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古埃及女性艺术形象审美取向及其原因
作者: 苏秀玲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审美取向   古埃及艺术   原因   女性形象  
描述: 古埃及艺术独特的创作风格、高超的艺术水平至今令人折服\惊叹。古埃及艺术以埃及宗教为基础,表现了他们对宇宙的理解,对人生的思考,为我们探寻这个神秘国度的精神内核提供了直观的依据。提起埃及文明,我们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可能是巍峨的金字塔、神秘的斯芬克斯像,当然还会有美艳的奈菲尔提提王后头像。女性形象是古埃及艺术的重要因素,其审美取向是由社会、经济、宗教、原始思维和男性审美视角、正面律等因素综合形成的。研究女性形象的审美取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古埃及人的审美意识和思维方式,对埃及艺术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把握。
性别意识形态:《骆驼祥子》英译研究
作者: 苏天颖   来源: 江南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意识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骆驼祥子》  
描述: “性别意识形态”是指维系男女不平等现象的社会信仰。本文从性别意识形态的视角,以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的英译为例,研究性别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骆驼祥子》堪称现代白话文小说的典型,语言生动、活泼、幽默,其浓厚的地方色彩已成为该作品的代名词。自《骆驼祥子》的四个译本面世以来,研究者们对其译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Evan King译本和施晓菁译本的对比研究,鲜见对另外两个译本的研究。以往的研究视角大多局限于归化异化、翻译目的论、顺应论、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关联理论、阐释学、翻译伦理和勒佛维尔的文化改写理论等,主
晚清四部拟《镜花缘》小说的妇女议题研究
作者: 苏恒毅   来源: 成功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镜花缘   妇女议题   拟旧小说   女权运动   晚清小说  
描述: 清乾嘉之际,李汝珍(1763-1830)藉由书写《镜花缘》探讨中国妇女生活。到了清末,由於女权思想传入,各类女权小说亦相当盛行。因此在《镜花缘》之後,也有四部晚清小说以托「镜花缘」之名,探讨中国社会现象,此四部小说即萧然郁生《新镜花缘》(1907-1908)、陈啸庐《新镜花缘》(1908)、华琴珊《续镜花缘》(1910)与秋人《镜花後缘》(1910)。四部小说的思想内容有所差异,但均有触及清末的妇女运动及相关议题,因此本论文即以小说中的妇女议题作为核心,并以小说与小说、小说与历史文本间的互相对照,用以探讨
辛克莱·刘易斯《安·维克斯》中二元对立的解构
作者: 苏俊秀   来源: 扬州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辛克莱·刘易斯   《安·维格斯》   解构主义   二元对立  
描述: 辛克莱·刘易斯(Sinclair Lewis,1885-1951)是美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30)。《安·维克斯》(Ann Vickers,1933)是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出版的第一部小说。小说塑造了以安·维克斯为代表的美国新女性形象,揭示了女性在传统男权社会奋斗与抗争,以争取自身独立和自由的故事。本文基于小说中存在解构思想的事实,运用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从男性与女性,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性道德与性自由这三组二元对立的解构角度探讨主旨。本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章,探讨了小说对于性别二元对立
艾丽斯·沃克《紫颜色》的生态女性主义写作
作者: 苏睿   来源: 扬州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紫颜色》   生态女性主义   艾丽斯·沃克  
描述: 艾丽斯·沃克是当代美国女性文学和黑人文学最具影响的代表作家之一,性别、种族和自然一直是沃克文学创作中密不可分的整体,因此,沃克的文学创作亦体现了一种鲜明的生态意识。生态女性主义是在当代环境运动和女权运动的结合下所诞生的新兴理论思潮,它以自身的先锋性和革命性呼吁人们关注自然和女性,主张构建一种基于爱、关怀和公正的新伦理道德体系。作为女性主义文学经典,艾丽斯·沃克的小说《紫颜色》不仅以历史性的笔法真实地再现了黑人女性的生存状态,同时也深刻揭示出自然在二元等级观念下的真实境遇,表达出作家追求男性与女性灵肉合一、
