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东方论坛】搜索到相关结果 16 条
-
“十七年”戏曲电影女性形象探析
-
作者:
赵晓红
汪博
来源:
东方论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七年
戏曲电影
女性形象
-
描述:
受到政策、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十七年成为中国戏曲电影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女性形象的建构是十七年戏曲电影的叙述主体、话语环境、社会表意机制相互交织和推动的结果,十七年戏曲电影中所构建的女性形象,不可避免地成为了这一时期意识生产的组成部分。其女性形象主要有四类:勇敢追求爱情者;巾帼不让须眉者;不屈抗争者;新中国建设者。展现出女性独立自主与个性意识的觉醒,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与性别平等意识的萌发,女性叛逆性格与反抗精神的凸显。
-
试论女性形象塑造和历史评价问题——以吕后和虞姬为例
-
作者:
杨倩如
来源:
东方论坛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书
楚汉春秋
吕后
史记
历史评价
影视史学
女性形象
虞姬
-
描述:
吕后和虞姬是秦汉之际具有典型意义的女性,是近年出现的多部楚汉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中的女主人公。通过梳理历史文献中吕后和虞姬的生平史事,运用影视史学研究方法,分析二人的影视形象,我们可将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分为两类:一是人物和情节均有充分历史依据的,此类人物的塑造应严格遵循史实,不能有大的篡改,以符合历史的真实;二是人物为历史上真实存在,但事迹阙载,相关故事情节多为后人虚构,此类人物的塑造虽然主要出于艺术加工,但必须符合逻辑与情理的真实——吕后和虞姬即为这两类人物的典型代表。历史题材影视创作应从史实和人性出
-
《红楼梦》女性人物塑造的宗教哲学因素
-
作者:
司马云杰
来源:
东方论坛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楼梦
薛宝钗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女性形象
林黛玉
宗教哲学
-
描述:
中国文化是一种充满生命精神的文化,但并不缺乏宗教意识与宗教感情。东汉佛教传入,宗教发展极大地影响了文学创作和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红楼梦》中薛宝钗和林黛玉两位女性形象所蕴含的宗教哲学因素,揭示了以儒、道思想为根本的中国宗教哲学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红楼梦》的长处,就是以先验宗教目的论规定诸多人物群像的塑造本质,使作品具备大架构、大脉络的思想系统;同时,又以血泪斑斑的人生经验为作品注入血脉,使各种人物成为鲜活的存在。凡此,皆是为了服务宗教的最高目的,唤起沉沦人生的觉醒。
-
《世说新语·贤媛》女性人物形象浅说
-
作者:
梁克隆
来源:
东方论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说新语·贤媛》
人格魅力
女性形象
-
描述:
<世说新语·贤媛>中的女性形象,或为具高风亮节、品格也敦厚纯粹之"贤"女子,或为有远见卓识、气象亦超凡拔俗之"伟"女子,或为理性、果敢并聪明伶俐之"奇"女子,或为刚强、正直且傲岸不屈之"烈"女子.这些女性用她们庄严的生命意志与澎湃的诗情强烈地宣示出这样的真理:虽然封建社会给予女性以极不公正的对待,使之遭遇了悲惨、酷烈的命运,蒙受了巨大的痛苦,但她们依然顽强地生活和奋斗着,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显示出永恒的生命活力.
-
《世说新语·贤媛》女性人物形象浅说
-
作者:
梁克隆
来源:
东方论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贤媛》
《世说新语·
人格魅力
女性形象
-
描述:
《世说新语·贤媛》中的女性形象,或为具高风亮节、品格也敦厚纯粹之"贤"女子,或为有远见卓识、气象亦超凡拔俗之"伟"女子,或为理性、果敢并聪明伶俐之"奇"女子,或为刚强、正直且傲岸不屈之"烈"女子。这些女性用她们庄严的生命意志与澎湃的诗情强烈地宣示出这样的真理:虽然封建社会给予女性以极不公正的对待,使之遭遇了悲惨、酷烈的命运,蒙受了巨大的痛苦,但她们依然顽强地生活和奋斗着,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显示出永恒的生命活力。
-
评《理论关怀与小说批判》
-
作者:
薛明珠
来源:
东方论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作者
作家
历史感
批判
中国当代文学
现实问题
理论
女性形象
小说
-
描述:
路文彬在其《理论关怀与小说评判》(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5月版)一书的后记中如是说道:"现在我们的文坛迫切需要的既不是什么作家,也非什么学者,而只是一个真正懂得如何热爱文学的人。"在我看来,《理论关怀与小
-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作者:
李秀清
来源:
东方论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形象”批评
“多元文化身份”批评
评“黑人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中心”批
-
描述:
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是女性主义在文学批评领域的成果,其发展过程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即"女性形象"批评、"女性中心"批评、"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和"多元文化身份"批评。在文化多元的当今时代,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将在尊重差异与个性的基础上走向融合,不断完善其独具特色的理论,丰富文学批评的视域。
-
论1990年代电视剧女性生存的叙事形态
-
作者:
符杰祥
来源:
东方论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形态
围困
突围
女性
-
描述:
1990年代电视剧女性形象的叙事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呈现为两种相对而生的叙事形态:围困式与突围式。围困式主要表现为“家”与“情感”两种象征意象,突围式则体现为社会突围、情感突围、文化突围三种方式。女性叙事形态变革的背后纠结着复杂的动因: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及女性主义理论的介入,中国自1980年代末女性问题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新提出,电视剧女性从业人员的大量出现。同时,女性形象的特殊叙事结构也充分体现出女性意识表述的困惑与艰难。
-
女性意识在三国水浒中的空前失落
-
作者:
马瑞芳
来源:
东方论坛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描写
女性意识
《三国志通俗演义》
诸葛亮
四大美女
《水浒》
长篇小说
潘金莲
女性形象
唐传奇
-
描述:
《三国》中母爱和爱情都贴了“权、忠、义”的标签,《水浒》中女人是祸水。《三国》、《水浒》女性意识的失落导致历史性缺憾甚至艺术创造上带有全局意义的损伤。产生这个倒退的原因是存天理灭人欲的宋儒理学。
-
乐府歌诗《相逢行》东晋南朝演变考
-
作者:
宋亚莉
来源:
东方论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相逢行
三妇艳
歌诗
东晋南朝
-
描述:
东晋南朝,文人争相仿作乐府古题《相逢行》,内容既有对前代的继承,更有诸多新变。刘宋刘铄从中选取六句自创新题《三妇艳》,后代齐梁陈文人大量创作;至梁代,文人再创新题《中妇织流黄》,乐府旧题得以再现活力。从《相逢行》到《中妇织流黄》歌诗的发展流变较为清晰地展现了东晋南朝文人歌诗创作中存在的男性角色弱化、女性人物强化倾向,这一倾向与其表演性特色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