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307 条
-
20世纪初中国女性文学四大作家群体考论
-
作者:
郭延礼
来源:
文史哲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社女性作家群
女性政论文学家群
女性小说家群
女性翻译文学家群
-
描述:
20世纪第一个二十年,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西学东渐,女权运动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女子教育、女性报刊茁壮成长,在这种历史文化背景下,女性文学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出现了四大作家群体:即女性小说家群
-
《收藏家》与《法国中尉的女人》的互文分析
-
作者:
贺一女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收藏家》
特性
《法国中尉的女人》
约翰·福尔斯
共性
-
描述:
对于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的开山之作《收藏家》,某些评论家认为它只是一部恐怖小说,但仔细剖析之后发现事实远非如此。在它犯罪小说的外衣下,约翰·福尔斯深入探讨了艺术的本质、人性、慈悲、谅解、不同阶级的疏离、本性在城市中的扭曲、两性之间的鸿沟、女性的解放、不同形式的暴力、爱情伪装下的残忍、亲情的冷淡等主题,故把它比喻成生活的万花筒最贴切不过,通过该部作品美与丑、善与恶都被放大了。 其巅峰之作《法国中尉的女人》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的经典之作。它对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社会进行惟妙惟肖的模仿的同时又包含着颠覆的因
-
意义的反思与价值的重构:评常彬《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1898-1949》
-
作者:
张福贵
韩文殊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小说
石评梅
中国女性文学
西方女性主义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女性主义
革命加恋爱
蒋光赤
作家群
文学批评方法
-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1898—1949常彬著,人民出版社,2007由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的《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1898—1949》一书是常彬教授的又一部学术专著。全书在借鉴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的基础上,
-
台湾作家群像
-
作者:
张琛
张薇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派小说
三部曲
主要作品
台湾作家群
小说集
白先勇
散文集
小说家
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
-
描述:
1林海音(1918-2001)原籍台湾,生于日本,长于北平, 1948年回到台湾。被誉为台湾女性文学的开创者,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晓云》、《春风》,短篇小说《城南旧事》等。曾任《国语日报》编辑、《联合日报》副刊主编、《文星杂志》编辑。1967年创办及主编《纯文学》月刊。
-
殖民地时空下的女性文学景观:1931—1945年伪满文坛女作家群落考述
-
作者:
王劲松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伪满洲国
女作家群落
女性文学
文坛状况
-
描述:
长达十四年的日本殖民统治下的伪满文坛涌现一大批女作家,呈现出特殊的文学形态。日占初期,满洲地下党培养的左翼女作家萧红和白朗坚持进步文学创作,为日后流亡关内成为抗战文学的主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日占中后期,新进女作家以新文学创作表现女性的觉醒。受战时体制下伪满国策的影响和渗透,一些新进女作家的时局作品起到了粉饰作用。
-
20世纪90年代后小小说女作家群概观及其文化意义
-
作者:
张春
来源: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小说女作家群
文化意义
女性文学
-
描述:
20世纪90年代后,崛起的小小说领域里一批女作家通过创作实绩呈现着独立姿态,充实和提高了小小说这一发展迅速的文体,并极大丰富了新时期中国女性文学的某些本质精神,她们的群体意识和文化价值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
女性高等教育与社会性别和谐
-
作者:
罗婷
谢鹏
来源:
高校教育管理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现代理性人格
性别和谐
女子院校
女性高等教育
-
描述:
和谐社会的构建主要取决于个体与社群能否达成一种理性的价值共识,其关键在于公民理性人格的培育。性别和谐也是和谐社会追求的目标,妇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女性高等教育、女子大学担负着女性理性人格的培养,为妇女参与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独特作用。
-
全文:和谐社会的构建主要取决于个体与社群能否达成一种理性的价值共识,其关键在于公民理性人格的培育。性别和谐也是和谐社会追求的目标,妇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女性高等教育、女子大学担负着女性理性人格的培养,为妇女参与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独特作用。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子院校妇女/性别学科建设回顾
-
作者:
罗婷
胡桂香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女子院校
妇女/性别学科
改革开放
回顾
-
描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子院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妇女/性别学科在经历了注重女性特色教育和引入社会性别理论两个阶段的学科体系建设之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妇女/性别学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推进社会性别意识在国家决策方面的主流化和学科建设在高等教育中的主流化,实现全社会的性别平等。
-
全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子院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妇女/性别学科在经历了注重女性特色教育和引入社会性别理论两个阶段的学科体系建设之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妇女/性别学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推进社会性别意识在国家决策方面的主流化和学科建设在高等教育中的主流化,实现全社会的性别平等。
-
20世纪初叶中国女性文学的转型及其文学史意义
-
作者:
郭延礼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群体
文学转型
女性文学
第一代知识女性
-
描述:
20世纪第一个20年(1900-1919),中国女性文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时期的女性文学不仅出现了女性小说家群、女性翻译文学家群、女性政论文学家群、南社女性作家群等四大作家群体,而且在创造主体
-
論徐燦《拙政園詩餘》
-
作者:
釗勇剛
来源:
词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明末清初江南文風極盛,女性文學也驟爾勃興,形成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女性作家群,而蘇南一帶儼然爲女性才人之淵藪.徐燦便是在這一特定時代,特定地域脫穎而出的一位杰出詞人,堪稱清初閨閣詞人之冠冕.
徐燦約生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