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黄丹】搜索到相关结果 10 条
-
寻补失缺的天空——汤亭亭的写作生存策略
-
作者:
黄丹
来源:
求索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超越种族
跨越性别
华裔概念化形象
写作生存策略
-
描述:
本文以华裔文学发展史上的“赵汤论争”为切入点,探讨了汤亭亭、赵健秀等华裔美国作家的文学创作动机;主要讨论了汤亭亭以女性主义角度塑造的“花木兰”,重塑了华裔新女性形象,以英雄主义手法塑造的先辈群像,颠覆了华裔男性概念化形象,最后超越性别与种族边界,成功地构建了既有别于主流社会又能与主流社会平等共处的华裔属性,达到了消除性别与种族对立,寻找到了在多元文化的美国主流社会中属于华裔美国人自己的天空。
-
当代娜拉的困惑——美国当代女性小说一瞥
-
作者:
黄丹
来源:
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玩偶之家
女性小说
妇女解放
女作家
妇女文学
当代文学
女权运动
女性文学
男权中心社会
-
描述:
易卜生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所写的名剧《玩偶之家》,以娜拉的出走而告终,标志着她与丈夫为代表的男权中心社会的决裂,发出了妇女解放的呼喊。然而一百多年后,娜拉出走后的道路却是崎岖不平的。 美国当代文学,从七十年代后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
-
作为“他者”的女性:《旧约圣经》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黄丹
来源:
中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旧约圣经》
“他者”
重塑
被边缘化
被诅咒
女性形象
-
描述:
《圣经》是一部宗教经典,同时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经典,且被视为西方文学和文化的两大源头之一。作为一部文学经典,《圣经》中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学人物形象。在《圣经》所记载的3400多个人物中,女性只占总人数的5%,而其中80%的女性出现在《旧约圣经》中。《旧约圣经》是父权制文化的产物,在由男性作者编撰的《旧约圣经》中,女性大多以“他者”的形象出现,她们或被边缘化或被诅咒。本文以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运用西蒙·德·波伏娃女性存在主义中的“他者”理论和女性主义诠释学中的相关理论对《旧约圣经》中的女性形象做进一步的
-
城市已婚职业女性休闲参与和休闲制约研究
-
作者:
黄丹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休闲参与
已婚职业女性
休闲
休闲制约
-
描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正在重新认识休闲的价值,懂得休闲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个人能否完整、全面、健康的发展。多彩的休闲内容、创新的休闲方式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善度余暇已成为现代人文明生活的一个意义标识。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和女性研究的蓬勃发展,使包括女性个人休闲生活领域的研究正在日渐为人们所关注。女性休闲是女性生活内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与女性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是否充分自由地享有休闲生活是反映女性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并与女性的地位休戚相关。对于城市已婚职业
-
“献身日常要求”的女人——葛水平小说的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黄丹
黄英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献身
文学
身份定位
形象分析
女人
小说
女性
-
描述:
从2004年登上文坛以来,葛水平便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身份定位,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学坐标,超越了创作初期的想象与选择,直接步入一个理性的阶段。
-
“献身日常要求”的女人
-
作者:
黄丹
黄英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平
生活
男权社会
悲悯情怀
乡村女性
传统女性
形象分析
女性形象
小说
情感困扰
-
描述:
从2004年登上文坛以来,葛水平便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身份定位,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学坐标,超越了创作初期的想象与选择,直接步入一个理性的阶段。生长于山西文学厚土上的葛水平,她的文字和这块土地有着相通的信息,那些经历过的往事和听到的故事,都成为了她写作的资源。这些资源集中地表现了社会的潮流、时代的信息和生活的本质,由此构成了一个独特的艺术氛围。它和人们的命运、需要,甚至是期待交织在一起,其中有炽烈的情感,有冷静的思考,有实际的行动,从而具有深刻的人生意味。每一个文本的背后,都站着一个决然不同却栩栩如生的形
-
寻找丁玲“自己的声音”:重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的女性视角
-
作者:
黄丹銮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道主义情怀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丁玲
女性主义思想
女性文学
-
描述: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否仍具有丁玲独特的创作个性,一直是学界论争的焦点之一。从反思封建文化的层面分析《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不同阶层的农村女性在土地改革运动中的生存境遇、命运变迁,便能体味到丁玲并没有完全斩断延安前期的创作追求,丁玲仍在以独特的女性视角观照世界,剖析社会。《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作为一部革命文学作品,拓宽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创作的道路,它所呈现的人道主义情怀则始终给中国女性主义思想的发展以警醒和启示。
-
革命女性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丁玲的《重逢》再解读
-
作者:
黄丹銮
来源:
现代中文学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困境
《重逢》
丁玲
“囚困经验”
女性革命
《魍魉世界》
-
描述:
《重逢》,是丁玲领导西战团时期为了进行抗日文艺宣传而急急挥就的独幕话剧。它通常被放置在丁玲不特擅长的戏剧创作序列而长期不甚被研究者们注意。然而,《重逢》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抗日宣传作品,而是富于浓郁文学意味的"女性革命"文学创作。本文结合丁玲的回忆录《魍魉世界》,尝试分析革命女性隐秘的"囚困经验"如何被充分调动、融于女性文学生命的抒写中,这使《重逢》成为了真实呈现革命女性生命困境的革命文学作品。
-
战争中的女性:以安娜·西格斯笔下的女性人物为例
-
作者:
黄丹晗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安娜·西格斯
女性角色
战争文学
-
描述:
安娜·西格斯是享誉世界的反法西斯作家,民主德国文学的奠基人,她以丰富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在二十世纪德国文学史上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西格斯以犹太人、共产党人和左翼作家三重身份参与了德国最动荡的一段历史,即一战、二战和“两个德国”的分裂时期。西格斯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主要集中于长短篇小说,以此鼓励德国人民反对法西斯和阶级压迫,追求民主和自由。作为一名女小说家,西格斯创作了大量女性人物。这些角色从年龄、身份到性格、意识形态都各异,但是她们都生活在战乱中的德国或欧洲,不管她们如何艰难地挣扎和选择,流亡或是坚守,反抗或
-
中国封建传统中女性命运的反思:论丁玲延安前期女性主义思想的局限与发展
-
作者:
黄丹銮
彭小燕
来源:
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延安前期的女性文学创作
丁玲
人道主义关怀
女性主义思想
-
描述:
集中在1940年、1941年相继问世的《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夜》,是丁玲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对延安社会的沉重剖析,它们延续了丁玲30年代的女性文学创作。在以往的研究当中,人们多批评了丁玲为"贞贞"、"陆萍"所设置的光明前景。这两位女主人公的结局确实折射出丁玲女性文学创作的局限性。然而,从反思封建文化这一层面横向比较这三部小说,则可以看出丁玲的女性主义思想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深邃发展的。丁玲延安前期女性文学创作的价值,在于它拓宽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的路向,使女性文学创作走向更深沉宽广的人道主义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