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不同的时代 不同的人生
作者: 陈健   昌杰   来源: 飞天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方法   比较方法   比较文学研究   女主人公   男权社会   平行比较   传统道德   民族文学   苔丝   小说  
描述: 平行比较是比较文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平行比较方法提倡文学跨国“共时性”研究,即将那些相似、类似、卓然可比,但是并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文学,两个(或多个)不同民族的作家,两部(或多部)属于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异同,并导出有益的结论。 《德伯家的苔丝》是19世纪末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杰出作品之一,这部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苔丝十六岁时被亚雷诱奸,后因失贞被丈夫抛弃,最终因杀死亚雷而被处死的悲剧故事。苔丝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突出的女性形象之一。《我在霞村的时候》是我国著
美国电影《律政俏佳人》评析
作者: 孙婷婷   来源: 飞天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职业女性   男权社会   女性特质   不平等   娜拉   美国社会   美国电影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女性自我意识  
描述: 美国电影《律政俏佳人》自从2001年上映以来深受广大影迷的喜爱,电影通过对金发尤物艾利的喜剧人生的描绘,诠释了男权社会的隐性不平等对艾利的影响和阻碍,继承了英国女作家莱辛开创的女性主义道路,通过轻松的故事情节的安排,塑造了一个快乐、积极向上的美国甜心,采用明褒实讽的手法批评了美国社会在各个方面压抑女性自我意识的不平等和歧视,但由于男权社会从根本上无法解决娜拉出走之后的问题,只能给观众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男权意识下压抑扭曲的灵魂
作者: 张昊   来源: 社会科学论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芙蓉   左倾错误   权力体系   男权话语   男性话语   男权社会   女性意识   男权意识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一、引语 古华的《芙蓉镇》在反思“文革”的众多文学文本当中,堪称是最为深刻和真实的一个。正如著名评论家雷达在《一卷当代农村的社会风俗画》中所指出的那样:“《芙蓉镇》写得真,写得美,写得奇。”[1
从沃克夫人的失踪看华盛顿·欧文的女性观
作者: 王莉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文学   历史传记   男权社会   瑞普·凡·温克尔   女性观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华盛顿·欧文   男性   短篇小说  
描述: 一、引论华盛顿·欧文是第一个获得国际声誉的美国作家,被视为美国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随笔、短篇小说和历史传记使他成为当时美国最负盛名的作家。《见闻札记》是他最著名的作品,其中的《瑞普·凡·温克尔》和《睡谷的传说》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魔鬼和汤姆沃克》改编自中世纪德国民间传说中浮
向父权社会宣战:美狄亚形象分析
作者: 毛虹方   来源: 群文天地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复仇   文学作品   男权社会   男权文化   美狄亚   社会标准   文化背景   女性形象   歌队  
描述: 在父权制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总是被塑造成温柔体贴的形象,但是欧里庇德斯的戏剧《美狄亚》却打破了这一成规,用新的视角阐释女性的个性与生存,塑造了一个不符合男权社会标准的女性——美狄亚,整个剧本围绕美狄亚的复仇展开故事。
霍桑《红字》中的女性主义解析
作者: 张乐平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北美殖民地   女主人公   男权社会   生态女性主义   霍桑   海丝特   红字   女性形象   清教社会   丁梅斯代尔  
描述: 霍桑作为19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小说和心理小说的先驱人物之一,其创作以北美殖民地新英格兰为背景,深刻地反映了处于殖民统治之下的北美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宗教信仰。霍桑于1850年出版了《红字》这部成名作,使他一跃成为美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两姐妹》:男权视角中的女性话语
作者: 李渝   来源: 飞天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印度社会   男权社会   女性话语   男权中心   传统社会   泰戈尔   女性地位   两姐妹   视角   女性形象  
描述: 泰戈尔的中篇小说《两姐妹》(1933)关注家庭与婚姻,从两性关系的视角来描写人物性格的特征与变化.在伦理与爱情婚姻的矛盾纠葛中,接受了西方思想的作家采取了中庸之道,以宽恕、和解来化解三角情感关系的悲剧和惩罚,突出表现了印度社会女性的悲剧、抗争与选择,于传统社会中发出了女性的声音、表达了女性话语,但又在故事结局上隐现印度传统男权社会的话语优势.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意识
作者: 王莹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末世情怀   曹七巧   男权社会   生命体验   女性意识   张爱玲作品   女性命运   家庭   女性形象   倾城之恋  
描述: 张爱玲是官宦家庭的后代,是封建制度没落后的见证人,同时也是受害者,过着有太阳的地方使人瞌睡,阴暗的地方有古墓的清凉的生活,他的感情是残缺的。因此,在张爱玲作品中,他写的都是港沪社会里没落的半官半宦人家的小姐少奶奶们。在这些人身上有着作者自己的人生体验。通过这种生命体验,我们对张爱玲笔下
男权社会的“他者”——也谈《台北人》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吴爱萍   来源: 华文文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理论   社会性别   “他者”   男权社会   《永远的尹雪艳》   女性角色   西方女性主义   白先勇   《台北人》   女性形象  
描述: 男权社会的“他者”——也谈《台北人》中的女性形象
凸显与遮蔽:不同性别视角审视下的女性——从《红颜》到《做头》
作者: 吕树梅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   男权社会   女性意识   影片   丈夫   性别视角   女性形象   上海女性   小说   家庭主妇  
描述: 凸显与遮蔽:不同性别视角审视下的女性——从《红颜》到《做头》
< 1 2 3 ... 26 27 28 ... 33 34 3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