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反抗文明中的野蛮:对略萨《绿房子》的后殖民解读
作者: 张琼   黄德志   来源: 枣庄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殖民   略萨   《绿房子》   殖民主义  
描述: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略萨的小说<绿房子>选择皮乌拉的第一家妓院作为"文明社会"和土著聚居区的交错点,让代表"融合"的各个阶层、各种血统的人物在此粉墨登场,后殖民批评层面的内容充斥于字里行间
述说自己的故事——论澳大利亚土著女性传记
作者: 方红   来源: 当代外国文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殖民   文化身份   土著女性传记   颠覆  
描述: 澳大利亚土著女性传记是当代澳大利亚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解构了白人传记的叙事策略和叙事传统,颠覆了殖民地官方历史及霸权话语,而且在凸现澳大利亚文学的后殖民性、重塑土著文化身份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因而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思想的复调:1990年代以来的台湾文学思潮
作者: 张重岗   来源: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殖民   多元化   左翼   台湾文学  
描述: 左翼与本土/后殖民论之间的角力,是台湾1990年代以来最引人瞩目的思想文化现象。从1970年代的文学论争开始,经过美丽岛、解严等事件,"何谓台湾"、"台湾文学的定位和视野"等议题引发思想界的持续追问
百年香港的历史寓言:施叔青小说“香港三部曲”的后殖民书写
作者: 张晓凝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后殖民   香港   颠覆  
描述: 建筑的空中楼阁——云园……香港,像个万花筒,她揉合中外古今,集殖民移民各种经验于一体,内涵错综复杂,又身处殖民与后殖民的转型期。施叔青写香港,是过客也是主人,是历史也是现在。她选择了用笔见证历史,除了写
后殖民语境下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的疾病书写分析
作者: 蔡青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后殖民   疾病书写   华裔女性文学  
描述: 后殖民理论强调西方对东方的话语权及经济、政治等形式的隐性压迫,这可以被解读为一种文明用其所能够采取的任何手段对另一种文明进行控制、统治,甚至是奴役。后殖民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华裔美国作家作品的分析与
拯救东方主义-从后殖民角度解析谭恩美新作《拯救溺水之鱼》
作者: 刘芳   来源: 烟台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拯救溺水之鱼》   后殖民   东方主义  
描述: 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是当代美国小说家中的佼佼者,她独特的美中双重身份和背景使她能站在西方中心和东方边缘地带,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对东方的真正了解。她不仅善于描写中国文化中最富有代表性和特色的事物,向西方读者展示东方世界的魅力和神奇,更擅长以在美国出生的华裔女性为主角,以细腻生动的笔触描写母女之间的感情纠葛,亚裔美国人的生活和他们所面临的身份认同、文化误解和无处不在的文化冲突等问题。谭恩美的最新长篇小说《拯救溺水之鱼》延续了谭恩美以往的写作主题和风格,只是这次她将这部小说的背景搬到了中国丽江和东南亚旅游胜
《白日悠光》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李美敏   来源: “库切研究与后殖民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后殖民   时间   《白日悠光》   女性  
描述: 《白日悠光》是独立后印度女性文学的经典文本,安妮塔·德赛塑造了以敏为代表的新一代印度女性形象。本论文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阐释文本,鲜明的后殖民女性主义和独特的历史时间意识是《白日悠光》作为后殖民女性主义文本的主要特征。
迪伊:被动的矛盾体:《外婆的日用家当》的后殖民解读
作者: 许佳媛   原一川   李昌银   来源: 长治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迪伊   后殖民   《外婆的日用家当》   内化   矛盾  
描述: 艾丽丝·沃克在她的短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中形象地刻画了内心充满矛盾的黑人女性形象迪伊。迪伊从小接受了主流白人文化,白人文化在她心里的内化使她厌恶甚至看不起黑人文化。因此,黑人文化和白人文化的碰撞所产生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使她渐渐脱离了传统的黑人家庭。然而,轰轰烈烈的黑人民权运动激励她去重拾象征黑人文化的百衲被,却遭到了母亲的拒绝。白人文化在她心里潜移默化的内化使她走上了精神的不归路,对黑人传统文化的盲目追寻也暗示了她的尴尬处境。
走近华裔女性
作者: 李敏洁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华裔女性   后殖民   沉默   文化差异   女性主义  
描述: 状态。她们不仅冲破了美国主流社会给华裔文坛带来的无形藩篱,而且打破了千百年来中国女性的消声状态,为中国女性文学在世界范围内夺得了一席之地。 本文主要从后殖民主义和女性主义角度探讨两部作品中
扎迪·史密斯小说的后殖民解读
作者: 田文文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后殖民   扎迪·史密斯   多元文化   移民   非白人族裔   女性形象   身份认同  
描述: 文化错位和身份缺失而遭受的心灵创伤。本文将以后殖民主义作为基本理论基础,以扎迪·史密斯的三部小说《白牙》、《签名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