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批评】搜索到相关结果 22 条
-
天使与妖妇——《紫藤花园》女性形象批评话语
-
作者:
吴益群
来源: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形象
女性意识
批评
男权意识
-
描述:
“天使与妖妇”是西方女性主义文学“妇女形象批评”中的两种不真实的女性形象,这两种形象的实质是男性世界用以压制妇女的话语形式。女作家王晓玉的《紫藤花园》里的两个妇女形象恰好是“天使”与“妖妇”的鲜明对照,可见作者对男权意识的自觉不自觉地维护。
-
简论戴锦华的新生代女性文学批评
-
作者:
宁琳
来源:
北方论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批评
新生代
女性文学
-
描述:
新生代女性作家以蘸满勇气的女性生命体验书写成就了90年代新生代小说创作别具一格的风景,戴锦华对这些女性作家给予了高度关注。她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对这几位作家的创作进行了富有洞见地阐释与批评。通过
-
生态女性文学批评的话语建构
-
作者:
白宇铮
来源:
人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话语
批评
生态
女性
-
描述:
在新时期,女权主义的发展,使得女性的声音越来越强烈,从当前女性作家和批评家的发展情况看,其生态意识都比较薄弱,文化思想界对作家的精神生态还不太关注,对此,本文从生态女性文学批评的话语构建为视角,对这一困惑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生态女性文学批评构建打下良好的基础。
-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与文化身份批评研究
-
作者:
张旭
王军
来源: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性文学
文化身份
批评
-
描述:
文化身份认同和边缘学自我批评与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两者相得益彰,同为研究美国文学领域中的重要因素。步入20世纪中后期,由于黑人运动的不断发展,使得黑人文学在美国文学中的地位
-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研究的盘点之作——读常彬的《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
-
作者:
李明珠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话语
批评
反思
-
描述:
一部好的学术研究著作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贡献。常彬老师的作品《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无疑就做到了这一点。作品在整体框架的建构、具体文本的细读以及评论判断的求实方面都颇具特色,使我们读之能清晰而准确地把握到1898—1949年间中国女性文学的话语流变历程。
-
徘徊在缺席和在场之间--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女性声音
-
作者:
李祥林
来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批评
女性
-
描述:
从性别视角出发考察中国文学批评史,不能不注意到一个现象,即女性批评的缺席和在场。所谓"缺席",是指女性批评在文学史书写的主流视域中大多缺少席位;所谓"在场",是指女性批评在文学史实践的历史空间
-
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文学及其批评之辨析
-
作者:
任一鸣
来源:
昌吉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
批评
辨析
女性文学
-
描述:
本文试图对女性文学研究中一些重要理论范畴 ,如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文学概念之界定 ,女性文学批评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内涵之联系与区分 ,做一理论探索和辨析。
-
“魔女的理论”:析日本女性主义批评
-
作者:
王志松
来源: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批评
文学史
改写
女性主义
-
描述:
在欧美女性主义运动的影响下,日本女性主义运动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掀起第二次浪潮,并形成了日本女性学和女性主义批评。日本女性主义批评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文学观,正在改写着日本文学史,是最具活力的批评研究方法之一。本文将就此进行梳理和分析。
-
评李子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特色——读评论集《净化人的心灵》
-
作者:
侯燕
来源: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子云
批评
特色
女性文学
-
描述:
李子云女性文学批评的风格别具特色,她以一种女性所特有的视角和感受评述批评对象,表述方式既不同于深奥生涩使人难以接受的理论说教,又无片面呆板之类语言,而是批评家同作家及读者所进行的一种真诚、亲切的文学谈话,在娓娓而谈中,将宏观考察与微观分析恰当结合,对作家与作品做出了公正且具有启悟性的评价。
-
改革开放下的中国女性主义批评30年
-
作者:
张华
任一鸣
来源:
昌吉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批评
改革开放
女性主义
发展
-
描述: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女性主义批评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是为女性文学批评正名以及女性文学批评与女性创作互为动力,初显蓬勃发展态势的阶段;90年代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作为一个有价值的学科开始确立独立学术地位的阶段;2000年以来,女性主义批评打破文学的限制,呈现文化化、多样化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