《史记》中悲剧女性研究
作者: 苏振杰   来源: 陕西理工学院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史记》   审美特质   悲剧女性   分类  
描述: 《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史记》的文学性一直以来就是学者研究的重点。《史记》的文学性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也包括《史记》的悲剧性。第一章《史记》中悲剧女性人物的群像分类。笔者统计《史记》中的女性人物有402位,悲剧女性人物有231位,占所有女性的57.5%。《史记》中悲剧女性又分为中上层社会的悲剧女性(203位)、下层社会的悲剧女性(19位)及外族的悲剧女性(9位)。第二章《史记》中典型悲剧女性研究——吕后与卫后悲剧的对比研究。吕后、卫后均是汉家皇后,她们的悲剧有相同点,
异乡的创作:论沈苇的诗歌创作
作者: 苏婷婷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故乡   沈苇   诗歌   异乡   意义  
描述: 诗人沈苇出生于浙江湖州水乡,后来却远离富饶安逸的江南故土,于1988年远走新疆,到天山脚下一个小县城来寻求新的生活。从这个时候起,他开始大量写诗,并且一发不可收拾,于1995年出了他的第一部诗集《在瞬间逗留》,三年后出版了他的第二部诗集《高处的深渊》,后又出版了评论集,散文集,游记等,可以说他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新疆,这个多元文化共存的地区。新疆壮丽的风景,多民族的聚居,四大文明的交汇,各种不同地貌的存在以及神秘的古丝绸之路的文明在新疆这个地区得以显现,正是这样的新疆造就了现在的他,使得他在新疆20多年完成了
当代江苏作家的民国书写
作者: 苏焕   来源: 东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域特色   当代江苏作家小说   民国时代  
描述: 中国当代小说对民国时代的叙述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变化,从十七年到新时期,当代小说关于民国时代的书写有不同的表现内容和表现方式。当代江苏作家群在新时期的小说创作表现出对民国时代的青睐,质疑十七年小说民国书写革命化、政治化的倾向,通过呈现战争的灾难性以消解以往对战争崇高性的夸大,对革命偶然性的重视对比以往革命的必然性,和对阶级界限的模糊化处理以淡化政治色彩几个方面实现对民国革命历史的消解;同时祛除十七年对人性的遮蔽,正视因战争的灾难使人生存艰难,还原人的生命本能,探究人隐秘的性爱欲望,而复杂的人性及欲望等因素含
“妈祖”形象和名称演变的历史研究
作者: 苏亚红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天妃   妈祖   演变   妈祖信仰   天上圣母  
描述: 妈祖,从一位民间神灵演变成官方神灵。这与历代皇帝的褒封有密切关系,这些褒封一方面是对妈祖功德的加封,另一方面是对妈祖形象和身份的塑造。从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钦宗首次赐予湄洲“灵女庙”庙额“顺济”开始,妈祖的形象就开始在官方的介入中发生了变化。之后,官方又给予妈祖“夫人”“妃”“天妃”“天后”,还有文人创造的“天上圣母”的称号,这无疑是对妈祖至高的崇敬。同时,民间也进行着妈祖名称的演变过程,即从民间女子林默到“神女”享受供奉,再至明朝时期的闽地和东南沿海“娘妈”称呼,发展到清代初期康熙年间则以“妈祖
论奥康纳短篇小说中的精神危机
作者: 苏建荣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精神救赎   奥康纳   短篇小说   精神危机  
描述: 崛起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南方文学以其新颖独特的风格和严肃而带悲剧色彩的主题、浓厚而沉重的历史感、罪恶感与失败感给美国文坛增添了异彩。在二战后成长起来的当代美国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被誉为美国南方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她一生笃信天主教,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其作品多取材于南方农村小镇,描写中下阶层人们的生活和言行举止,精神危机是其作品永恒的主题。奥康纳素有“创造畸人的能手”之称,她相信作品中的人物畸形能使读者更深刻地洞悉人性、了解人生,并认为作家的责任是发掘并展现现实生活中令人厌恶的怪诞现象。长期以来,奥康
< 1 2 3 4 ... 19 20 2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