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泡芙小姐》的身体消费符号研究
作者: 刘文琦   来源: 传播与版权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泡芙小姐》   赋权   批判反思   身体消费  
描述: 新媒体时代下女性的身体符号消费已经形成一道独特景观,在网络自制剧《泡芙小姐》中展现了颠覆男权主义的女权形象,泡芙小姐以独立果敢、性感美丽的人物特征呈现在故事叙事文本中,女性的身体转变为符号被大众消费,营造出一场后现代视觉狂欢。本文旨在通过对《泡芙小姐》的文本分析,探讨创作团队如何以泡芙小姐为代表的新时代女性形象表达诉求,揭露出男性隐喻的话语方式,再次将女性搁置于被凝视的客体地位,并以该自制剧为例进行批判性思考。
城市贫困女性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实践探索:基于优势视角的分析取向
作者: 张银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社会工作   赋权   优势视角  
描述: 从历时性的角度来看,女性社会工作服务实践先后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取向:问题视角和优势视角.优势视角是以优势为本、以案主为中心的社会工作理念.以优势视角为取向的女性社会工作理念强调从案主的日常生活处境出发,了解、界定案主的基本状况和需求,同时发现案主的优势,并利用这一优势促使案主自我赋权.赋权是一个影响和改变社会政策和社会结构的过程,发生在贫困女性个人、社区和社会三个层面.
《黄色糊墙纸》中“疯女人”的失语与顿悟
作者: 毛春华   来源: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疯女人   顿悟   失语   赋权  
描述: 《黄色糊墙纸》是美国女作家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于1892年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上的短篇小说,一直以来被视为美国早期女性文学的一部力作。通过对小说《黄色糊墙纸》中女主人公疯癫历程的描述——从失语到顿悟,旨在揭示19世纪中产阶级妇女在社会和男性的双重压迫下的窘境及如何在压迫中寻找自我和解放自我,从而证实妇女获得自由和自我赋权的重要性,同时展望了两性和谐共处的蓝图。
农村妇女在减灾救灾中的角色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 李新芳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农村妇女   赋权   减灾救灾  
描述: 我国是遭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生态破坏和极端天气导致的各种灾害日趋增加。由于女性在获得资源、权利、发展机会等方面同男性存在较大差距,在灾害来临时,她们通常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和风险,尤其是依赖农业收入的农村妇女。性别刻板印象和传统思想限制妇女参加防灾、减灾的活动,她们被排除在灾害防范机制和救灾政策的制定过程外,难以扮演决策者的重要角色。她们作为平等的参与者、贡献者、宣传者和执行者的作用被忽视,或没有得到公正的评价。本研究尝试对妇女在减灾救灾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进行探讨,同时分析影响妇女扮演这
追寻自我定义—黑人女性主义批评视角下《宠儿》的主题分析
作者: 白玮玮   来源: 河南科技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人女性主义批评   赋权   多重压迫   自我定义  
描述: 托妮·莫里森是一位著名的非裔美国女作家。随着20世纪60年代黑人女性文学的发展,托妮·莫里森等黑人女作家的作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黑人女性主义批评方法也逐渐兴起。本文从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分析了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宠儿》的主题之一——追求自我定义,并认为托妮·莫里森在小说《宠儿》中暗示了一些可供黑人民族尤其是黑人女性参考和运用的走出过去阴影、追求自我定义的方式和方法,莫里森借助她笔下的人物表达了她对黑人民族寄寓的关注和厚望。本文着重挖掘了托妮·莫里森在《宠儿》中隐含的直面历史、植根非洲传统文化、拥抱社区等
赋权女性:晚清民国女子教科书的启蒙诉求
作者: 吴小鸥   李想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蒙   教科书   晚清民国   女子   赋权  
描述: 1904—1915年是晚清民国时期女子教科书编撰(译)的高峰期,但数量与种类不多,科目不齐。女子小学教科书集中在晚清民初编纂,以修身、国文、尺牍、家事、算术为主,女子中学教科书集中在民初编译,以算术、代数、几何、化学、物理、生理、矿物、动物、植物为主。女子教科书的启蒙诉求集中表现在对女子教育享有权、自主发展权、工作参与权、身心健康权的赋权增能,超越了当时社会上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关于女子及女子教育的思想。由于编撰者均为男性,女子教科书呈现的是符合男子社会文化标准的理想女性形象,关注女子在新时代的社会功能,这是
论视觉形象在品牌“维多利亚的秘密”的视觉消费中的作用
作者: 孟超   来源: 四川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视觉形象   视觉消费   表征   赋权   维多利亚的秘密  
描述: “维多利亚的秘密”是美国的一家女性内衣零售商,其产品摈弃传统内衣单一棉质材料,色彩和风格结合了极具诱惑和性感的元素,成为美国有利可图的女性内衣市场上近乎居于垄断地位女性内衣品牌。视觉形象对于当代世界商业和社会问题广告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如今,“维多利亚的秘密”凭借其广告中成功塑造的视觉形象向消费者传达了该品牌的品牌形象以及所标榜的生活方式。本文将基于视觉文化理论和视觉消费理论对“维多利亚的秘密”品牌广告中所呈现的视觉形象进行分析,揭示视觉形象在广告这一表征体系中运作所运用的手段,进而指出“维多利亚的秘密
赋权女性:晚清民国女子教科书的启蒙诉求
作者: 吴小鸥   李想   来源: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启蒙   教科书   晚清民国   女子   赋权  
描述: 1904-1915年是晚清民国时期女子教科书编(译)撰的高峰期,但数量与种类不多,科目不齐。女子小学教科书集中在清末民初编纂,以修身、国文、尺牍、家事、算术学科为主,女子中学教科书集中在民初编译,以算术、代数、几何、化学、物理、生理、矿物、动物、植物等学科为主。女子教科书的启蒙诉求集中表现为对女子教育享有权、自主发展权、工作参与权、身心健康权的赋权增能,超越了当时社会上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关于女子及女子教育的思想。由于编撰者均为男性,女子教科书呈现的是符合男子社会文化标准的理想女性形象,关注女子存在于新时代的
为“作为整体的女性”进行文化赋权
作者: 冯巍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理论   文化   赋权   女性解放运动   民间艺术   女性艺术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女性学研究  
描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大量进入中国,与中国本土的女性解放运动及政策交相呼应,女性学的学科建设也随之在新世纪的中国开始走向成熟。女性研究和以女性为出发点的分析研究,是女性学研究的两个基本途径。伴随着“什么是女性文学”的提出,“什么是女性艺术”,同样成为需要重新界定的问题。由此,学界对艺术与性别的关系产生了进一步的思考。女性民间艺术,是一个很少有人提及的话题。翻一翻传统艺术史,几乎就是一部主流的、男性的视觉听觉经验史。女性缺席,构成了传统艺术史编撰的盲区。尤其当民间艺术开始堂皇地回归艺术殿堂之
“赋权”、“权能”或“引爆”:求解“Women Empowerment”
作者: 冯媛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村发展项目   社会性别意识   联合国   经济地位   妇女运动   赋权   北京宣言   行动纲领   妇女研究   性别主流化  
描述: “赋权”、“权能”或“引爆”──求解“WomenEmpowerment”冯媛Abstract:Theterm"womenempowerment"hasbeentranslatedintotheChinesefor"vestingwomenwithpo...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