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中“文学父权”神话解构
作者: 王巧凤   来源: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七年   神话   主流文学   朱老忠   父权   关键词   女性文学研究   文学文本   作家创作   性别  
描述: 相关的男性文学文本作为互为参照比较的互文本进入我们的论题的研究;在男/文学文本相互参照比较中,我们将会发现一些我们
“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性别”笔谈——性别视角的综合性与双性主体间性
作者: 刘思谦   来源: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当代文学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   间性   关键词   中国女性文学   学术转型   笔谈   《河南大学学报》   文学文本   学术研讨会  
描述: ,同时又将相关的男性文学文本作为互为参照比较的互文本进入我们的论题的研究;在男/文学文本相互参照比较中,我们将会
私奔:现代中国性政治的千年隐文
作者: 林丹娅   来源: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模式   性政治   关键词   性别关系   女性文学研究   私奔   新女性   文学文本   男性   中国女性解放  
描述: 相关的男性文学文本作为互为参照比较的互文本进入我们的论题的研究;在男/文学文本相互参照比较中,我们将会发现一些我们
张洁:变化中的永恒
作者: 余婵芳   来源: 科教文汇(下半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张洁   女性文学  
描述: 张洁具有女性意识和反映女性问题的代表性作品《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红蘑菇》、《无字》等,反映了在张洁真爱理想的建构和解构过程中对建立独立的女性人格的不懈追求,奠定了她在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中先驱者的地位。
教育前沿
作者: 暂无 来源: 党员生活(武汉)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残疾大学生   女性学   高校   奖学金   女性学专业  
描述: 残疾大学生将有专门奖学金,今年高校新增女性学专业[编者按]
性别视角的综合性与双性主体间性
作者: 刘思谦   来源: 新华文摘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压迫   现当代文学研究   女性视角   主体间性   中国女性文学   文本意义   女性文学研究   性别视角   文学文本   女性主体性  
描述: 相关的男性文学文本作为互为参照比较的互文本进入我们的论题的研究;在男/文学文本相互参照比较中,我们将会发现一些我们
主体间性与中国现代男性立场
作者: 李玲   来源: 新华文摘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相关的男性文学文本作为互为参照比较的互文本进入我们的论题的研究;在男/文学文本相互参照比较中,我们将会发现一些我们
陈染小说里的性描写
作者: 管冠生   来源: 时代文学(双月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爱叙事   身份   陈染   战争  
描述: 女性文学中的性描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文学现象。本文从女性的身份、男性的身份和性爱叙事三个方面对陈染小说里的性描写进行全面的分析。性,既是女性文学的叙事策略,又是一种丰富的文化想象;既是女性文学向世界撕开的伤口,又是她展示自我的极限。性,把文学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被言说的“他者”
作者: 张田   来源: 黑龙江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刻板印象   他者   大众传媒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认为由于受到历史文化传统的的影响和缺乏社会性别意识,大众传媒反映出来的女性形象是单一的、刻板化的。当前大众传媒当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对女性形象的塑造的一个主要类型就是将其固定在传统角色中,并突出了女性的观赏性,将女性对象化和商品化。由于现代社会大众传媒对受众的影响力与控制力越来越强,大众传媒塑造的这一类型的女性形象无疑将影响到很多女性对自身角色身份的认识,不利于女性的全面发展,阻隔了男女和谐关系的形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传媒在运作机制上日益商业化从而导致女性形象在媒体中被物化、欲望化、
爱情乌托邦的神圣祈求与悲剧性幻灭
作者: 刘辉   来源: 延边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爱情观   幻灭   张洁  
描述: 张洁是新时期文坛上一位具有很强女性意识和反映女性生活著称的作家。她把创作的焦点放在中国当代女性的生存环境上,努力探寻当代妇女不幸的多种原因。她在描写女性的悲剧命运时注入了浓烈的情感。她的小说塑造了众多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尤其是知识女性形象。在女性形象塑造上,她以细腻独到的心理描写去探测作品中的女性心理,并用凝聚深情之笔表达她们的爱与恨。在很多作品之间都存在着一种心灵相通的意蕴。 张洁通过一幕幕人生悲剧的演绎和一个个悲剧形象的塑造,痛心疾首地揭露了我们社会和心灵中还存在着的“阴暗面”。悲剧的原因有社
< 1 2 3 ... 117 118 119 ... 163 164 16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