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杨】搜索到相关结果 228 条
-
中学语文教材女性形象的教学研究:以新课标人教版为例
-
作者:
杨莉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教学价值
教学策略
价值观念
中学语文教材
女性形象
-
描述: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女性形象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专题,对整个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和语文教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材中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体现出了多种性格特征,折射出的不同价值观念,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本文以新课标人教版中学语文教科书为对象,对教材中女性形象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论题的研究背景与研究的必要性,对该论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调研与总结,给出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创新之处;第二章对女性形象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从多个层面进行分类,给出了女性形象的呈现方
-
芥川龙之介笔下的“他者”:《偷盗》中女性形象之分析
-
作者:
杨菲
来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芥川龙之介
《偷盗》
他者
女性形象
失败
-
描述:
《偷盗》被创作于大正六年,是芥川王朝故事系列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对于当时初登文坛不久的芥川来说,是一部野心之作。但由于种种原因,芥川本人对于完成后的作品并不满意,为其打上了“未完成”“失败之作”的烙印。虽然之后芥川对其进行了常年不懈的修改,但除了初刊以外,芥川在世期间没有被收录到任何作品集中,且由于作者本人的恶评,很长时间内都未能得到正当的评价。从1971年开始,以海老井英次的评论为契机,《偷盗》这部作品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重获重视,但对于《偷盗》之所以创作失败的原因,则是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本文试图从
-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杨英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
女性形象
-
描述:
理念,把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放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进行思考。本文拟从女性主义文学角度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在当前初中语文教材中,女性形象如花木兰、杨二嫂、长妈妈等,长期以来,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中
-
波伏娃女性主义视角下小说《无主之家》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杨文
来源:
四川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婚姻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第二性
-
描述:
随着女性意识的崛起,在法国大革命之后,女性运动不断蓬勃发展,而波伏娃作为女性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于1949年发表的作品《第二性》系统描述及论证了女性受男性压迫,作为不独立的客体,即“第二性”,屈于所谓的主体-男性之下,集中反映了她的女性主义思想,并为之后的女性主义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选择波伏娃的女性主义理论作为框架,对小说《无主之家》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阐释。小说《无主之家》是德国战后著名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重要作品,小说中女主人公内拉及布里拉赫太太的丈夫都在战争中死亡,内拉因此
-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杨筱燕
来源:
贵州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美
女性形象
唐传奇
男性视角
演变轨迹
-
描述: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以前多为静态化的类型分析,本文把唐传奇中的女性置于整个唐朝社会这一历史语境中,指出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是一个动态化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女性符号”——“情女子”——“侠女”——“烈女节妇”的演进轨迹,性格由单一渐趋丰满,形象从简单到多样化。究其原因,是由于唐传奇的创作主体都是男性作家,唐传奇中的妇女本身是没有话语权的,属于被书写的对象,女性要以什么样的姿态进入文本之中,取决于作家的创作心态和社会风气的变化,也和唐传奇不断发展的文体特征有关。但是从作品产生的实际效果来看,唐传奇还是在客观上给我
-
基督教女报与中国女性形象的建构(1912-1941):以上海基督教女报为考察中心
-
作者:
杨照蓬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家庭角色
社会角色
基督教女报
女性
-
描述:
基督教新教自1807年传入中国至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历经百余年,其在华事业获得长足发展。特别是妇女事业,基督教差传机构一直将其视为重点。从早期倡天足、兴女学、办报刊到创办女报,无不渗透着其传教主旨。基督教历来重视对中下层女性的宣教,基督教女报继承了这一点,强调女性家庭角色的现代化,对与之密切相关的婚姻角色和生育节制引导女性。抨击纳妾和贞操节烈等婚姻陋俗,主张建立以两性平等为基础的新型婚姻关系。对于彼时兴盛的“生育节制”思潮,反对德意法西斯的“奖励生育”的思潮,坚持在不违背基督教原则的情况下,有道德的节
-
我国新生代女性导演女性意识诉求与电影风格
-
作者:
杨洋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导演
女性意识
新生代
电影风格
女性形象
-
描述:
近几年,女性导演在电影界的表现可谓可圈可点,无论是口碑还是票房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她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女性作为创作的题材,从女性的视角出发,在一个又一个细腻的镜头下描绘出一个个生动鲜明的女性形象。女性的主导意识也在不知不觉中流露出来并且渗透在她们电影里。本文主要探讨的对象是我国新时期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催生出来一批时尚型的青年女性导演和她们的电影风格,在本文中称之为——新生代;主要以李玉、马俪文、徐静蕾这三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为研究对象,尝试探讨其作品中新时期女性意识的诉求以及电影的异同,还有在商业化的推动下
-
伍尔夫“双性同体”视域下的玛格丽特
-
作者:
杨雪
来源:
河北科技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玛格丽特
双性同体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
弗吉尼亚·伍尔夫
和谐
-
描述: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小说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与同时代作家狄更斯、萨克雷、乔治·艾略特等一同被马克思称为“现代一派杰出小说家”。作品题材多样,以其工业题材小说最为有名。本文以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为指导分析了盖斯凯尔夫人的工业题材力作《南方与北方》中的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的双性特征。这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有别于维多利亚时代传统“家庭天使”的女性形象:他们既具备女性的温柔特质,又表现出坚强理性的特征,这体现了盖斯凯尔夫人对男权社会中“双性同体”新女性的期待,她的双性观点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的“双性同体”观有异曲同工之
-
《后汉书》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杨柳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后汉书
形象
女性
-
描述:
东汉是中国妇女社会地位变化的转捩时期,这一时期,经学思想对女性的认知及东汉社会女性观产生了重大影响。《白虎通》在先秦两汉时期,首次针对女性的伦礼规制进行了集中表述。三纲说,成为女性终生不可挣脱的桎梏。女性教育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体现之一。汉代女性教育较先秦时期有了很大的进步,东汉时,有文可考的关于女性教育的文章已出现,譬如班超《女诫》、蔡邕《女训》,都对女性的行事准则做了明确的界定。《后汉书.皇后纪》及《后汉书.列女传》中所载诸位女性,按其行事风格分为母仪、贞孝、才辩、贤明四种类型,是东汉女性的典型形象
-
拉斐尔前派绘画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杨灿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拉斐尔前派
绘画
女性形象
-
描述:
创立于1848年的拉斐尔前派运动涉及到绘画与文学两个领域,就其绘画而言,它走出了学院派绘画的束缚,打开了一篇清新的视野,拉斐尔前派是西方绘画史上颇具影响力的画派之一,在英国绘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主要以拉斐尔前派绘画作品中的女性群像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之前绘画艺术中出现的女性形象,以威廉·荷加斯与皇家美术学院绘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为例研究其女性形象产生的艺术背景,结合社会、人文等多方面因素对该画派女性形象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条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拉斐尔前派绘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深入剖析,同时结合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