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视觉形象在品牌“维多利亚的秘密”的视觉消费中的作用
作者: 孟超   来源: 四川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视觉形象   视觉消费   表征   赋权   维多利亚的秘密  
描述: “维多利亚的秘密”是美国的一家女性内衣零售商,其产品摈弃传统内衣单一棉质材料,色彩和风格结合了极具诱惑和性感的元素,成为美国有利可图的女性内衣市场上近乎居于垄断地位女性内衣品牌。视觉形象对于当代世界商业和社会问题广告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如今,“维多利亚的秘密”凭借其广告中成功塑造的视觉形象向消费者传达了该品牌的品牌形象以及所标榜的生活方式。本文将基于视觉文化理论和视觉消费理论对“维多利亚的秘密”品牌广告中所呈现的视觉形象进行分析,揭示视觉形象在广告这一表征体系中运作所运用的手段,进而指出“维多利亚的秘密
海岩小说人物形象研究
作者: 孟琦   来源: 延边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警察题材   人物形象   审美价值  
描述: 海岩的创作起始于1988年,从第一部长篇小说《便衣警察的》问世到2013年的《长安盗》,在25年间,海岩共创作了5部中篇小说,14部长篇小说,2部杂文集和1部散文集。海岩小说风靡了二十余年,在一代人
“你叫谁婊子”?说唱音乐歌词中的厌女主题:2002-2012
作者: 孟玮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21世纪   厌女症   说唱音乐   流行文化  
描述: 作为美国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唱音乐(也被称作嘻哈音乐)深受广大美国年轻人的欢迎,每年的Billboard年度热门歌曲中很大一部分是说唱。作为非裔美国人文化的一部分,说唱音乐从诞生之日起便传载着多种信息。它可以作为政治武器批判政府、呼吁社会平等,也可以作为纯娱乐休闲工具供年轻人消费。说唱音乐给予了很多非裔美国人寻求成功的机会,但也给很多负面信息提供了文化平台。女性形象在文化现象中的体现一直是学术讨论的热点问题,说唱歌曲中的女性形象也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然而,这些女性形象往往是负面的,女性经常被当成单纯
《大公报·妇女与家庭》的妇女解放观研究
作者: 孟宪莹   来源: 黑龙江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大公报   新女性   妇女与家庭   妇女解放观  
描述: 本文主要探讨《大公报·妇女与家庭》所传播的妇女解放观念,着重考察与妇女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试图通过报纸媒介呈现当时妇女生活状况及妇女解放的真实图像,在对报刊的文本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量化的数据统计,探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变迁对妇女观念、地位、角色变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在妇女解放观念形成、传播的过程中报纸媒介所起的作用。本文将《妇女与家庭》塑造的新女性形象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新女性的时尚思想,主要从女性对美的追求、健康的生活理念、高雅的休闲娱乐形式三个方面展现“摩登”的新女性形象;二新女性的婚恋家庭观
安部公房小说中的“疏离”与“归属”主题
作者: 孟晶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疏离   安部公房   归属  
描述: 安部公房被称为日本的存在主义大师,在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下,他的作品融存在主义、共产主义与超现实主义为一体。作品的写作方式颠覆了日本传统私小说的叙事手法,通过荒诞的故事情节安排、人物异化等手法来书写现代都市人的生存困境。安部公房著述颇丰,小说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戏剧也在日本文坛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笔者在论文中以安部公房的小说文本为研究依据,在论文结构上形成“疏离”主题与“归属”主题对照论证的两大体系。关于小说的“疏离”主题,本论文梳理出人物行为模式由被动疏离—过渡期—主动疏离的转变过程。关于“归属”主题的论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翻译中的性别差异
作者: 孟茜昕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翻译   《紫色》   性别差异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描述: 史蒂文·塞莫尔——美国前总统卡特的翻译,曾有过这样的说法:“翻译就像女人,若漂亮的话,则很难做到忠诚”(Godard,1996:23)。对此说法人们褒贬不一,莫衷一是。但是这也从另一方面告诉我们翻译和女性之间着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世纪80年代,翻译理论研究经历了第二次转向,即文化转向。这次转向使翻译研究不再局限于两种语言之间,人们开始关注翻译活动中的政治、历史、社会、文化等层面,如:出版政策、赞助人、文学规范、性别差异、种族差异等等。因此,翻译的研究领域已从仅限于文本转向涉及影响翻译的种种因素,女性
女性主义叙事学视角下《我的安东尼娅》中叙事声音的研究
作者: 孟妮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叙事学   《我的安东尼娅》   叙述权威   叙事声音   薇拉·凯瑟  
描述: 作为美国20世纪颇具影响力的女性小说家,薇拉·凯瑟致力于描绘美国西部女性拓荒者的生活。虽然她的小说多以颂扬草原女性为主题,但在叙事技巧上凯瑟曾一度认可男性小说家的叙事传统,认为女性作家或女性叙述者缺乏叙述权威。这一理念造成了凯瑟早期作品中的叙述主题与叙述形式相分离的现象。《我的安东尼娅》集中体现了凯瑟创作理念的转变,并且作者通过融入自己对男女作家权威的探讨,运用了女性叙述者和人物的叙事声音,同时肯定了男性的集体型叙事声音,建构了独特的叙述权威。本文以女性主义叙事学中的叙事声音为理论依据,探讨小说叙事声音转
劳伦斯作品中的女性
作者: 孟祥云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权主义   现代主义   女性形象   性别角色  
描述: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1885~1930)一生创作丰厚,既承袭了英国文学的伟大传统,又参悟出独特的哲学观以及独道的叙事手法。他的特殊性引起了世人的争议与分歧。他对女性特殊的笔触、独道的描述,皆源于他特殊的经历和敏锐的内心感应。他为读者开辟了一个人类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新天地。很多人激烈抨击劳伦斯的大男子主义意识,但是他终生都在为女性谱写心灵之歌。本论文旨在分析劳伦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其女性形象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和启示,为评论界公正评价这位文学天才提供一份证词。本论文首先追溯了西方哲学传统和当时流行的社会
灵魂的堕落 希望的虚无:论曹禺代表作中男性形象的文化意义
作者: 孟杨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物心理   男性形象   家族与男权文化   精神性格   五部代表作品  
描述: 自从话剧这种“舶来品”传入中国的那刻起,众多的剧作家便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文本创作与艺术革新。直到1934年《雷雨》的问世,中国现代话剧艺术才真正走向了成熟。作为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曹禺在《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以及《家》这五部代表作品中完成了一系列的艺术创举,特别是他所塑造的那些优秀的戏剧形象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永恒的经典。那些善良坚韧、执着追求自身幸福的女性让人们看到了这位中国的戏剧大师深厚而精湛的创作功力。然而在曹禺的笔下同样也存在着一群个性鲜明的男性形象,他们是一群篆刻了旧中国封建思想
1932-1937年中国左翼电影研究
作者: 欧孟宏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左翼电影理论与批评   起源   左翼电影   艺术形式   意识形态话语  
描述: 本文以1932-1937年的中国左翼电影为研究对象,旨在从宏观的角度对左翼电影的起源加以探析,从微观方面考察左翼电影的意识形态话语建构策略,由创作美学出发探讨左翼电影在艺术形式上的创新,站在历史主义的立场对左翼电影理论与批评加以述评,以辩证的观点看待左翼电影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影响。 社会时代的要求和中国电影自身的发展历史成为了中国左翼电影发生的原初动力。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都市文化景观构成了一个类似于哈贝马斯所言的“公共空间”,它为左翼电影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文化语境。1930年代初,政治开始介入文艺使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