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初成“新女性”(1900-1915):女子国文、修身教科书中的女性观
作者: 卿丽萍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子修身   国文教科书   清末民初   新女性理想   女性解放思潮   新女性观   新女性  
描述: 女子修身、国文教科书是20世纪初为适应女学发展需要兴起的一种女子伦理教育读本。作为塑造近代中国新女性观的一支重要力量,它不仅能反映教育、文化与社会改造之间的关系,而且透露出新女性理想在构建过程中的艰难性与复杂性。围绕女子修身、国文教科书这一中心,本文分别从教材的发展脉络、编写特征、内容构成、新女性观念、新女性理想以及这种理想与社会推崇的女性观、女性形象之间的异同等方面展开。在整个分析过程中,女子修身、国文教科书包含怎样的女性观、有什么特点以及这种女性观在构建新女性理想的过程中是怎样吸收现代女性思潮、又是怎
《鸳鸯针》研究
作者: 贾远翔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人化   晚明士风   《鸳鸯针》   独醒道人  
描述: 本文以《鸳鸯针》一书为研究对象,小说真实地反映了明代社会现实,塑造了明代科举制度下不同的儒生形象,并在字里行间寄托了作者的不平之思。本文分三个部分:第一章辨析《鸳鸯针》的版本、作者与创作时间。《鸳鸯针》、《一枕奇》和《双剑雪》,三书实为一书;“华阳散人”、“蚓天居士”与“独醒道人’很可能是《鸳鸯针》作者的不同别号;书中各卷可能不是同一时间完成的。第二章探讨《鸳鸯针》创作中的文人化问题。它以士子题材为主,有自觉的士人意识和自传因素;在士子形象与女性形象中,体现向传统儒家道德回归的审美理想;在思想内容方面,对
论新时期以来女性小说中的乳房疾病书写
作者: 袁明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存困境   隐喻   主体意识   乳房疾病  
描述: 文学与疾病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身体上产生的病变能够使我们意识到肉身的存在,并能帮助我们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本文正是以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中乳房疾病的书写为分析对象,对女作家笔下所塑造的乳腺癌患者形象进行进一步的总结和归类,并通过对乳房疾病的病因、病相以及救治三方面的分析来探讨当代女性真实的生存状况,观照女性在家庭和事业、婚姻与爱情中所遭遇的冲突和矛盾,并探讨女性在长期以来的男权文化规范下是如何从“无意识”到逐渐觉醒并最终获得自我认同、建构起女性主体意识的。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女性乳房的两
从中国经典到美国通俗电影:论迪斯尼对《木兰诗》的改写
作者: 杨晓琦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意识形态   电影《木兰》   《木兰诗》   改写   赞助力量   诗学  
描述: 北朝民歌《木兰诗》在中国家喻户晓、传诵千年,诗作中的忠孝思想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将《木兰诗》改编成动画电影《木兰》(Mulan),(?)赋予了木兰全新的文化内涵和现代闸发。《木兰》为迪斯尼公司取得了经济上的巨大成功的同时,也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比较文学研究的素材。到目前为止,学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木兰》相对于原作发生的变异及变异背后的中西方文化根源。事实上,迪斯尼公司作为《木兰》的创作主体和赞助方,它对《木兰》的操纵作用也不容忽视。本文试图在已有观点下,继续发掘西方的意识形态和迪斯
谁的自恋?谁的欲望?
