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307 条
-
对樋口一叶“奇迹期”代表作的分析
-
作者:
于韶华
来源:
湖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共通点
樋口一叶
两个世界
局限性
奇迹期
-
描述:
纵观以往对于樋口一叶其人其文的研究,可知对于“奇迹期”单篇作品的研究已经硕果累累,而将“奇迹期”代表作作为一个整体,探讨其关联性、一致性和共通性的考证则并不多见。本文尝试将“奇迹期”的作品系列化。序论的部分陈述了先行研究以及遗留的问题点,在此基础上第2章将“奇迹期”的三篇代表作《大年夜》、《青梅竹马》、《十三夜》作为一个整体,从女主人公的形象、“两个世界”的设定、作品的批判性和局限性这三个方面入手,逐一对比分析,第3章在前一章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首先分析女主角的设定与初期作品的异同,并总结“奇迹期”女性形象
-
嫦娥形象的审美文化内涵及其历史嬗变
-
作者:
张静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神话
嫦娥
诗歌
审美文化
小说
电视剧
-
描述:
嫦娥形象出现在神话、传说、诗歌、小说、戏曲、舞蹈、雕塑、影视等多种艺术形式中,是一个集人类最初关于生死的审美化观念、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女性形象的审美文化、女性对爱情和婚姻中被赋予角色的审美化诠释等意义于一身的艺术形象,相比于女娲、西王母等形象具有更广泛的审美文化内涵。对嫦娥形象的研究与探索离不开中国审美文化的特定背景,从审美的层面去定义文化,文化是指“一种非物质形态的社会存在” 。审美文化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表达方式之一,必然受该民族特定时代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信仰方式、思维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 ,对
-
个性意识的觉醒与生命的摧毁:安娜与苔丝悲剧命运之比较
-
作者:
月英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叛逆
个性意识觉醒
安娜
苔丝
悲剧
价值
-
描述:
安娜是十九世纪俄国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著作《安娜·卡列尼娜》的女主人公。在小说中,托尔斯泰塑造了一个人道主义色彩浓厚并且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叛逆女性”形象——安娜。并通过描写安娜追求爱情失败的悲剧赞美了人类追求自由,幸福和人性尊严的伟大品德。 苔丝是十九世纪后期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的女主人公。哈代通过描写农家姑娘苔丝的不幸遭遇和爱情悲剧,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传统道德观念,虚伪的宗教,封建婚姻制度和腐朽的社会。 安娜与苔丝是世界文坛上的典型《
-
关于中日“贤妻良母”的异同
-
作者:
马辉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异同
日语语言对比研究
贤妻良母
-
描述:
汉语中所使用的“贤妻良母”一词,与之相对应的日语中则使用“良妻贤母”,且韩语中用了“贤母良妻”。那么中国的“贤妻良母”和日本的“良妻贤母”之间除了这样的语序差别之外,分别所代表的女性形象之间,又存有什么样的差异呢。故本论以“关于中日贤妻良母的异同”为题进行了探讨。 其实,无论是“贤妻良母”还是“良妻贤母”均是距今100年前左右出现的新成语。据资料调查,日本是在19世纪90年代初,中国是20世纪初才逐渐开始被使用的。且均是作为当时发展女子教育的口号,由进步的近代知识分子率先提倡的。是区别与儒教传统女性形象的
-
论《伊甸之东》中的母亲形象
-
作者:
陈绍恋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母亲形象
父权社会
《伊甸之东》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约翰·斯坦贝克(1902-1968)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52年,他发表了后期最重要的小说《伊甸之东》。小说通过善恶对比,反映作者对人类渴望和追求真善美的信念。小说中塑造了众多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其中卡西是作者着墨最多的女性角色,因此引起了评论家诸多关注。但是,鲜有学者系统地对小说中众多独特的母亲形象进行分析。笔者借鉴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对这些母亲形象进行细致的分析。本论文把这些母亲形象分为四类:一、伟大的母亲。丽莎和奥利弗这类母亲形象是作者所赞赏歌颂的,她们具有神圣伟大的母
-
缺失、批判、还原:对铁凝小说中男性形象的分析
-
作者:
吕赫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形象
还原
批判
缺失
-
描述:
铁凝是一个传奇性的女作家,她游走于各种身份之间,却始终保持着难得的文学气质。她带着鲜明的创作目的,把“人类大的体贴与爱”作为创作源头,贯彻作品始终。她的作品既能直面生活的邪恶与阴暗,又能描绘生活的清新与善良,但更多的是充满着浓浓的暖意。因此,与其把铁凝定位成具有女性意识的作家,笔者更愿意把她定位成温和的批评家。 在前言中,阐明了众多的铁凝作品研究者往往把关注的目光投射到那些鲜明、深刻的女性形象身上,却忽视掉铁凝笔下那些看似可有可无的男性形象,而他们实际上也在强烈映衬着铁凝“体贴与爱”的创作底色。因此,本文
-
沉默—反抗—融合——后殖民主义视野下汤亭亭作品的研究
-
作者:
席芳媛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反抗
沉默
后殖民主义理论
汤亭亭
融合
-
描述:
本论文以后殖民主义作为基本的理论基础,选取后殖民理论中的“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与“霍米巴巴的混杂性理论及第三空间理论”的批评方法,以汤亭亭的三部小说《中国佬》、《女勇士》、《孙行者
-
论普契尼歌剧《托斯卡》中托斯卡的人物形象塑造
-
作者:
牛明会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普契尼
形象塑造
《托斯卡》
-
描述:
: 1、普契尼歌剧创作概述。本章详细介绍了普契尼歌剧创作的政治、文化及音乐背景和他的创作之路,为下面几章的研
-
从《古韵》看凌叔华前后期作品的变化
-
作者:
楼月红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古韵》
文化立场
凌叔华
叙事形式
-
描述:
凌叔华是新文学第一个十年中重要的女作家,她在步入文坛之初就立意要做女性的代言人,她前期的作品实践了这一主张。她无意使自己的小说成为政治批判、社会批判的工具,于是她一开始就把视角投向女性人物的日常生活,着眼于人性建设,所以她被称为“闺秀派”的高手。 《古韵》是凌叔华后期最重要的作品。这部作品在布鲁姆斯伯里成员的帮助之下,于1953年首先在英国出版。《古韵》发表后在西方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它为凌叔华赢得了国际声誉,显示了凌叔华创作的新成就。 本论文立足于《古韵》,试图从文化立场和叙事形式这两个方面来探讨其与前期
-
唯一神教伦理观在《玛丽·巴顿》中的体现
-
作者:
白敏莉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唯一神教
伦理
男性
女性
-
描述:
伊丽沙白盖斯凯尔(1810-1865)一生创作丰富,共有一部传记,30多部短篇小说,《玛丽巴顿》等六部长篇小说,而且作品涉及内容广泛,题材丰富。文章的引言部分对她的作品作了概括和简单介绍,并提到了其研究的现状。对于维多利亚时代的女作家,人们多提及奥斯丁、勃朗特姐妹等,对盖氏的小说重视不够。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对她的研究开始升温。本论文集中关注她的第一部小说《玛丽巴顿》。《玛丽巴顿》是盖氏的第一部小说,也是一部工业小说,作品一出版即受到好评。作品塑造了个性独特的男女主人公,并分析了男性、女性主人公所体现的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