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弑父”的寓言——论白薇戏剧《打出幽灵塔》
-
作者:
殷红
年份期号:
2008-第7期
刊名:
边疆经济与文化
关键词:
白薇 父亲形象 弑父 女性主义
- 描述:《打击幽灵塔》剧中的父亲形象既是实行家长权威的专制符码,也是进行性别压迫的性别符码。隐匿在文本中的女性基本情绪为焦虑、不满和愤怒,这一愤怒情绪的表达带出了文本中女性人物反抗的声音,与母亲的性别认同和女性反抗群体的出现成为抵抗父权统治的有效策略
- “婆子”的丑与美
-
作者:
萧盛萱
年份期号:
1963-第1期
刊名:
戏剧报
关键词:
京剧 夸张 花旦 表情动作 妇道 抹子 肥大 丑与美 女性人物 西施
- 描述:“婆子”(也称“丑旦”)是京剧丑行中的重要一行,演的是一些女性人物。“婆子”分两种,扮年轻的妇道的称彩旦,如《凤还巢》中的程雪艳、《能仁寺》中的赛西施等;扮老太太的称婆子,如《拾玉镯》中的刘妈妈、《铁弓缘》中的陈母等。这些人物在扮相上,大多穿着肥大的裤袄(也有穿帔的)和“抹子”(肥大尖头的花鞋),有的抹彩贴片子,有的清水脸梳髻。
- “她们”的命运——林白小说的女性人物
-
作者:
王均江
叶立文
年份期号:
2002-第5期
刊名:
小说评论
关键词:
女作家 当代文学 命运 文学语境 女性写作 林白 文学现象 叙述 小说 女性人物
- 描述:在九十年代的文学语境中,女性写作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其特别之处,并不仅仅在于女作家对女性身体和隐秘内心的书写。更为重要的是,女性写作在有意无意中,主动疏离了当代文学无时或忘的“旋律”,这一旋律常常被革命、启蒙等意识形态话语所把持,从而或多或少地远离了人的生命意识。特别是对于女性而言,她们在这种“被叙
- “她们”中的“这一个”与“另一个”:田中禾长篇小说《父亲和她们》中“两个母亲”人物谈
-
作者:
刘思谦
年份期号:
2011-第6期
刊名:
中州学刊
关键词:
田中禾 创造性构思 父亲和她们 小说
- 描述:田中禾的长篇小说《父亲和她们》,以其新颖独特的叙述方式个性化的人物塑造以及厚重的思想内涵在新世纪众多长篇小说中脱颖而出。小说以马长安的父亲马文昌、生母林春如与养母肖兰芝之间恩怨情仇的故事为主线,以三个人物各自的主体言说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第一人称多声部叙述结构。其中尤以林春如与肖兰芝之间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理解的同性关系最为感人。肖兰芝是一个被文学所长期遗忘遮蔽的生气勃勃的女性人物形象,读来有一种横空出世的感觉。正是马文昌与肖兰芝和林春如这"两个母亲"之间分合聚散的故事,演绎出那个时代一部独特的家庭性别关系传奇。
- “女爱男”:二人转的结构原型
-
作者:
杨朴
年份期号:
1996-第7期
刊名:
戏剧文学
关键词:
戏剧文学 英雄 结构模式 结构原型 崔莺莺 爱情故事 男人 二人转 主题意义 女性人物
- 描述:表面看来,二人转的主题意义是由二人转的故事决定的,故事的丰富多彩、千差万别也就决定了意义的丰富多彩、千差万别。《西厢》既明显不同于《蓝桥》,而又与《马寡妇开店》有显著差别。然而,如果从结构原型的角度去研究,二人转的主题意义其实
- “女性题材”在普契尼歌剧中的综合演绎
-
作者:
边凤梅
年份期号:
2009-第12期
刊名:
艺术教育
关键词:
普契尼 《蝴蝶夫人》 女主人公 创作特征
- 描述:在意大利杰出歌剧作曲家普契尼一生所创作的12部歌剧中,有7部是以女主人公名字命名的。文章通过对歌剧《蝴蝶夫人》中女主人公的塑造手法分析,归纳总结了普契尼歌剧创作的特征,从多角度、多方面地认识他的歌剧,以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歌剧中女性人物的内涵。
- “女性崇拜”与“男权中心”的对抗-《高老头》性别文化阐释
-
作者:
文艺
年份期号:
2015-第6期
刊名:
俪人(教师)
关键词:
女性崇拜 男权中心 《高老头》
- 描述:从性别文化的角度阐释,《高老头》里面存在着两种思想倾向.从高里奥老头将女儿作为生命的中心、拉斯蒂涅克狂热地追求贵族女性,可以看出文本的“女性崇拜”色彩;而从文本的以男性为焦点的叙述视角、大量悲剧型女性人物形象、作家的女性价值批判之声,又能明显地体会到“男性中心”的存在.本文首先将对于“女性崇拜”以及“男权中心”两种观点,在原文中找出依据进行分析;接着,本文进一步比较“女性崇拜”与“男性中心”两种思想,发现“女性中心”只是表层,实质仍是“男权中心”.
- “女性崇拜”与“男权中心”的对抗
-
作者:
文艺
年份期号:
2015-第6期
刊名:
俪人(教师版)
- 描述:从性别文化的角度阐释,《高老头》里面存在着两种思想倾向。从高里奥老头将女儿作为生命的中心、拉斯蒂涅克狂热地追求贵族女性,可以看出文本的“女性崇拜”色彩;而从文本的以男性为焦点的叙述视角、大量悲剧型女性人物形象、作家的女性价值批判之声,又能明显地体会到“男性中心”的存在。本文首先将对于“女性崇拜”以及“男权中心”两种观点,在原文中找出依据进行分析;接着,本文进一步比较“女性崇拜”与“男性中心”两种思想,发现“女性中心”只是表层,实质仍是“男权中心”。
- “女巫”亦“女神”:解读麦克白夫人
-
作者:
张燕
年份期号:
2009-第1期
刊名: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关键词:
现实 意志 麦克白夫人 野心
- 描述:麦克白夫人是莎士比亚悲剧形象中最令人难忘的一个女性人物。她在帮助丈夫篡位过程中展现出的野心和残忍足以证明她就是一个“女巫”;但同时她的才智和意志又证明她就是麦克白生命中的“女神”。本文拟从动机、性格、命运三方面来再次解读麦克白夫人这一形象。
- “女儿”或“妻子”:论海达·高布乐的伦理身份与伦理选择
-
作者:
蒋文颖
年份期号:
2015-第4期
刊名:
外国文学研究
关键词:
亨利克·易卜生 《海达·高布乐》 伦理身份 伦理选择
- 描述:作为易卜生晚期创作的重要女性人物之一,海达·高布乐因为复杂却充满魅力的形象在学界的讨论和研究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采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方法,分析海达的两重伦理身份——高布乐将军的女儿和泰斯曼的妻子——承载的不同伦理内涵。海达不能顺应从“女儿”到“妻子”伦理身份的转变使她陷入了伦理困境。海达为解决这种伦理困境亦做出了尝试,但是由于她没有认清问题的本质,海达无法解决自身的伦理困境。剧中海达共五次使用她父亲的手枪,均是她无法解决伦理困境的表现。海达认识不到她的伦理身份具有客观性,幻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其伦理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