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629 条
-
《觉醒》中艾德娜之死的心理分析探究
-
作者:
毕青
来源: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文学
女作家
《觉醒》
妇女文学
探究
女性创作
课程
代表作品
女性文学
凯特·肖邦
-
描述:
凯特·肖邦(Kate Chopin,1851—1904)是十九世纪下半叶美国著名女作家,她的代表作《觉醒》(The Awakening,1899)是美国文学中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品。今天,这部
-
《苏珊娜·穆迪日记》中的双重性评析
-
作者:
常梅
来源: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双重声音
叙述者
双重性
-
描述:
在加拿大现代文学史上 ,出现了像玛格丽特·劳伦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艾丽斯·蒙罗等一批出色的 ,享有国际声望的女作家。她们以女性所特有的细腻的感情和敏锐的目光不断发掘女性意识和女性世界的种种问题 ,塑造了形形色色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 ,向读者展开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妇女画卷。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多才多艺 ,已发表了十多部诗集、多篇长篇小说、无数短篇小说、文学评论及文章 ,曾两次获得加拿大最高文学奖—总督奖的殊荣。她在系列叙事诗《苏珊娜·穆迪日记》中所塑造的形象苏珊娜·穆迪被称为加拿大人的原形。
-
微醺的假日
-
作者:
松浦理英子
秦岚
来源:
世界文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井千次
我们俩
世界文学
发起单位
文艺评论家
加藤周一
大江健三郎
当代女性文学
原善
徐坤
-
描述:
读者在肯定我们工作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善意的批评,认为仅以专辑介绍的五位女作家及其作品,尚不足以把握日本女性文学
-
沉重负累下的自由之魂:对伊莎贝尔·阿切尔的分析
-
作者:
张宜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亨利·詹姆斯
《贵妇画像》
女性主义批评
男权意识
-
描述:
伊莎贝尔·阿切尔,《贵妇画像》中的女主人公,是世界文学画廊中一个出色的女性形象,自小说出版之日起就引起了批评家们和公众的极大兴趣。亨利·詹姆斯似乎旨在塑造一个“新女性”,她常被贴上独立、自主的标签。但在小说中,她实际上充当的是物的角色,被人观赏,收藏,成为被图谋的对象。作者企图调和她作为物和有意识的主体这两种存在形式之间的矛盾,但他失败了。在十九世纪后半叶,美国和欧洲社会仍然是男性占统治地位,女性追求独立自由的机会甚少,对一个深受男权意识和道德准则影响的女性就更是这样。
本文试图从女性主
-
广告中的“美丽误区”
-
作者:
瞿莉
来源:
公共关系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告
审美心理
市场宣传
女性形象
-
描述:
有一类型的广告,女性在广告中纯粹只作为点缀的色彩,与广告的产品或服务并无太大的联系,她作为角色的存在仅仅是利用女性的魅力来实现广告所追求的瞬间注目效果,并没有能够传达商品信息,加深消费者对所要宣传的产品的理解和认识。这样的女性角色完全丧失了主体的生命力而成为了一种客体和对象,利用的仅仅是她们的外表形象,是没有灵魂的花瓶。比如一则冰箱广告,是一个艳丽的女子迈着模特步游走于一排冰箱之间,不知所云地用手指指这儿指指那儿,最后摆出一个定型动作,打出广告语。看完广告,留给人印象的仅仅是那个漂亮女子,至于是什么品牌的
-
信息新技术与性别问题初探
-
作者:
刘霓
来源:
国外社会科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研究
信息技术
互联网
-
描述:
新的信息通信技术为妇女带来了什么 ?这一技术的发展到底是在改变着还是强化着传统的性别角色 ?它为男人和妇女带来了平等的机会还是强化了他们各自原有的地位 ?妇女在信息技术领域中承担着什么工作 ,是技术的创造者还是简单的使用者 ?男性与女性在互联网中的相互作用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相互作用有什么不同 ?虚拟世界中的性别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关系还是现实世界中性别关系的翻版 ?本文对西方女性研究学者在这一领域中的研究作了初步的介绍与分析。
-
谈谈台湾情色小说
-
作者:
陈若曦
来源:
东方论坛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色
生殖崇拜
性文化
台湾
海峡两岸
色情小说
房中术
女性文学
陈若曦
春秋战国时代
-
描述:
去年 1 0月中旬 ,台湾知名作家陈若曦、应平书、姚宜瑛、小民、曹又方、廖辉英、钟文音、六月等数十位台湾中国妇女写作协会会员 ,在青岛与大陆部分女作家、记者、学者联合召开了海峡两岸女性
-
曼妙多姿的佛母像
-
作者:
黄春和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佛母为诸佛菩萨之母,但这个“母”并不是指人,而是喻指佛菩萨的智慧。因为人世间母亲的功德最大,能生儿育女,繁衍后代,所以佛教拿她比喻智慧能生诸佛。如《大品般若经》卷十六载曰:“般若波罗蜜是诸佛母,……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出生诸佛。”可见,佛母像同密修本尊像一样也是密教思想高度拟人化的艺术形式。佛母的形象多为寂静形善相,而且都是女性形象。《造像量度经》规定其形象为:“其像作十六岁童女相”,“面形如芝
-
梅婷: 于节奏处听舒适
-
作者:
曹敬
来源:
化学清洗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面孔
童心
生活中
江南
忧郁
流泻
演绎
气质
棱角
女性形象
-
描述:
一提起梅婷,首先想到的总是她那张很有棱角的漂亮面孔,和那双流泻忧郁的大眼睛,所以,前几年我们便在银幕上看惯了梅婷演绎的超乎年龄的成熟女性形象。待到与生活中的梅婷面对面,才惊叹女人的善变:有着江南美女特有的婉约灵秀气质、笑盈盈的她,在最喜欢的蓝色调服装的衬托之下,一派的晴朗透明,于是,我们知道,《血色童心》里的楚楚和《红色恋人》里的秋秋正渐渐后退,成为她身后成长经历中的一个远去的背景。
-
视角转换和历史再识
-
作者:
李祥林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角转换
历史再识
戏剧创作
女性形象
历史精神
历史剧
-
描述:
在英文构词当中,历史(history)就是他的(his)而不是她的(her)故事(story),正如西方女权理论家所指出。从性别研究角度看,人类社会发展史无非经历了女人时代和男人时代两大阶段。自从女性历史性败北(恩格斯语)于男权以后,迄今为止,用男性化笔墨撰写出的种种文本化的history,都习惯于英雄化宏大叙事(无论在东西方语言中,
<
1
2
3
...
55
56
57
...
61
62
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