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诗笔、画笔、史笔--《红楼梦》艺术探索之一
作者: 徐缉熙   来源: 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楼梦   史笔   语言艺术   艺术探索   艺术想象   诗笔   曹雪芹   黛玉   大观园   女性形象  
描述: :轹古切今,难与并能。曹雪芹不但是伟大的散文家,而且是一位卓越的诗人。他那“传神文笔”饱含着浓郁的诗情,可以说一下笔,笔端就流出诗意。他还是一位大画家,所以他似乎是用画笔来描绘他所钟情,所悲悼的人
从《芙蓉女儿诔》看屈原《离骚》对曹雪芹的影响
作者: 赵怀仁   来源: 大理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离骚》   楚辞观   中国文学史   《红楼梦》   贾宝玉   芙蓉女儿诔   屈原   作品   曹雪芹   女性形象  
描述: 曹雪芹的天才作品《红楼梦》中,也可以看到这种影响。如果说屈原的作品如丽日当空,则曹雪芹的作品像明亮的慧星,交相辉
关于小红:读《红楼梦》札记
作者: 谢广田   来源: 北方论丛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闺秀   《红楼梦》   压迫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曹雪芹   丫环   札记  
描述: 曹雪芹感慨于“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不愿使其泯灭,在《红楼梦》里塑造了许多女性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又是极其错综复杂的:同是闺秀,有压迫者与被压迫者;同是被压迫者;有甘心屈从的,也有宁死不屈的;同是丫环,有对奴才事业无比艳羡的,也有不屑一顾,嗤之以鼻的。
超越凡俗追求理想的新女性-也谈莎菲
作者: 许坤荣   来源: 鞍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莎菲   玛丝洛娃   托尔斯泰   追求理想   福楼拜   奥涅金   林黛玉   曹雪芹   女性   普希金  
描述: ·托尔斯泰《复活》中的玛丝洛娃和《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福楼拜《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曹雪芹《红楼梦》中的林黛玉……都是历久不衰的宏篇巨制中的女主人公.这里我所要论及的女性形象,是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这篇小说于1928年一经发表,就使丁玲成为继冰心之后在当时文坛上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了.它
从系统整体性原则再探钗黛形象
作者: 张璇   白贲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宝钗   系统整体性   整体思维   系统思维   《红楼梦》   钗黛形象   整体性原则   林黛玉   曹雪芹   再探  
描述: 《红楼梦》问世后,书中对峙的两位女性形象,林黛玉、薛宝钗孰为更美?成为人们争论的热门话题,以至晚清有两位老夫子,为薛、林之褒抑,“一言不合,遂相龃龉,几挥老拳……”此争至今未息,究竟是“扬黛抑钗”,抑或是“歌钗弃黛”,成为红学史上的一桩公案.诚如刘梦溪所说:“只要《红楼梦》还有读者,此一公案便会永远聚讼下去.”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遂相龃龉,几挥老拳”的现象呢?近读刘梦溪所著的《红学》云:“宝钗圆融,黛玉孤傲;宝钗宽平,黛玉尖刻;宝钗随分从时,黛玉目无下坐;宝钗藏,黛玉露;宝钗曲,黛玉直;宝钗冷,黛玉热,这些
一个悲剧女性的悲哀──我看可卿
作者: 辛宇华   来源: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评论者   秦可卿   “淫妇”   爱情悲剧   《红楼梦》   女性悲剧   女性艺术形象   悲剧女性   曹雪芹   女性形象  
描述: 一个悲剧女性的悲哀──我看可卿
红楼脂粉英雄谈之十—— 秦氏——一个朦胧的意象
作者: 季学原   来源: 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价值   脂粉英雄   秦氏   警幻仙子   《红楼梦》   贾宝玉   小说家   曹雪芹   女性形象   贾珍  
描述: 一、秦氏是淫妇的典型吗? 秦氏是淫妇的典型吗?这是本文首先要触及的问题,为此,我须声明:本文不是为秦氏作道德翻案文章。本文试图研讨的是怎样解读
“女子无才便是德”考议
作者: 斯迈   来源: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子教育观   美的语言   薛宝钗   浮生六记   《红楼梦》   批判封建主义   曹雪芹   女性形象   教育思想   封建文人  
描述: “女子无才便是德”考议
《红楼梦》中的裙子
作者:   来源: 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回写   形象的塑造   《红楼梦》   刘姥姥   贾宝玉   女性服饰   人物个性   曹雪芹   林黛玉   时代女性  
描述: 《红楼梦》是以女性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除了第一主人公贾宝玉之外,曹雪芹把他最精美的笔墨都用于女性形象的塑造;在塑造女性服饰形象时,精心描写了多种多样的裙子。但曹雪芹又没有像李汝珍写《镜花缘》下半部那样把灯谜的各种知识都塞进作品,而完全是为塑造人物形象、凸现人物个性服务的。试举几例如下:
试论林黛玉的精神美
作者: 王志   来源: 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世界   薛宝钗   贾宝玉   香菱   林黛玉   精神美   大观园   曹雪芹   宝黛爱情悲剧   西施  
描述: 曹雪芹呕心沥血,用理想和现实、用历史和未来、用智慧和热情塑造出来的,活在读者心中的一颗明亮、美丽的星星。 林黛玉究竟美在哪里呢?不少人如痴如醉地把审视的目光投向她那独特的形容:“两重似蹙非蹙笼烟眉
< 1 2 3 ... 6 7 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