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私人空间】搜索到相关结果 8 条
-
《浮生六记》研究
-
作者:
孙琳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浮生六记
文体特征
叙述方式
私人空间
-
描述:
沈复的《浮生六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所谓六记,其实只存四记。文本以回忆的笔法,追述了作者“乐”、“趣”、“愁”、“快”的生活,蕴涵着许多不同于传统文化的新特点。对之的发掘和阐释,一方面有助于了解此类“回忆性”作品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我们反思现代性的家庭婚姻关系提供一种本土资源。关于它的研究,目前尚不充分和完全,正是有鉴于此,本文拟在全面梳理前人和今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浮生六记》作系统全面的分析和解读,力求复现其内在的文化意蕴,探讨其艺术上的创新之处。 除了引言外,本文共分为四章:
-
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中的空间与女性自我认知
-
作者:
吴丽娟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公共空间
弗吉尼亚·伍尔夫
私人空间
-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以其先锋派的现代写作和意识流创作手法而著称。在她短暂的一生中,她经历了20世纪英国城市化、工业化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巨大的时间与空间的变化。基于对伍尔夫个人生活经历和其文学作品的理解,文章认为空间问题是伍尔夫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这也正是她与其他很多同期作家的不同之处。因此,本文意在结合亨利·列斐伏尔的理论来阐述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中的空间表征。通过研究公、私空间的二元对立,文章审视了伍尔夫小说中女性人物不断追寻自我认知的过程。对于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和爱德华时代
-
公共景观化的私人空间:评《江畔朝阳》中的家庭生活描写
-
作者:
赵志敏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说《江畔朝阳》
公共景观
私人空间
家庭
女性
-
描述:
无所不在的权力规训带来了"政治全能化"时代的来临。从家庭的角色定位到女性形象,小说《江畔朝阳》体现出鲜明的意识形态倾向:家庭,成为展示意识形态话语的重要场所,一个"全景敞视"建筑中的"微缩模型";而女性,则在来自男性和主流话语的双重束缚中,再次失去了为自身的性别角色"言说"的权利与资格。
-
商业炒作女性文学休矣
-
作者:
王绯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后现代文化语境
喧哗与骚动
世纪末文学
女作者
商业炒作
文学时尚
男性中心文化
私人空间
女性文学
私人化
-
描述:
商业炒作女性文学休矣
-
性别喻意的空间:何唯娜的水墨绘画
-
作者:
徐虹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墨画
美术学院
表达
画面
草莓
中国画
绘画
私人空间
女性人物
性别
-
描述:
何唯娜,1987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199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观看何唯娜的水墨画要有点儿耐心,要边看边思量,画中的形象会慢慢凸显,画面会展开一些故事,我们会感受到讲故事人的心绪。那种心绪随着画中物相浸染我们的心灵,直到进入浓密、化不开的境界。
-
女权、躯体写作与私人空间——女性写作的旨趣悖谬
-
作者:
蔡世连
来源:
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体写作
女性主义文学
女性意识
躯体写作
女性话语
欲望话语
女权主义
女性写作
私人空间
女性文学
-
描述:
90年代以来,女性话语格外活跃,但由于其赖以生成的社会文化语境自身的矛盾并未解决,女性话语某些原发性矛盾也随之扩张,这就导致审美旨趣上的悖反:一、女性文学张扬的女权主义并未建立在男女平权的基础上,因而不自觉地崇尚女性霸权。二、倡导躯体写作的目的本是为了摆脱女性被书写的命运,但却以内应的方式强化了被书写的现实;躯体写作成了对女性躯体和性特征的暴露和展览,从而变成一种商业行为。三、女性文学把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尖锐对立,逼使主体向内心收缩,创作注入对自我身边琐事的无聊咀嚼,从而因失去了应有的文学价值而丧失了自我
-
关于女性写作悖论的话题
-
作者:
陈骏涛
来源: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女性文学批评
八十年代
女性意识
躯体写作
西方女性主义
超性别意识
女性写作
公共空间
私人空间
-
描述:
以下五个话题也就是女性写作的五个悖论,是我们在女性文学批评中经常遇到的,有时候论者倡扬一端而排弃另一端,思维呈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状态。我个人有一度也陷于这样的思维状态中。后来我认识到,二元对立的思维是一种线性的思维,在丰富复杂的客观事物面前是远远不够用的,而且很容易使我们误入歧途;必须对这种思维状态进行整合,在此端和彼端之间寻找一个结合点,走出线性思维的怪圈。我对以下五个话题的思考即是基于这样的寻求,如果在寻求过程
-
关于女性写作悖论的话题
-
作者:
陈骏涛
来源:
山花(上半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女性文学批评
八十年代
女性意识
躯体写作
西方女性主义
超性别意识
女性写作
公共空间
私人空间
-
描述:
以下五个话题也就是女性写作的五个悖论,是我们在女性文学批评中经常遇到的,有时候论者倡扬一端而排弃另一端,思维呈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状态。我个人有一度也陷于这样的思维状态中。后来我认识到,二元对立的思维是一种线性的思维,在丰富复杂的客观事物面前是远远不够用的,而且很容易使我们误入歧途;必须对这种思维状态进行整合,在此端和彼端之间寻找一个结合点,走出线性思维的怪圈。我对以下五个话题的思考即是基于这样的寻求,如果在寻求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