作者: 徐丽微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恋   欲望   《玉台新咏》   女性形象   雅克·拉康  
描述: 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1901—1981)是20世纪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提出了“镜像阶段”、“人的欲望是他者的欲望”、“无意识就是他者的话语”等理论。《玉台新咏》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辑录了汉代至南朝梁以女性为题材的诗歌。以拉康关于自恋和欲望的理论读解《玉台新咏》中的女性形象并不是随意的,本论文第一部分就探讨了这一理论分析《玉台新咏》中女性形象的适用性。第二部分依据拉康的理论,把《玉台新咏》中的女性形象主要分开两类来讨论:一是美女。她们以物(团扇、花朵)或他人(比如《日出东南隅行》中的路人)
玩具娃娃与女孩之间教育关系的历时性建构:兼论女孩、玩具娃娃与教育之间的话语构成
作者: 程永婷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芭比娃娃   女孩   玩具娃娃   教育关系  
描述: 玩具娃娃与女孩之间的教育关系似乎是天然的、顺理成章的。然而在社会学“换一种眼光来看问题”的启发下,玩具娃娃与女孩之间的教育关系却呈现出历时性的变迁。不同时期玩具娃娃自身形态的变化、社会对女性形象与角色的期待的变化、玩具娃娃与女孩及女孩教育之间关系的变化,共同构成了我们现在关于玩具娃娃与女孩之间教育关系的知识——话语构成。这种知识(话语构成)也见证了不同社会背景下女性生存境遇的变化。具体而言,在这个问题上,教育社会学需要追问的是,玩具娃娃和女孩之间的教育关系经历了什么样的历时性建构?是什么样的社会运作条件建
解读《钟形罩》中埃斯特写作的焦虑
作者: 张玉玲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钟形罩》   写作的焦虑   希尔维亚·普拉斯   女性写作  
描述: 本文从女性主义关于作家身份的焦虑与女性创造力等多重角度分析了希尔维亚·普拉斯的自传体小说《钟形罩》中女主公埃斯特写作的焦虑这一主题。直以来,评论家多关注埃斯特的自我身份构建上的困惑,但较少涉及埃斯特写作的焦虑。她想成为诗人,但为何不敢大声说出?为什么当她的男友说诗歌是“一粒尘土”的时候,她明明很愤怒却没有直接反驳。她又为何遭到她梦寐以求的写作培训班的拒绝?本文就是从女性写作理论角度来分析该小说,指出埃斯特“疯癫”的真正原因是写作话语遭到压抑所致。她的焦虑是一个有才华的女艺术家对于作家身份的焦虑。埃斯特始终
论谭恩美的文化身份观及建构
作者: 龙锦辉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谭恩美   建构策略   文化身份观  
描述: 本文是针对谭恩美的华裔身份观及其建构策略而进行的文化层面上的研究,通过对谭恩美的五部小说的文本分析,对其身份认同进行整体观照,概括出她的华裔女性观和华裔身份观:即和谐平等和流动多变的文化身份。通过分析其运用的叙事方式来研究她的建构策略,以凸现谭恩美表达身份认同的个性特征。全文共分五部分:引言部分回顾了美国华裔的历史、文学发展史以及学术界在文化层面对他们的关注,总体描述了目前学术界对谭恩美作品的研究状况,阐述了笔者对此选题的意图和研究方法。第一章追述了美国华裔对文化身份认同的历史和嬗变。本章分三节,第一节简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女性的装束与身体
作者: 叶柳青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魅力   自我主张   健康美   身体表现   职业妇女   西式妆扮   摩登女性  
描述: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现代主义风潮席卷日本,随之而来的西洋文化与传统文化彼此冲突又互相吸收。这一过程可以从当时女性形象的剧变中体现出来。女性穿洋装、烫发、美容、化妆、将自身的魅力展露无遗;同时,她们还参加体育运动以提高健康水平。另外,在西方女性自力更生思想的影响下,日本出现了职业妇女热潮。这种装束的变化与身体的表现,正是现代主义的产物“摩登女性”所象征的,可称之为“摩登女性”现象。然而,一直以来人们只关心摩登女性的外表装扮,而且往往从男性、知识分子的角度去定义她们,却忽视了“摩登女性”为了对抗男性话语权,通
莫扎特歌剧《唐璜》中采莉娜艺术形象的塑造
作者: 单丽丽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唐璜》   采莉娜   艺术形象   演唱风格   莫扎特  
描述: 本文对歌剧《唐璜》中的配角采莉娜,从人物性格和主要唱段的演唱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自己的演唱体会,对如何塑造好这一人物形象阐述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喜歌剧《唐璜》之所以如此成功并流传至今,与莫扎特用美妙的音乐栩栩如生地塑造了不同的女性形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中论述的采莉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