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简爱》不同时代的意义:以女主人公形象为例
作者: 周美池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   爱情   时代意义   简爱  
描述: 《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传世之作。它成功塑造了一个对爱情、宗教都采取独立自主、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在人们都疯狂地追逐金钱的时代,简爱形象对于抵制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还是有很深刻的现代意义的。本文将对《简爱》女主人公形象在不同时代的不同意义做进一步的探讨。并对女性在当下世界应持的爱情观做进一步的研究。
三重恋爱交织中的“时代女性”:对《蚀》三部曲的一种解读
作者: 沈仲亮   来源: 德州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与自己恋爱   消解   与同性恋爱   与异性恋爱   时代女性  
描述: 茅盾《蚀》中的时代女性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女性形象,她们身上有多重可被打开的理解空间。在以前被一锅煮的恋爱中耙梳出三重意义的恋爱,找寻出相应的时代女性的行为、心理状态以及其后的时代思潮和作者的思想状态等,发现茅盾最终还是消解了苦心经营的三重恋爱,这一消解背后隐藏着作者的巨大痛苦、复杂的历史革命语境以及一些被遮蔽的东西。
多视角描写:论唐传奇女性人物形象塑造
作者: 梁敏   来源: 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视角   唐传奇   女性  
描述: 在唐传奇中,女性人物形象拥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形象个性鲜明,与男性人物共同构成描写的主体,这反映了小说创作观念上的变化。唐传奇运用多视角的描写手法使女性形象的刻画更加细腻逼真,成功地塑造了李娃、霍小玉、红拂、红线等别开生面的艺术典型。它预示了宋元以来戏剧、小说繁荣的早春气息。同时也对其后的小说女性人物的塑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枯萎凋谢的玫瑰:《所罗门之歌》中女性人物悲剧命运解读
作者: 王军   来源: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歧视   种族压迫   黑人女性   悲剧命运  
描述: <所罗门之歌>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瑞森的第三部作品.小说在讲述主人公奶娃道德成长历程的同时,对同奶娃有着密切关系的四个女性人物(母亲露丝,姐姐莉娜和科林西安丝以及情人哈格尔)的悲剧人生进行了描写.本文旨在对她们遭受的性别歧视和种族压迫的悲剧命运进行解读,揭示黑人女性只有获得物质上和精神上的独立并以本民族文化作为立身之本,才能赢得自身的解放.
阳刚世界中温柔的避风港——论海明威作品《永别了,武器》中的女性力量
作者: 秦泽玺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催化剂   理想女性   催化引导作用   女性作用  
描述: 以善于关注男性世界、塑造“硬汉”形象而著称的作家海明成.在他的作品中也刻画了不少令人难忘的女性人物。本文选择从文本入手,试图通过分析《永别了,武器》中的女性人物凯瑟琳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特别是在男主人公形象塑造中存在的作用与影响,来表明这些女性的地位并非是一味的从属与附庸.她们对男性有着无法估量的意义与作用。
珠三角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妇女就业问题的探索与建议
作者: 席春玲   黄顺明   来源: 黑龙江史志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珠三角   妇女就业   建议   城市化进程   探索  
描述: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变成了居民,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男性农民由于较多参与社会工作,比较容易适应城市化过程,而广大的妇女由于长期从事家庭劳作,参与社会劳动的机会较少,在促进新城市居民就业工作中,妇女就业工作意义重大。本研究选取广东城市化进程中具有典型性代表的珠三角某市一个"由村委变居委"的典型研究。通过调查该街道妇女的教育程度和就业现况调查和分析,对类似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
异质文化背景下的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研究
作者: 王军   李艳红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   异质文化   身份认同  
描述: 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是一种在特定的异质文化背景下所进行的艺术创作,它诠释了真正意义上的多元文化概念,提出了关于种族、阶级、性别、自我身份等问题,传达了美国多元民族共存的心声。研究美国当代少数族裔女性作家与作品,不能单纯地从性别角度分析,还要运用西方后学批评理论,从种族、阶级、性别、社会、文化、宗教等多维视野入手,挖掘少数族裔女性文学与批评对西方传统文学的颠覆与填补意义。
参与式教学法是女性学课程教学的必然选择
作者: 王凤华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教育学   参与式   女性学  
描述: 在女性学课程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能引入更多的讨论和交流,使学习者和教育者从更多层面关注女性学的诸多内容并贡献自己的经验,同时由于在教学中注入了平等和民主的理念,它也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和教育中的等级关系。因此,参与式教学法较好地实现了女性学课程教学的价值理念和追求,两者能取得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女性文学与丁玲的文学转折
作者: 陈小英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革命女性   丁玲   女性革命   转折  
描述: 丁玲在五四精神影响下进入了文学界,以其大胆独白而受到关注.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她的创作出现了重要转折,从女性革命走向革命女性,这一方面是因为其女性创作找寻不到出路,另一方面是由于其政治选择.在20世纪40年代,丁玲的一些作品还是显露了她的独立思考,随后由于政治因素,丁玲放弃了个性表达,走向配合政治宣传.
文学翻译与世界文学:再论歌德笔下的“中国女诗人”
作者: 谭渊   来源: 外语教育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百美新咏》   世界文学   女性文学   诗歌翻译  
描述: 德国文学家歌德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翻译家。在1827年从英文转译《百美新咏》期间,歌德还率先提出了世界文学的理念。本文以歌德从英文转译的《开元》为重点,对中、英、德三种文本进行对比研究。文中特别指出,歌德通过文学翻译为德国文学汲取了丰富的养料。而对中国古代才女作品的译介在19世纪对欧洲文学界正确评价女性诗人和女性文学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 1 2 3 ... 127 128 129 ... 229 230 23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