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男权文化】搜索到相关结果 207 条
-
论王安忆《长恨歌》中的女性意识
-
作者:
李章凤
来源:
牡丹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立场
《长恨歌》
男权文化
王安忆
女性身份
文学创作
选美比赛
女性命运
一个女性
两性和谐
-
描述:
王安忆的《长恨歌》展现出了对王安忆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对女性命运的关照与探索。这部作品通过讲述主人公王琦瑶的故事,表现出了王安忆对女性命运的看法,同时也表现出了王安忆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即对女性命运的同情、对两性和谐的展现以及对女性身份的构建。因此,本文通过解读与剖析《长恨歌》,诠释王安忆在文学创作中流露出的女性意识。文革后的中国文坛,出现了女性文学这道鲜明而独特的风景线。女性作家通过自己的作品,不仅
-
女性文学批评的原则
-
作者:
李玲
李修建
来源:
陕西教育(理论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原则
女性批评
女性文学批评
男权文化
男性人物
性别关系
女权主义
女性主义批评
和谐
-
描述:
一批评的原则:女性批评与美学标准李修建:各位朋友周末好,现在网聊开始,今晚我们请到的是北京语言大学的李玲教授,网聊主题为“女性文学批评的原则”,下面先请李老师就该主题的基本观点作简要陈述,然后大家进行提问交流。李玲:女性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是以两性平等和谐为价值理想,批判文学想象中所存在的种种霸权意识。由于已有的文化具有深厚的男权积淀,当下的女性文学批评必然更倾向于确认文学想象中的女性主体意识、批判文学想象中的男性霸权意识。也就是说,强调两性和谐不应该以牺牲平等这个正义立场为前提,而恰恰要把两性平等作为两性
-
浮出历史地表的黑人女性世界--读艾丽斯·沃克的《紫颜色》
-
作者:
王文胜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文学
妇女主义
《紫颜色》
男权文化
发展成长
女性意识
黑人女性
女性文学
艾丽斯·沃克
姐妹情谊
-
描述:
艾丽斯·沃克是美国当代文坛上颇有影响的黑人女作家,她的长篇小说《紫颜色》曾荣获美国文学界的两项大奖——普利策小说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记得艾丽斯·沃克曾说过她的这部小说“忠实地保存了我祖裔文化的某些方面——譬如说,我祖父母和父母的语言,并且真实地描绘了20世纪初乃至今天不幸仍然存在的世界现实的一个明确无误的方面——男人对女人的压迫。”确实,仅沃克举出的这两点就足
-
网络耽美:传统社会性别身份的复制与再现:以《凤于九天》为例
-
作者:
王冬梅
来源:
学习月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说类型
漫画界
男权文化
叙述模式
异性恋
文学城
言情小说
女性创作
日本近代文学
性别身份
-
描述:
网络女性文学中有一种特别叛逆的小说类型—耽美文,它起源于日本。耽美最早是出现在日本近代文学中,是"唯美、浪漫"之意,战后被用于日本漫画界,指BL(boy’s love),后少女漫画用来描述男性同性之恋,上个世纪90年代末传入中国。网络上的耽美文数量也很巨大,仅晋江文学城有20万部之多。《凤于九天》是耽美作家风弄的一部架空历史的穿越耽美小说。文章从2004年在晋江文学城连
-
性别视角的转换和女性主体性的“滑落”——女性文学从小说到影视的文化反思
-
作者:
胡慧翼
来源:
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朱天文
女性立场
男权文化
池莉
红玫瑰与白玫瑰
文化反思
《倾城之恋》
性别视角
爱的权利
女性主体性
-
描述:
性别视角的转换和女性主体性的“滑落”——女性文学从小说到影视的文化反思
-
莱辛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及象征意义
-
作者:
何英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男权文化
生存意义
女性主义文学
西方女性
象征意义
人类精神家园
女性主义意识
诺贝尔文学奖
《金色笔记》
-
描述:
2007年,88岁高龄的多丽丝·莱辛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标志着女性主义文学在21世纪成为主要的文学思想。在这个世纪,女性文学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在文学的舞台上,一直以来都是男性主导,男性成为统治人类精神家园的主宰,然而,女性作家的不断出现为这个舞台增添了无限色彩,体现了在新世纪男女平等的思想,也表现了两性之间的和谐共存与相互理解,为提升人类的生命价值和
-
女性自审意识的衍进和文化批判的局限——论张抗抗三个时期的女性写作
-
作者:
顾玮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批判
外部世界
张抗抗
21世纪初
男权文化
发展轨迹
20世纪80年代
女性写作
自审意识
女性文学
-
描述:
梳理20世纪女性文学的发展轨迹,我们发现女性写作有着两条并行不悖的主线:一是对男权文化搭建而成的外部世界的反叛与颠覆,一是对女性自身文化痼疾的冷峻审视与批判。以历时性的眼光来看,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到21世纪初的三个时期,张抗抗的作品表现出从人道主义价值探寻、理想主义话语倾吐到人性丰富、和谐的精神性寻觅过程。与同时代的许多女作家一样,她的“作品序列有如镜像一般清晰地映照着新时期的文学流变,准确生动地切入着当下的文化语境,因此她的小说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社会象征行为’的现实寓言”。不仅如此,作家力图在
-
被疏离与模糊的女性主义意识-以林白小说为例重评90年代的女性私语化写作
-
作者:
陈娇华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私语化
90年代
男权文化
林白小说
女性人格
女性写作
作品
“我”
女性主义意识
女性文学
-
描述:
被疏离与模糊的女性主义意识-以林白小说为例重评90年代的女性私语化写作
-
男性关怀:从母性到文化策略
-
作者:
易光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策略
文化功用
女性作家
创作行为
男权文化
两性对抗
女性主义批评
《纪念》
女性文学
女性文化
-
描述:
男性关怀从母性到文化策略易光写作本文至少缘于两个决定性动因。一是赵玫发于1996年春的小说《偿还》。这个短篇是一个线索单纯的关于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是那种读者习常见到而又乐此不疲的题材:爱和性,秋是小有名气而又约略有几分潦倒的画家,简是有残疾...
-
女性意识的诗意把握
-
作者:
王慧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欲望
女性作家
男权文化
现象分析
女性意识
诗意把握
女性小说创作
女性文学
城市女性
徐坤
-
描述:
女性意识的诗意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