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红楼梦》与20世纪家族叙事文学
作者: 张晓辉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接受与影响   家族叙事   红楼梦  
描述: 20世纪家族叙事文学与《红楼梦》存在广泛、内在而又深刻的渊源关系,鉴于研究者多从单个作家作品出发考证二者的联系,本文试图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20世纪家族叙事文学接受《红楼梦》影响的情况进行宏观梳理,以此来探讨接受主体在具体的历史的语境中创造性地接受《红楼梦》影响的过程,解析家族文学创作在接受影响时呈现出的文化心理内涵、审美倾向和叙事艺术特征。 据此,文章分为六部分: 引言:从20世纪文学创作接受传统文学影响的大背景出发,指出家族叙事文学与《红楼梦》之间的传承关系,以及从家
女性:他者、物与中性人——我国大众传媒女性话语“失语症”浅析
作者: 张晓夫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20 世纪最后几年,特别是第四界世妇会之后,国内学界对于女性主 义媒介研究尤其是有关大众传媒女性刻板印象的研究方兴未艾,但通观 起来就会发现这些文献大多只是停留在内容分析与文本分析层面,在对 现象大量描述的同时陷入搁浅。本文采用文本分析与意识形态话语分析 相结合的方法,对女性话语在传媒中的“失语症”进行梳理,并力图从 历史发展维度探究其根源,肯定大众传媒对女性话语的再造功能。 一.对女性话语的界定 话语不单是一个语言学的概念,更是一个关于
犹太女性主义的性别与上帝观
作者: 张晓宁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上帝   女性主义   性别  
描述: 自母系氏族社会之后,女性便“消失”在了历史的记忆长河中,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中极少甚至听不到女性的声音;又或者按照波伏瓦的说法:女性以具有“第二性别”特征的“女人”身份诞生了,历史中的女性形象往往是作为遵循或违背父系社会规范的典型出现的。就是当代轰轰烈烈的女权、女性主义(Feminism)运动也无法脱离这一命运。这并不代表女人像男人的一根肋骨一样,怎么样也摆脱不了男性的桎梏,而是女性勇于正视自己的地位,并努力争取与形成这种地位的势力抗争,无论这一势力是有形的团体还是无形的意识。实质上她们不仅是与男性抗争也是与
百年香港的历史寓言:施叔青小说“香港三部曲”的后殖民书写
作者: 张晓凝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后殖民   香港   颠覆  
描述: 施叔青最脍炙人口的代表作可以说是“香港三部曲”,她将自己对于旅居十七年的香港的爱恋,化为一部有如史诗般波涛汹涌的巨作。在那里,有施叔青迷恋的黄翅粉蝶,有施叔青钟爱的遍山洋紫荆,以及一座施叔青亲自建筑的空中楼阁——云园……香港,像个万花筒,她揉合中外古今,集殖民移民各种经验于一体,内涵错综复杂,又身处殖民与后殖民的转型期。施叔青写香港,是过客也是主人,是历史也是现在。她选择了用笔见证历史,除了写百年沧桑香港,更求紧贴着香港的社会变迁,展开了香港社会的众多侧面,立体地构成了香港的人生图景,《清明上河图》般地既
“身体的传播”:女性非主流“网络自拍”照的图像探究
作者: 张晓晖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权力/话语   非主流   图像   女性身体  
描述: 女性非主流“网络自拍”照是网络上受人争议的一类图像,图像中的女性人物身体形象被非主流化,网络对这类图片的评论毁誉参半。笔者在国内知名的非主流网站上大量搜集女性非主流“网络自拍”照,对搜集的图像进行量化分析,分析了图像的色彩、景深、图像中人物的形象等,然后根据图像背后所隐藏的文化因素——日韩动漫、哥特电影以及摇滚文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类。同时,搜集非主流“网络红人”发贴后的评论,对观看这类图像的人群进行细分,从男性和女性观看者的角度去分别探讨观看人群的心理;搜集女性非主流“网络自拍”照的描述文本,分析其与图
女性经验对民族志文本生产的影响途径研究
作者: 张晓佳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类学   女性经验   民族志方法   自我意识   文本  
描述: 民族志作为一种经典的方法论和学术范式,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基础。随着各种社会思潮的发展,经典民族志文本生产中的作者叙述权威被人们所质疑。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对关于作者如何对田野调查中研究对象知识进行表述的问题,并将分析研究者主体性因素纳入民族志研究的范围。1986年由詹姆斯·克利福德和乔治·马库斯合编的《写文化》一书将民族志重新定义为经由写作者经验建构的、文化描述的写作,因此具有反思性和文学性的特点。但是,在这场讨论中却并未将女性人类学家的民族志文本写作列入具有新型民族志特征的范围。事实上早在人类学学科成立初期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翻译研究
作者: 张晓芳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翻译   理论渊源   反叛   不分性别语言   批评  
描述: 20世纪最后30年是一个“女性主义时代”。在这一时期,关于女性的研究和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当这一“文化转向”的支流与翻译相遇时,女性主义翻译便应运而生。它的产生并不是一种偶然,女性主义与翻译有着天然的历史渊源,在女性主义发展史上翻译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而女性因素的注入,给翻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再者,女性主义翻译并非无源之水,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巴尔特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和德里达的解构理论给女性主义翻译提供了理论支持。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颠覆性的理论。其理论对翻译问题,如翻译定义、忠实观、译者地位
女性语言特点之分析
作者: 张晓宁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文化和女性语言的成因   女性语言特点   女性语言的陈规定势   委婉策略的运用   男性强势   人类语言学  
描述: 本篇论文主要致力于从总体上分析女性语言的特点。全文的分析将集中在女性语言的陈规定势、男性强势和女性委婉策略的运用三个方面。同时,还将从人类语言学及社会文化两个方面对女性语言特点的成因加以分析和论述。对此,本文不仅承袭了以往女性语言的研究成果,重申了社会与文化对女性语言的影响;并且提出了女性语言特点的生理基础及根源。除此以外,女性语言的特点在本文的分析成果将在文中女性语言个案研究中得到进一步证实和诠释。在该个案研究中,不仅对30位中国女性研究生以采访的形式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采访中的两篇节录作了语篇分析。总
抗战时期武乡妇女运动研究
作者: 张晓鸿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历史   妇女运动   抗日时期  
描述: 本文对抗战时期武乡妇女运动进行了研究。文章从翔实的历史资料入手,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对所掌握的历史资料经过精心选择、归纳和整理,用平缓朴实的语言介绍了抗日战争暴发之前武乡妇女的基本状况和中国共产党对武乡妇女运动的影响。文章重点介绍的是抗日战争期间武乡妇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妇女运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妇女组织从兴起到发展到强大的艰难历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的武乡妇女英勇奋斗,不怕牺牲,其发展从自发分散状态逐步走向自觉统一,在追求妇女自身解放的同时积极投身于民族解放和独立,并在斗争中实现了二者的有机结
戴乃迭英译文本中的女性主义干涉策略研究:以《沉重的翅膀》为例
作者: 张晓云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戴乃迭   《沉重的翅膀》   女性主义干涉策略   女性主义  
描述: 本文将以戴乃迭译《沉重的翅膀》为例,以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下的女性主义干涉策略为理论依据,研究译者对文本如何进行干涉及干涉的原因。本研究将具体分析译者在翻译活动各个阶段的表现,试图回答如下问题:(1
< 1 2 3 ... 10 11 12 13 1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