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甸之光--徐小斌访谈录
-
作者:
贺桂梅
来源:
花城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形态
作家
神秘
社会历史
写作
深度与广度
形而上空间
小说
精神病患者
徐小斌
-
描述:
徐小斌在当代文坛似乎始终保持着一种“局外人”姿态。她以诡谲的想象力、超拔的智性与敏锐的感受力长久地构造着一个个由神秘的文化符码筑成的“别处”:从弧光,海火,到敦煌,中缅边境的佤寨,蓝毗尼城,我们从中体察的是社会历史文明与人性深层悲哀的别一种视角,她的小说如同美丽的珊瑚触角,向我们展示了当代写作“无限的多样性与可能性”。她心爱的人物,则是具有透视人类灵魂的通灵性,堪破世情、揭示本真的“永远的精神流浪者”。她们的存在隐隐地构成与现代文明社会的紧张的对峙关系。对于徐小斌而言,写作既是一种“以血代墨”的生命需求,
-
从徐坤看中国当代女性创作的前途
-
作者:
万燕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作家
女性意识
女性创作
贾平凹
超性别意识
中国当代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徐坤
-
描述:
从徐坤看中国当代女性创作的前途○万燕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女性文学发展到今天究竟有什么异趣和走向,很难用三言两语做理论的定断,似乎有中心无外延,又似乎在边缘区域轰轰烈烈,而风暴眼本身却风平浪静,但它确实如目前女性文学的佼佼者——徐坤所说,是“经历了一次...
-
女权、躯体写作与私人空间——女性写作的旨趣悖谬
-
作者:
蔡世连
来源:
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体写作
女性主义文学
女性意识
躯体写作
女性话语
欲望话语
女权主义
女性写作
私人空间
女性文学
-
描述:
90年代以来,女性话语格外活跃,但由于其赖以生成的社会文化语境自身的矛盾并未解决,女性话语某些原发性矛盾也随之扩张,这就导致审美旨趣上的悖反:一、女性文学张扬的女权主义并未建立在男女平权的基础上,因而不自觉地崇尚女性霸权。二、倡导躯体写作的目的本是为了摆脱女性被书写的命运,但却以内应的方式强化了被书写的现实;躯体写作成了对女性躯体和性特征的暴露和展览,从而变成一种商业行为。三、女性文学把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尖锐对立,逼使主体向内心收缩,创作注入对自我身边琐事的无聊咀嚼,从而因失去了应有的文学价值而丧失了自我
-
青春女性的独特情怀——“五四”女作家创作论
-
作者:
李玲
来源:
文学评论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封建男权
女性情怀
苏雪林
“五四”女作家
冰心
儿童世界
“五四”女性文学
凌叔华
陈衡哲
-
描述:
本文从创作实际入手,着重考察“五四”女作家的女性情怀及其审美表现,从而把握她们所开创的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新传统与思想艺术价值。
-
蓝色的精灵:西方女性主义文学运动的先声
-
作者:
王军
邱安昌
丁毅伟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问题
女性主义文学
女性意识
女权运动
凯特·肖班
文学运动
西方女性主义
女性创作
女性解放
女性文学
-
描述:
蓝色,或许是女性文学的象征。蓝色第一次与女性文学结缘是由于法国朗布耶侯爵夫人于1610年在私宅“蓝屋”举办了沙龙。在那个法国女性辉煌的时代,沙龙成风。几乎整个法国的上流社会人士和文学艺术家都做过法国贵妇人主持的沙龙的座上客,他们在“女王”们的招待下谈...
-
中国女性文学的现代性
-
作者:
刘思谦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的现代性
-
男性关怀:从母性到文化策略
-
作者:
易光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策略
文化功用
女性作家
创作行为
男权文化
两性对抗
女性主义批评
《纪念》
女性文学
女性文化
-
描述:
男性关怀从母性到文化策略易光写作本文至少缘于两个决定性动因。一是赵玫发于1996年春的小说《偿还》。这个短篇是一个线索单纯的关于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是那种读者习常见到而又乐此不疲的题材:爱和性,秋是小有名气而又约略有几分潦倒的画家,简是有残疾...
-
跨越文化和性别的鸿沟
-
作者:
周乐诗
来源:
中国比较文学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男女平等主义
新时期
女性主义文学
女性主义批评
批评家
后结构主义
女性文学
女权主义运动
性别话语
-
描述:
跨越文化和性别的鸿沟
-
李清照主体创作中的自我张扬论略
-
作者:
陈武阳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清照
传统文化意识
女性意识
自我主体
自我张扬
主体创作
女性主体意识
女性文学
女性文化
创作主体
-
描述:
文学活动是主体的特殊精神领域的活动。当我们试图对主体创作作出某种界定时,我们需要认识创作主体其本质的自我。黑格尔曾说:“艺术对于人的目的在使他在对象里寻回自我。”①那么,李清照在“寻回自我”的过程中其自我表现呢?我们认为,她在“返于自我”中进行了自我...
-
澳门女性文学面面观
-
作者:
刘小新
朱立立
来源:
华侨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澳门
女性文学
概观
-
描述:
本文概要描述了澳门女性文学的发展情况并作了初步的评价
<
1
2
3
...
49
50
51
...
61
62
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