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杨】搜索到相关结果 228 条
-
传统文化品格的坚守与重塑:老舍女性观表现及其成因探寻
-
作者:
杨慧滨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观
老舍
传统文化品格
-
描述: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暴露出的一些社会问题进行探索时,表现出与其现代知识分子身份相称的叛逆精神与独立进取的文化品格,但是在对女性相关问题进行思考时,老舍却明显的表现出对传统价值观念的认同,据此形成其偏向传统的女性观。本文旨在通过对老舍女性观的表现及成因的梳理与分析,探寻其女性观的传统性的内涵,即是对传统文化品格的坚守与重塑。本文将通过三个主要章节对此进行论述。第一章,从老舍女性观的显性表现看,他在对女性形象塑造时表现出了爱憎分明的情感倾向,这种倾向背后所体现的是他以
-
多种文化背景下的高建群小说创作
-
作者:
杨梅霞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高建群
游牧文化
农耕文化
女性
-
描述:
中国西部一直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千百年来,各个民族之间通过迁徙、贸易、通婚与战争等渠道,相互竞争又相互融合,形成了多元的文化格局,其中,底蕴最为深厚的农耕文化则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处于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文学创作,也彰显出多种的文化背景。陕西作家高建群生于渭河平原,驻守新疆阿勒泰草原五年,后近三十年生活于陕北,不同的地域文化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使他长期以来始终痴迷于对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关系的思考,这种思考在其小说当中也有着明显的体现。因此,本论文旨在通过对高建群小说文本的分析,探讨多种文化并存下所呈现出
-
杭稚英研究
-
作者:
杨文君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杭派”艺术
杭稚英
“稚英画室”
月份牌画
-
描述:
杭稚英(1901-1947)是民国时期上海最富盛名的月份牌画家和商业美术家。他和他所创办的“稚英画室”在上世纪前半叶绘制了超过千幅的优秀月份牌画,并为大量民族工商企业设计商标和产品包装,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尤其是商业美术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杭稚英的一生历经了从家乡海宁的童年时期、商务印书馆学艺生涯、独立画室发展初期、“稚英画室”成为上海著名商业美术机构的黄金时代,以及租界沦陷后的国画创作和战后画室短暂复苏的五个阶段。“杭派”艺术风格的形成受20年代末上海社会、经济、城市环境的变化影响,与月份牌画艺术本身的
-
“绝望的妻子们”—试析凯特·肖邦作品中的妻子形象
-
作者:
杨丽梅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绝望的妻子
父权制下的天使
自杀的妇女
凯特·肖邦
-
描述:
凯特·肖邦(1851-1904)是19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她一生中创作了两部长篇小说和三部短篇小说集。她的作品多刻画妇女和探讨妇女问题,小说《觉醒》被誉为19世纪女性主义的顶峰之作,其短篇小说也充分展示了她作为早期女性主义作家的思想锋芒。本论文通过对肖邦作品中众多妻子形象的分析,揭示肖邦对19世纪美国社会女性在婚姻和家庭生活中生存处境的思考和审视。本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肖邦的生平及其作品,并阐明论文写作目的及主要内容。第二章着重分析肖邦作品《觉醒》中的阿黛尔·拉蒂格诺尔夫人和《圣
-
从中国经典到美国通俗电影:论迪斯尼对《木兰诗》的改写
-
作者:
杨晓琦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意识形态
电影《木兰》
《木兰诗》
改写
赞助力量
诗学
-
描述:
北朝民歌《木兰诗》在中国家喻户晓、传诵千年,诗作中的忠孝思想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将《木兰诗》改编成动画电影《木兰》(Mulan),(?)赋予了木兰全新的文化内涵和现代闸发。《木兰》为迪斯尼公司取得了经济上的巨大成功的同时,也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比较文学研究的素材。到目前为止,学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木兰》相对于原作发生的变异及变异背后的中西方文化根源。事实上,迪斯尼公司作为《木兰》的创作主体和赞助方,它对《木兰》的操纵作用也不容忽视。本文试图在已有观点下,继续发掘西方的意识形态和迪斯
-
高中语文教材选文中的女性角色和女性观研究
-
作者:
杨雪芳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文教材
女性观
性别角色
-
描述:
