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从《驯悍记》看凯瑟琳娜“悍妇”形象
作者: 孟召军   沙丽华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凯瑟琳   文艺复兴   喜剧   男权社会   男权文化   故事   莎士比亚   聪明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一、莎士比亚的《驯悍记》简介作为莎士比亚早期的戏剧作品,《驯悍记》是一个情节极为滑稽有趣的故事。故事中聪明的男主人公迎娶了坏脾气的富家女凯瑟琳娜,在两人的生活中,由于凯瑟琳娜的任性,从新婚生活开始,对两个人而言就是一场灾难。凯瑟琳娜不把自己的新婚丈夫彼特鲁乔放在眼里,处处与他作对,聪明的丈夫为了改造自己的新婚妻子想出了一条绝妙的计策,从而最终将这个骄横任性的富家女凯瑟琳娜改造成了一个温柔贤惠的贤内助。这个生活气息浓郁的戏剧故事中充满了众多吸引人的元素,莎士比亚用自己充满感情的笔触将凯瑟琳娜的刁蛮任性与彼特
从《威尼斯商人》论莎士比亚的两性观
作者: 赵东霞   来源: 短篇小说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男权社会   男权思想   莎士比亚   西亚   巴萨尼奥   男尊女卑   女性形象   两性观   威尼斯商人  
描述: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的一部重要作品,具体讲述的是一个生活在男权社会中的女人怎样控制男人并最终获得了爱情和婚姻的故事。作品中的女主人公鲍西亚以柔克刚,恩威并施,使得自己在男权社会中获得了应有的尊重和地位。从作品中可以看出莎士比亚对于两性关系是平等对待的,他没有受到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的影响,对传统思想中的男尊女卑也是否定的。对《威尼斯商人》中莎士比亚的两性观进行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被消费的“女性”与“艺术”
作者: 李心沫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制造   男权社会   消费社会   商业社会   艺术家   消费者   女性形象   媒体广告   男性   女性主义艺术  
描述: 这是一个后资本时代,消费主义已经成为时代的症候。消费图像成为这个社会的公共图像模型,影响着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而女性形象似乎是商业广告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无论在大街小巷、商场、橱窗,似乎这个世界已经被时尚的漂亮女性占领了,到处飘荡着她们完美无缺的脸、秀发和香唇。她们珠光宝气,充满魅力和品位,一切高档的名品都是为她们制造的,珠宝,时装、名包、香水、化妆品,女性似乎成为时代的宠儿,她们享受着商品极大丰富提供的狂欢,却很少有人追问有什么问题。当女性主义对中国当下商业社会强烈女性气质追求提出异议的时候,通常会得到
男权社会主导下的女性命运——日本作家田山花袋小说《棉被》赏析
作者: 王熙宁   来源: 北方文学(中)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赏析   私小说   男权社会   作家   “新女性”形象   女性命运   日本   《棉被》  
描述: 继岛崎藤村的《破戒》在日本文坛引起了巨大反响之后,田山花袋的《棉被》再次将人们的视线从宏观的社会矛盾层面引导至个人的内心世界,以他本人为原型的主人公竹中时雄的形象得到了空前的关注,带有私小说色彩的自然主义文学逐渐在日本确立了自己的地位。通过对作品中女主人公芳子的“新女性”形象的分析,了解新旧思想冲突下的女性的矛盾心理,以及明治新女性在新旧思想冲击下女性自我解放意识的缺乏,而这恰恰是明治文明开化局限性的表现。
悲剧中的自我崛起
作者: 丁晓俊   来源: 群文天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弃妇诗   男权社会   女子   悲剧色彩   觉醒   诗经   爱情   宗法制度   女性形象   女性自我意识  
描述: 《诗经》弃妇诗中塑造的各种女性形象常被视为经典为后人评论,从中我们看到了女性作为男权社会中的附庸的悲剧,但我们也从她们身上看到自我崛起和自我意识的觉醒。本文试图从这些悲剧中分析她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并和西方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做一个对比,比较一下自我意识程度以及造成的相关原因。 一、引语 《诗经》是中华民族文学这个大花园中最旖旎的一朵花。其中所记录下来的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至今都让人赞叹。而在这些人物的塑造中,弃妇形象尤为突出和成功。本文从弃妇诗产生入手,分析弃妇诗中表达出的悲剧色彩,和从中表现的女性自我意识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烧马棚》
作者: 刘慧玫   来源: 新课程(教研)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福克纳   他者   美国南方文学   女性角色   女性主义视角   代表作家   女性形象   男性   诺贝尔文学奖  
描述: 威廉.福克纳(1879-1963)是美国南方文学代表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作品中塑造了六百多个人物,其中有诸多女性形象。有评论家认为,从福克纳所塑造的不同女性角色来看,他是个
一朵落寞凋零的玫瑰: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纪念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作者: 魏笑甜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艾米丽   男权社会   美国南方文学   女性主义批评   南方淑女   女性问题   玫瑰花   威廉·福克纳   女性形象   诺贝尔文学奖  
描述: 引言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是蜚声世界文坛的一位美国文学大家。他在文学上成就突出,且因其善于将南方的历史记实和社会现实相结合作为自己的不竭创作之源,而成为美国南方文学的伟大代表,并于194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20世纪上半叶这个沉浮激荡的社会漩流中,其作品对女性问题作出了极多的描绘与关注。在其最重要的创作成就即规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嘉莉妹妹》中的嘉莉形象
作者: 张倩   常红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维多利亚时期   德莱塞   男权社会   嘉莉妹妹   反传统性   大都市   新女性   女性形象   生存需要   男性  
描述: 《嘉莉妹妹》是美国作家西奥多·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1871—1945)的一部自然主义名作,这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以惊世骇俗的反传统性打破了维多利亚时期的"优雅传统",开创了现代小说的先河。它讲述了颇有几分姿色的农村姑娘嘉莉在繁华的大都市——芝加哥和纽约的生活经历。初到大都市的嘉莉因为一场疾病丢掉了工作,为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她先与推销员杜洛埃同居,后又委身于酒店经理郝斯
被误读的悲剧女人
作者: 张利萍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社会   牺牲品   男权社会   男性主体   他者   麦克白夫人   男权中心   妖魔化   女性形象   误读  
描述: 是认为麦克白夫人是"一个狠毒、残忍、毫无良知的毒妇形象"[1]。这种评价其实是对麦克白夫人的一种误读,是男权中心的文本阅读对麦克白夫人
“献身日常要求”的女人
作者: 黄丹   黄英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平   生活   男权社会   悲悯情怀   乡村女性   传统女性   形象分析   女性形象   小说   情感困扰  
描述: 从2004年登上文坛以来,葛水平便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身份定位,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学坐标,超越了创作初期的想象与选择,直接步入一个理性的阶段。生长于山西文学厚土上的葛水平,她的文字和这块土地有着相通的信息,那些经历过的往事和听到的故事,都成为了她写作的资源。这些资源集中地表现了社会的潮流、时代的信息和生活的本质,由此构成了一个独特的艺术氛围。它和人们的命运、需要,甚至是期待交织在一起,其中有炽烈的情感,有冷静的思考,有实际的行动,从而具有深刻的人生意味。每一个文本的背后,都站着一个决然不同却栩栩如生的形
< 1 2 3 ... 25 26 27 ... 33 34 3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