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家务劳动】搜索到相关结果 35 条
-
家庭政治与女性的从属关系——论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伯明翰学派女性研究
-
作者:
于钧博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务劳动
劳动力再生产
伯明翰学派
身份认同
-
描述:
伯明翰学派将女性从属问题放置于政治经济学和阶级理论的框架中,是马克思主义与性别研究相结合的有益尝试。马克思理论将政治压迫与经济剥削相联系的观点并不能直接揭示女性从属地位与家务劳动的关系,研究者认为
-
家务贡献补偿制度的解构与重塑
-
作者:
吴琦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务劳动
婚姻法
家务贡献补偿制度
劳动价值
-
描述:
家务贡献补偿制度是2001年我国《婚姻法》修正案增设的一项制度,该制度已实施10多年。由于制度设计上存在缺陷,导致司法实践中的低效与悬置,阻碍了立法价值的终极实现,无法有效地保护离婚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了避免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尴尬局面,有必要在对其进行充分解构的基础上,扩大适用范围,考量计量方法,重塑制度设计,提高司法实践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
法定夫妻财产制的社会性别分析
-
作者:
范灵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家务劳动
法定夫妻财产制
社会性别分析
非常法定财产制
-
描述:
社会性别理论是随着妇女运动的进行而不断被人们所接受和发展的,社会性别是与生理性别相对应的,在英语中分别以gender和sex表示,它认为男女两性的社会差异并不来源于生理差异,而是由社会所构建的,代表了男人和女人之间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的差别。社会性别一经提出,就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它弥补了之前“生理性别”、“男女平等”等理论的缺陷和不足,成为了妇女运动的“有力武器”。而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不仅仅留于此,它在法学、社会学、历史学等领域都以一个新兴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为学者所推崇。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第四次
-
女性,要当心着被物化的陷阱
-
作者:
质数
来源:
羊城晚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新闻报道
女性回家
家庭生活
家务劳动
有性
电视广告
监测报告
陷阱
女性形象
男性
-
描述:
女性,要当心着被物化的陷阱
-
性别的包容
-
作者:
钟秀
来源:
中华读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家务劳动
实施与评价
生态女性主义
女性休闲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云南人民出版社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包容
性别
-
描述:
性别的包容
-
广告片里的“好女人”
-
作者:
倪骏
来源:
中国妇女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广告片
家务劳动
汰渍洗衣粉
好妈妈
女明星
喋喋不休地说
淡妆浓抹
女人
女性形象
洗发水
-
描述:
广告片里的“好女人”
-
女性的舞台:社会还是家庭
-
作者:
王晓涛
来源:
中国经济导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家务劳动
社会劳动
舞台
弱势群体
女性研究
妇女回家
企业的用人自主权
大邱庄
家庭
根本不可能
-
描述:
女性的舞台:社会还是家庭
-
社会新闻中女性形象的跨文化解读
-
作者:
申志永
来源:
新闻战线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务劳动
社会新闻
媒介研究
社会地位
女性形象塑造
女性问题
社会角色
社会行为
性别意识
家庭暴力
-
描述: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文化转型的不断深入,女性的社会地位较之以前有了很大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在行业里崭露头角,并不断刷新成绩。男女在社会行为及社会地位上的差异日渐缩小,女性主义媒介研究在学界逐渐成为一个热点议题,并取得了一批理论成果。对中西方社会新闻报道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进行跨文化的深层次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探索不同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下女性形象的差异及女性问题产生的
-
打上我们的印记——商标与澳大利亚的联系
-
作者:
王长恕
约那·费斯贝思
来源:
档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务劳动
男性形象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
澳大利亚
印记
民族主义的兴起
商标
商品价值
动物形象
女性形象
-
描述:
打上我们的印记——商标与澳大利亚的联系
-
报纸媒体新闻受众女性缺位成因探析
-
作者:
高叶
来源:
唯实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务劳动
综合新闻版
文化程度
成因探析
女性问题
女性形象
新闻受众
新闻工作者
专业职务
纸媒体
-
描述:
报纸媒体新闻受众女性缺位成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