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男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226 条
-
从广告中你看到什么样的女人
-
作者:
刘谊人
王锋
来源:
广告大观(综合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线抽样
大城市
电视广告
性别歧视
女性角色
监测网络
性别分析
广告类型
女性形象
男性
-
描述:
去年8月,中国第一家“妇女传媒监测网络”诞生了。这一机构以《关于我国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研究》为题,在全国5个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兰州)开展“观察”,观察对象是这五个城市6:00至10:00的全部广告。观察历时四个月,广告总数一级抽样结果为4878条,二线抽样结果为1200条。之后,网络对观察结果做出了以下结论。从广告类型与性别分析我们可
-
大众嬉戏中的性别偏执——论女性在喜剧艺术中的地位
-
作者:
陈林侠
来源:
艺术广角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失衡
喜剧精神
生存状态
喜剧性
情感认同
观众心理
女性参与
女性形象
男性
喜剧艺术
-
描述:
喜剧艺术作为美学类型从本质上讲是拒绝女性参与的,在影视喜剧中出现了广泛的严重的性别失衡。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拒绝并不是说将女性形象完全地排斥在喜剧之外,事实上,女性作为人物形象,几乎在所有类型的影视剧中都不可或缺,影视喜剧也不例外。女性
-
关于女性批评的批评
-
作者:
楼益龄
来源: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批评
女性作家
生命存在
女性创作
性别意识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女性阅读
女性主义
男性
-
描述:
关于女性批评的批评楼益龄当人类不再回眸伊甸园的蛮荒时,男性和女性就携手创造了人类的历史,面对自身,人类从不否认性别是繁衍生命的两种符号;可面对社会,在某些时候,某种情形下,人类却自作樊笼式地下了太多的非自然属性的定义,性别角色的变异在社会特权的赋予和...
-
古典小说中妖女、神女形象的透视
-
作者:
赵冬梅
来源: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中国古典小说
女子
宋人话本
性行为
太平广记
女性形象
男人
冯梦龙
男性
-
描述:
(一)《太平广记》《古今说海》中均有“白蛇记”。其一《李黄》篇,载李黄被一白衣美女所诱,在其家“一住三日,饮乐无所不止”,回到家中就“身重头旋”,卧床不起,后来被子底下的身体竟全化为血水。其二说,唐元和中,凤翔节度使李听的侄子李琯,被白蛇变化的美女所诱,与其同宿,第二天早晨回家,头痛难忍,不多时“脑裂而卒“,死于“蛇妖”之害。宋人话本《西湖三塔记》载:杭州有三个妖精,幻化成美女迷惑男人,害死多条人命。后来被奚真人擒获,镇压在石塔
-
“她世纪”的中国广告回音壁——从数据中发现新走向
-
作者:
胡晓芸
郑丽萍
来源:
广告大观(综合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广告
日常活动
广告业
中国大陆
回音壁
数据显示
角色定位
女性形象
男性
性别角色
-
描述:
第八届中国广告节在去年10月底落幕后,一系列的相关介绍文章和研究文章都出来并过去了。仔细阅读后,笔者发现其介绍和研究的落脚点基本上在于对中国广告的宏观发展形势判断和广告的创意表现等方面的评价。的确,一年一度的中国广告节,作为中国大陆最权威、声势最浩大的奖项,对中国大陆广告行业的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它评判过去一年中中国大陆广告业的作为,评出符合其标准的优
-
话说中国男女平等
-
作者:
刘丽华
来源:
兰州学刊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务劳动
社会劳动
男女平等
女性异化
妇女解放运动
中国妇女
妇女回家
大邱庄
女性形象
男性
-
描述:
建国后,“男女平等”作为不容质疑的社会公理,成为妇女解放运动中女性为追求与男性同样权利而奋斗的一种准则。“男女平等”的口号在中国比西方更为宽泛化和绝对化,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我们自认为已经解决或
-
教育是有性别的吗?
-
作者:
廖申展
来源:
师道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师
语文教材
性别文化
中国教育
性别刻板印象
社会文化
性别视角
历史教材
女性形象
男性
-
描述:
数千年历史积淀的男尊女卑、男优女劣的传统观念已深深浸染了中国的土地,伴随着空气和水吸进我们的身体。对女性的歧视和虐待在现实中存在于我们社会的各个方面,在教育这一最不该有这种现象的领域,这一现象却表现得最根深蒂固,以至几乎使我们对此毫无觉察。在现行教材处理上,这种歧视现象随处可见。难道,教育是有性别的吗?
-
中国古代文学的贞妇美女形象——男性德色二元取向和女性心灵双重悲哀的艺术符号
-
作者:
周晓琳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规范
发展进程
美女形象
文学作品
艺术符号
封建伦理
中国古代文学
女性形象
产生与发展
男性
-
描述:
有着自身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因此,它在中华民族发展的不同阶段中获得过不同的历史特质。在中国古代,男性对社会统治权的掌握使得社会的道德规范与个人的道德实践笼罩着男尊女卑的巨大阴影,并
-
一个中国文学原型的重现——《白涡》的一种解读
-
作者:
周吉本
来源:
宜宾学院学报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血肉联系
文学原型
文学形象
自我意识
中国文学史
文化心理
形象塑造
女性形象
男性
文化环境
-
描述:
文学形象的构成渗透着作家的自我意识,是作家内在精神因素的外向投射。然而,作家也是人类民族时代的一员,从他诞生之日起,就必然有意或无意地受其古代积累而来的文化和环境的熏陶浸染,与历史和现实发生千丝万缕的血肉联系。在创作中,当他凭主观愿望而仅想表现某种精神观念的时候,由于文化的沉淀,人类共同经验的蓄积,实际上已包含了超出自已主观性的作为集体、民族乃至人类普遍的东西。作家
-
开垦你自己的“家园”
-
作者:
陶咏白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画家
绘画语言
男女平等
现实生活
双重性
中国画
女性文化
女性形象
男性
文化体系
-
描述:
作为文化的女性绘画,它本身具有双重性,女性文化是总体文化的社会存在,她既是总体文化成员,又有她自己特有的领地。英国两位人类学家秀利·阿登那和埃德汶·阿登那认为:在男权文化体系中女人构成了一个“失声的集团”,其文化和现实生活圈子与(男性)主宰集团的圈子的相重合,却又不被其完全包容。这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