教育对于两性社会性别差异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材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与各种价值观最直接的凭借。语文教材作为母语学习的材料更以其强烈的思想性、人文性、情感性和形象性对学生的社会性别角色认同产生重要的影响。目前高中语文教材中传递出的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影响了中学生对所属社会性别的认同和归属。现阶段,相关的女性主义研究成果很丰富,但是对语文教材中的女性形象研究较少。以往也有学者对教材中的女性问题予以关注,并取得了相关成果,但是据笔者掌握的资料,前人的研究较为零散,没有对教材进行系统分析,同时,我
-
论高尔斯华绥《庄园》中的“潘狄斯病”
-
作者:
杨晓雅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高尔斯华绥
时代意识
潘狄斯病
《庄园》
-
描述:
《庄园》是英国现实主义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于 1907 年出版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讲述了维多利亚末期发生在没落乡绅潘狄斯家的一场家族危机。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以潘狄斯姓氏命名的“潘狄斯病”若隐若现地贯穿始终,它是高尔斯华绥对当时人们内心中的一种矛盾、混乱、迷茫的精神状态的概括。高尔斯华绥将“潘狄斯病”患者定义为“浅薄”,带有“乡土气”的人。以老潘狄斯为例,他性格保守、固执、虚荣、孤傲,长期把自己封闭在庄园中抱怨着“黄金时代”的没落和宗教信仰的缺失,虚伪地履行着他所谓的“道德上的义务”。而小潘狄斯与他诱人的
-
斯坦贝克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研究
-
作者:
杨艳春
来源:
黑龙江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自然
二元对立思维
女性
-
描述:
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权主义和生态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由法国女性主义学者弗朗西斯娃?德奥伯尼(Francoise d’Eaubonne)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而直到90年代才扩大影响为世人所瞩目。生态女性主义是一种多元的理论,它的理论前提是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对自然界主宰之间的联系,旨在高扬女性文化、女性原则来解决自然界中所有的二元统治:性别歧视、种族主义、阶级剥削以及对自然的压迫。本文采用了添加法和整合法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来分析斯坦贝克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和自然意象,以及斯坦贝克在其作品中所体现出的生态女性主
-
小说《月亮宝石》中人物角色的存在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杨艳华
来源:
福州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存在女性主义
新女性形象
颠覆的男性形象
-
描述:
威尔基·柯林斯的代表作《月亮宝石》被誉为第一部最伟大的英国侦探小说。本篇论文旨在运用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存在女性主义理论解读小说《月亮宝石》中的人物角色,试图揭示该小说中所体现的女性主义思想。波伏娃是现代女性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她的著作《第二性》中,波伏娃以一种存在主义的视角对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处境作了独到的剖析:“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逐渐形成的。”论文从波伏娃的存在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对小说《月亮宝石》中的新女性形象与被颠覆的男性形象做了深入的解读。一方面,三个具有反叛精神的女性勇于挑战男性强加给
-
唐诗中美人意象的文化阐释
-
作者:
杨森清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人意象
象征
文化内涵
审美意义
-
描述:
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众多的意象主题中,美人意象是一个层出不穷且蕴涵丰富的意象,反映出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学特有的风貌,它不仅是民族历史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民族审美心理结构的折射,积淀着中华民族独有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美人意象自屈原《离骚》开始借美人喻君主和借美人自喻以寓情言志的象征传统后,一直发展到唐代,唐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青春时代,也是诗歌百花齐放、繁荣发展时代,诗人笔下的美人意象不仅继承了屈原的以美人意象寓情言志的传统象征手法外,美人意象的主题寓意和内涵在唐诗中都得到了开拓和提升。本文通过梳理唐代及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