教育问题提出不少思想观点,对我国妇女教育影响深远,研究蔡畅的妇女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目前,学术界有一些对于蔡畅妇女工作实践的研究成果,但将蔡畅妇女教育思想进行探讨和研究的文章则相对较少。本文在广泛收集史料文献的基础上,力求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历史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各种研究方法,对蔡畅妇女教育思想的形成发展以及内容、特点、意义等进行梳理和研究。论文第一部分为绪论,主
日本的女性学教育
作者: 沈嫚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教育   女性学  
描述: 女性学是以与女性有关的诸问题为研究对象,从女性的观点重新解读生物学、社会学、文化学、医学等既成的学问或者是观念,以期实现女性解放、女性自立和男女平等的一门跨学科的学问。近年来,在日本提倡建立男女共同参画社会的背景下,女性学教育发挥重要的作用。日本的女性学教育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其发展历史主要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从1974年到1982年,是女性学教育的发足期。第二期从1983年到1995年,是女性学教育的成长期。1996年至今是女性学教育的开花期。女性学教育自创立以来,仅仅有40年左右的时间,然而
不该忽略的另一半: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之一
作者: 沈冬妹   王家伦   来源: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文教材   定位   小学   女性形象  
描述: 江苏省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2010版对女性的定位仍是传统的.即母亲形象是“相夫教子”式的传统母亲形象,大多数女童形象是“乖巧懂事、需要呵护”的传统女童形象,而其他女性形象大多数也是形象模糊、缺乏理性,起着陪衬男性的作用.
由《金陵十三钗》看张艺谋电影创作模式
作者: 朱江勇   沈宝民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艺谋   创作模式   剧本改编  
描述: 从《红高粱》到《金陵十三钗》,可以发现张艺谋电影的创作几乎都改编自小说,不是原创剧本是其电影的一种创作模式。这些影片中的女性形象、视听风格、运作模式等都体现了张艺谋电影惯有的风格。本文通过影片《金陵十三钗》的剧本改编和影片分析,透视张艺谋电影的创作模式,即表现在以刻画女性角色为主要着力点,影片独特的"视听"风格,新千年后导演、改编的影片大多具有"好莱坞"模式等几个方面。
岂能让“男尊女卑”影响下一代:小学语文教材中女性形象分析之二
作者: 沈冬妹   王家伦   来源: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文教材   小学   人物形象  
描述: 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2010修订本12册书中有关人物形象的统计分析来看,教材在塑造女性形象上与男性形象相比不光数量偏少,而且存在以下现象:(一)塑造的女性形象单一,社会性不足;(二)女性形象固定、缺少个性;(三)女性形象缺少典型,榜样性不足。由此整个教材在性别上呈现“男强女弱”的现象。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女性刻板形象探析:小学语文教材中女性形象分析之三
作者: 沈冬妹   王家伦   来源: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偏见   小学语文教材   性别刻板印象  
描述: 教材中女性的刻板形象由来已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从历史、现实、意识的角度对教材中存在的女性刻板形象进行原因分析,可以发现古代女性印象、当前社会性别刻板印象、教材选编者无意识的性别偏见等影响了教材的编写,导致了教材中出现女性刻板形象。
教科书中性别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以新课改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
作者: 沈瑞   刘权华   来源: 基础教育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性别问题   教科书  
描述: 本文研究选取的是新课改后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采用性别分析法,剖析教科书中暗含的插图中女性人物较少、书写男性为主流、女性职业角色单一化、选文多为男性作者、教科书编制人员多为男性和女性形象刻板化等性别问题,并从传统社会文化、缺乏性别平等意识、习得性别刻板印象等方面对其原因予以揭示,从影响学生的性别角色认同和归属、巩固并加深性别刻板观念、影响学生的成就动机和职业角色选择等几个方面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最终提出推进性别平等教材的建议。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