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从《赫索格》对女性人物的刻画看贝娄的女性观
作者: 苏天兰   来源: 重庆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赫索格》   索尔·贝娄   女性观   贬低丑化   褒扬  
描述: 在当代美国文坛上,美国犹太作家、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贝娄被认为是继福克纳和海明威之后最主要的小说家。贝娄的小说关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的精神危机,关注人的生存价值,关注心灵的挣扎与求索。而《赫索格》是其关注人生存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并因此确立贝娄在世界文坛的地位。但是贝娄所关注的人物大部分是男性,而对生活在男性周围的女性却很少关注,甚至很多评论家认为贝娄作品中的女性只是男性成长发展的标志。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赫索格》中的几位女性形象进行了分析解读,认为作家贝娄在对几位女性的描述刻画中,也
试论铁凝小说《笨花》中的人性描写
作者: 苏薇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世俗生活   美好人性   女性生存  
描述: 2005年,铁凝继《玫瑰门》、《大浴女》之后推出了又一部风格迥异的长篇力作——《笨花》。作品一改以往关注女性命运、专注个人情感世界的基调,而是截取了清末民初至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近五十年的历史断面,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将那段变幻莫测的历史巧妙地融于“凡人凡事”之中。作品以结实、简朴、准确、温润的叙述,再次诉说了对人类和生活永远的爱与体贴。 本文旨在从《笨花》中的人性描写的分析入手,进一步探究铁凝在创作中始终坚持的对人类和生活的思考,在这部新作中又有着怎样的延续。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描述
从“物”到“人”的嬗变
作者: 苏和丽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特征   女扮男装形象   流变   成因  
描述: 女扮男装形象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女性形象类型之一。本文试图剖析它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流变特征及其形成这种种特征的原因,从一个侧面来探询寻女性寻求自我解放的发展轨迹及其思想蜕变的多彩光芒。全文分为五个部分加以论述:第一章分析魏晋南北朝文学中的女扮男装形象。魏晋南北朝是它的发轫期,其重要特征是民间性、史传性、现实性和教化性。第二章分析唐文学(主要是唐传奇)中的女扮男装形象。唐代是它的初成期,其重要特征是侠义性、传奇性和教化性。第三章分析宋元文学中的女扮男装形象。宋元是它的沉寂期,产生于本时期的女扮男装形象寥寥无几。
合作原则视域中的《白象似的群山》中的会话含义研究
作者: 苏颖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用学   小说《白象似的群山》   合作原则   会话含义   海明威   美国小说家  
描述: 本文尝试运用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分析海明威的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中丰富的会话含义。 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理论是美国哲学家格莱斯在1967年首次提出。美国哲学家格莱斯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合作原则这条根本原则可以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些准则在现实交际中常常被违反。有时候这种违反是悄悄的,但更重要的是有时这些准则被公然违反,也就是说话人知道自己
论丁玲笔下的男性世界
作者: 苏桂艳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观   丁玲   叛女形象   女性形象  
描述: 涉足丁玲的创作,你会发现以塑造叛女形象见长并以此蜚声文坛的丁玲,对男性问题的思考一直没有间断.她不同时期的女性形象是以其当时的男性观作后盾的.笔者对其作品的研究范围从她初登文坛截止到创作《太阳照到桑干河上》为止.将其分为三个阶段:莎菲时期(1927年-1929年)、左联时期与南京时期(1929年-1936年)和延安时期(1936年-1942年).
中国清末民初的美术与社会研究
作者: 苏滨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末民初   社会变迁   女性身体形象   艺术组织   社会角色   男性统治   美术   审美范式  
描述: 本文采用“中层概念”与“历史考证”相结合的方法,从跨学科的角度研究清末民初的中国美术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将研究重心由事件史学转向事件隐含的结构,从而使之纳入更为广阔的研究视野。 本题研究的正文部分,由五大章构成。第一章,从语言分析和社会变迁的角度,探讨“美术”在中国的意义嬗变历程,揭示美术的能指和所指之间在使用过程中实际存在的差异性。第二章,从角色转移、角色失调等方面,考察和分析艺术家在社会转型时期所扮演的社会角色,阐释艺术主体的角色实践与社会之间的有机联系。第三章,对清末民初的中国书画组织进行考
《诗经•氓》与〈孔雀东南飞〉比较研究
作者: 苏钰闵   来源: 国立台北教育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诗   弃妇诗   乐府诗   女性形象  
描述: 中國是詩的國度,在古代民歌中有很多是把婦女作為歌詠的對象。先秦兩漢時期的敘事詩主要見於《詩經》和漢樂府。透過〈衛風•氓〉與〈孔雀東南飛〉的比較,可以感受到封建禮教的確立,女性地位由獨立自主走向封建禁錮的歷史印記;還可以從不同視角揭示古代女姓的婚姻危機。此二者的共同點,都是源於民間歌謠,都具有「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現實主義精神;二詩差異點在於,內容呈現的寬廣度、時代背景的影響力、塑造人物的鮮明度、以及敘事模式的完整度。 本篇論文共分七章。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前人研究成果分析。第二章先秦兩漢敘事詩概說
《海尔格伦的海盗》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安安   苏晖   来源: 易卜生创作的生态价值研究:绿色易卜生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海尔格伦的海盗》   易卜生  
描述: 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对易卜生的早期悲剧《海尔格伦的海盗》进行解读。本文通过分析大自然的女儿——女主人公伊厄棣斯这一具有丰富内涵的女性形象,以及她与厄努尔夫、古纳和西古尔得的三重矛盾关系,认为这部剧作蕴涵着重要的生态意识、女性主义意识及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
启蒙语境下的形象选择:从茅盾笔下的两组形象谈起
作者: 苏奎   姜子   来源: 茅盾研究(第九辑)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启蒙   重构   资本家形象   反思   女性形象  
描述: 女性形象与资本家形象是茅盾笔下两组独特的形象系列。茅盾对这两组人物形象的选择,一方面如他所说首先是由于对这两组形象的熟悉,另外一方面还在于这两组人物身上同时承载了一个主题——启蒙。女性形象的塑造是为了反思近代不彻底的启蒙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资本家形象的塑造则是为呼唤现代社会最先进生产力代表——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经济启蒙入手重构启蒙。
三部曲小说文体叙事模式及时代女性形象与革命话题:《蚀》的作家接受分析
作者: 全苏雨   来源: 纪念茅盾诞辰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历史地看,在中国文学,特别是小说创作领域里,将小说创作的视野直接引申到时代社会和政治革命领域的,并不是茅盾首创。这一点上,我们至少可以谈到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在作品中,作家直接借用作品中人物的对话或辩驳议论给读者画出自身的社会政治变革的蓝图。之后,许多政治小说、社会谴责小说对社会变革话题发出各自的议论。当时,人们似乎要急于宣泄心中的理
< 1 2 3 4 5 ... 19 20 2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