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局限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50 条
-
试论《镜花缘》中女性形象的局限性
-
作者:
黄弋生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中心社会
局限性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意识
-
描述:
《镜花缘》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女性对自由和人性解放的追求,素来被誉为女性主义小说,常与女性主义等相提并论。但客观而论,作品中男性话语权力的渗透力无处不在,女性形象是以男权为底色的,她们的思想突不破封建以男性中心社会的藩篱,行为依然是在男性为中心的前提下进行的。
-
简·爱:一个期望挣脱男权束缚未果的女性形象
-
作者:
赵婵
黄得勋
赵娟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爱
局限性
女性解放
-
描述:
在文学评论界,长期以来都把《简·爱》视为描写女性的真实体验,弘扬女性追求自由、反叛夫权的独立意识的经典文本。书中的主角简·爱更是成为女性为追求自由、平等、尊严的英勇斗士,千古流芳。但是一个时代的人必然带有这个时代深刻的烙印,《简·爱》虽然书写了女性的真实体验,弘扬了女性追求自由、反叛夫权的独立意识,但同时又表现出对传统的社会体制、父权意识形态的妥协迎合,因此,它始终走不出男性传统的藩篱,不可误读为纯女性主义文本。
-
论“三言”中女性形象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
作者:
孙红艳
来源:
大观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言”女性形象
进步性
局限性
原因
-
描述:
、杜十娘等均具有反叛封建传统的特点,体现了明显的时代进步性,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三言”也以极大的热情描写了相当一部分的传统女性,作者以歌颂她们的“忠夫守节”品德为主,这就与那些进步形象形成对比,体现了女性形象的局限性,同时也折射出冯梦龙女性观的矛盾复合型。
-
亦舒小说中女性形象描写的局限性
-
作者:
林琼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亦舒
局限性
小说
女性
-
描述:
香港女作家亦舒以创作都市爱情小说见长,她笔下的女性大多为具有很强的女性意识的现代知识女性,本文通过分析亦舒小说中的一系列女性形象,阐述亦舒小说中女性形象描写的局限性。
-
自古红颜皆祸水:浅谈《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生国彦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根源
《水浒传》
局限性
女性形象
-
描述:
《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所散发出来的有关性别角色的观念,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对《水浒传》中所描写的女性加以分析,进而深入去探讨形成这种红颜祸水观念的深层原因。
-
简.爱:一个期望挣脱男权束缚未果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暂无
来源:
作家(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爱
局限性
女性解放
-
描述:
简.爱:一个期望挣脱男权束缚未果的女性形象
-
论电影《爱玛》中蕴含的女性主义意识
-
作者:
马丽娜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爱玛》
觉醒
局限性
-
描述:
庭、爱情婚姻中主体意识的觉醒,让观众随着爱玛的成长慢慢体会女性的华美蜕变。本文从电影中爱玛的女性形象、女性地位、婚姻爱情观角度入手,在探讨其女性主义意识觉醒的同时,也分析其女性主义意识的局限性。
-
狄更斯小说中天使形象的创作意义及局限性
-
作者:
付颖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查尔斯·狄更斯
创作意义
天使形象
局限性
-
描述:
查尔斯·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小说家,在他15部长篇小说中,共计创作了230多名女性形象。女性形象已经成为了小说家狄更斯的代表作品,狄更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和参考价值。本文主要研究了狄更斯小说中天使形象的创作意义和创作局限性。
-
戴着镣铐跳舞:鲍西娅形象新论
-
作者:
成良臣
成立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局限性
新女性
鲍西娅
-
描述:
《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娅是莎士比亚戏剧创作中女性形象的代表者,历代学者对其充分肯定,赞美有加。但细读文本,深入思考,其形象却有很多局限性。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了重新解读,认为她只是作者理想中的鲍西娅,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鲍西娅,之所以如此,则与作者的创作时代和创作态度密不可分。
-
李安男性视角下对电影中女性意识的隐喻性解读
-
作者:
鲍炳璋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隐喻性
女性意识
李安
局限性
-
描述:
李安电影中女性形象具有强烈自我与主体意识。她们敢于反抗男权、敢于掌握话语权、敢于控制自身主导权,李安电影中的这种女性意识和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的学说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女性意识很好地反映"男权社会"中,女性意识觉醒的不易和局限。本文从李安男性视角下解析电影中女性形象的特征和本质,并探究电影中女性意识的隐喻性。通过对女性意识的解读,阐释李安电影中人性关怀的普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