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芥川龙之介】搜索到相关结果 18 条
-
芥川龙之介前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黎宏博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芥川龙之介
文学
女性形象
-
描述: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有名的文学家,有着“鬼才”之称。芥川龙之介不同于其他的日本文学家,其从小就深受中国文学的熏陶和影响,因而对于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起到了一定的塑造作用。同时在日本文学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下,芥川龙之介创作出来许多经典的中国女性形象。本文主要针对芥川龙之介在游历中国前的前期作品进行赏析,探讨其作品当中诗化的中国人形象。主要以其前期代表作品《南京的基督》《奇异的重逢》和《杜子春》作为探讨对象。
-
《南京的基督》"宋金花"女性形象浅析
-
作者:
韩欢
来源: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芥川龙之介
中国观
基督教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人类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女性所处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始终是不断变化的.而每个女性的形象通常并不是孤立和静止的,因此,不仅要将其放在文学作品的背景和语言之中来分析,更要将其放在整个社会历史的复杂大背景中进行剖析.就日本社会而言,上古时代的日本女性热情.积极、欢快地驰骋在原野上.然而渐渐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的改变而受到压抑.到明治时期,倡导男女的平等和地位提高的呼声越来越高.此外,自由民权运动的兴起以及欧洲妇女解放运动的浪潮也对日本妇女思想的解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大正时期,日本妇女的社会地位和思想又有了更大的
-
芥川龙之介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睿
来源:
外国问题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芥川龙之介
解读
女性形象
-
描述:
芥川龙之介一生共创作了148个短篇作品,涉猎女性形象的作品共76篇,其中女性形象色彩浓重38篇,涵盖知识女性、劳动女性、农妇甚至妓女等多个层面。这些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不仅如实地反映了作者的审美指向及其女性观,也浓缩了当时女性所处的社会地位和境遇。本文将其女性形象分为古典、现代与中国题材三大类,在分析芥川对女性所持态度的同时,考察作为大正时期知识分子的精英,其笔下诸多女性形象的文化内涵。
-
芥川龙之介笔下的中国女性形象
-
作者:
李秀卿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芥川龙之介
日本文学
中国女性
-
描述:
被誉为二十世纪前半叶日本文学三巨匠之一的芥川龙之介在他的“中国题材作品群”中精心塑造了一群性格鲜明的中国女性的形象。这群中国女性的形象与他在其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那么,芥川描写这样一群中国女性形象的目的何在?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并认为这是芥川表达理想的需要。
-
芥川龙之介与爱伦·坡的艺术比较——以《地狱变》与《椭圆形画像》为例
-
作者:
李若琳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芥川龙之介
《椭圆形画像》
爱伦·坡
《地狱变》
-
描述:
本文以具体作品为例,从艺术观念、女性形象和叙述方式三个方面入手,对芥川龙之介和爱伦·坡的小说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说明爱伦·坡的创作对芥川龙之介的影响。
-
解读芥川龙之介的作品《龙》
-
作者:
孙莉
来源:
考试周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芥川龙之介
主题研究
《龙》
-
描述: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期代表作家之一,他创作了许多历史小说,借古讽今。本文着重分析其作品《龙》,结合时代背景,通过与原典的比较,从时代、社会、女性学的角度探讨该作品的主题,加深对芥川的了解。《龙》和原典相比,故事中增添了女性形象,且故事的结局也不同。这些不同在使得小说情节更丰满的同时,也使得故事有了更深的含义。谣言的广泛传播,以及最后的龙的出现实际上表现了平安时代的男性中心主义社会中处于边缘的女性对男性的报复、胜利。
-
芥川龙之介的中国观
-
作者:
韩欢
来源: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芥川龙之介
中国观
中国情结
-
描述:
在中国关于芥川龙之介中国观的研究多以芥川中国之行为分期,选取前期某一作品反映中国之行前的芥川的中国观,后期也同样多以《中国游记》等游记为研究对象,阐释芥川后期的中国观.而纵观芥川龙之介的创作生涯与日本社会大背景之交融,来研判芥川少时的"中国古典情结"至晚年的"中国观"变迁的背景、原因的鸟瞰式论文却是少见.鉴此,本人欲选取芥川龙之介作品中的三篇短篇小说《杜子春》 《南京的基督》 《湖南的扇子》为研究对象,以芥川龙之介的中国观变迁为主题,旨在通过分析三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来透视其中国观变迁的过程,进而深入挖
-
探析芥川龙之介作品中的中国女性形象
-
作者:
白洪宇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芥川龙之介
中国女性形象
中国旅行
心境
-
描述:
芥川龙之介(1892-1927)是日本大正时期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他不仅是日本文坛上一面不朽的旗帜,也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位置。他有诸多的作品是取材于中国古典小说,或者以中国为舞台的,所以大量的中国研究者对“芥川龙之介与中国”这个课题投入了特别关注。本文以芥川龙之介的中国旅行为界,将其作品中的中国女性形象分三个时期进行归纳和总结,分别讨论不同时期的不同形象所表现出来的人物特征、思想意义和审美需求,进而探寻作家的人生观、艺术观,以及中国旅行给作家带来的中国认识的变迁和对作家创作生涯的影响。在中国旅行之前的
-
芥川龙之介笔下的中日女性形象比较
-
作者:
薛利红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芥川龙之介
日本女性形象
中国女性形象
原因
差异
-
描述: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文坛的一颗璀璨明珠,虽然他的人生是短暂的,但在他短暂的创作生涯中,却给世人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其中,对“女性”形象的刻画是芥川龙之介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之一,而且是贯穿于芥川龙之介一生的创作之中的。本文主要探究的是芥川龙之介笔下的中日女性形象以及她们之间的差异和存在差异的原因。
-
芥川龙之介笔下的“他者”:《偷盗》中女性形象之分析
-
作者:
杨菲
来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芥川龙之介
《偷盗》
他者
女性形象
失败
-
描述:
《偷盗》被创作于大正六年,是芥川王朝故事系列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对于当时初登文坛不久的芥川来说,是一部野心之作。但由于种种原因,芥川本人对于完成后的作品并不满意,为其打上了“未完成”“失败之作”的烙印。虽然之后芥川对其进行了常年不懈的修改,但除了初刊以外,芥川在世期间没有被收录到任何作品集中,且由于作者本人的恶评,很长时间内都未能得到正当的评价。从1971年开始,以海老井英次的评论为契机,《偷盗》这部作品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重获重视,但对于《偷盗》之所以创作失败的原因,则是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本文试图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