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聊斋志异》《镜花缘》女性形象异同论
作者: 尚继武   来源: 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镜花缘》   《聊斋志异》   女性形象  
描述: 《聊斋志异》《镜花缘》中女子均有容貌美丽动人、才华诗情横溢等特点,都是在男性文化观照下的虚构形象。这两个女性群体还存在以家庭为中心与以女科考为目标、女(母)性世俗性与女性雅士化、个性的丰富性与性格的群体性等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源自两部作品的外部与内部社会文化、作家对女性的心理体验和作家创作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微妙区别。
论“四大奇书”中女性形象的嬗变及其成因
作者: 朱全福   来源: 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四大奇书”   嬗变   成因   女性形象  
描述: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是作者演绎故事的工具和表达小说意图的传声筒。《西游记》中的突出表现就是小说中女性形象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伦理道德与人的情感欲望相互对立,女性虽然仍没能逃脱陪衬的命运,但她们的形象已不再模糊不清,她们的情感、欲望已有真情流露。《金瓶梅》中的女性形象已成为小说的主角,且个性鲜明;女性的情欲和本能,女性的命运和痛苦都在小说中得到酣畅淋漓的展现。这是之前的小说在女性形象塑造上所无法企及的一个高度,也为清代曹雪芹《红楼梦》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女性“缺席”的判决:论《西游记》中的女性形象塑造
作者: 张红霞   来源: 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塑造   西游记   女性形象   主观意识  
描述: 《西游记》中的女性形象,从凡间女人、天上女神到下界女妖,都鲜明地体现了作者对女性的主观态度。这些女性形象,是在现实女性“缺席”的情况下,任由作者按其男权观念进行塑造的,她们的言行都是作者意识的反映,她们的道路也都是作者为其特意设计的,她们是作者头脑中不同类型的女性模型在作品中的显现。
扭曲的人生 畸形的形象:略论明清艳情小说的女性形象
作者: 刘琦   来源: 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代   艳情小说   明代   古代文学   女性形象   性角色   性心理  
描述: 明清艳情小说是我国古代文学遗产的一个独特部分,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展示了她们不同的性心理和个性,也揭示了她们的悲惨命运,但囿于传统道德,被视为“淫妇”“荡妇”而予唾弃。本文认为,这些形象事实上已超越了道德范畴,切入了人的本性层面,因而是一个需要正视的社会、文化问题,而不仅仅是道德问题,只不过封建时代无法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而已。
男性人格理想的载体:清代小说中“男性化”的女性形象略论
作者: 聂春艳   来源: 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化”的女性形象   文化专制   尊女抑男   人格困境  
描述: “男性化”的女性形象在清初至清中叶小说中的频繁出现,与尊女抑男的创作倾向密切相关。这既是传统哲学中的自然人性观思想变异在文学形象中的体现,也是社会现实中的男性人格困境在文学话语中的反映。而清代小说中“男性化”的女性形象,正是借男性“本体”某种程度的“介入”,从而突破了传统女性形象的固有模式。
扭曲的人生,畸形的形象:略论明清艳情小说的女性形象
作者: 刘畸   来源: 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   明清时代   文学评论   人物形象   小说   女性  
描述: 明清艳情小说是我国古代文学遗产的一个独特部分,塑造了众多女性的形象,展示了她们不同的性心理和个性,也揭示了她们的悲惨命运,但由于传统道德,被视为“淫妇”“荡妇”而予唾弃.本文认为,这些形象事实上已超越了道德范围范畴,切入了人的本性层面,因而是一个需要正视的社会、文化问题,而不仅仅是道德问题,只不过封建时代无法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而已.
评吴圣昔对明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论述
作者: 吴秀华   来源: 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清小说   中国文化   《诗经·国风》   文学思潮   《儒林外史》   传统女性   扭曲灵魂   文化角度   关系问题   女性形象  
描述: 《明清小说与中国文化》是一部从文化角度探讨明清小说与中国文化的关系的著作。著作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总论部分,是作者从总体上把握明清小说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问题;二是分论部分,作者从明清小说关涉中国文化的十个方面入手,分别就明清小说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问题做了具体的论述。“为巾帼扭曲灵魂谱
浅论《儒林外史》中王三姑娘的追求
作者: 夏爱军   来源: 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三姑娘   以死殉夫   青史留名  
描述: 《儒林外史》塑造的女性形象中有一位王三姑娘。在丈夫去世后,王氏不顾公婆规劝,执意绝食,最终身亡。以死殉夫之举令王三姑娘获得朝廷旌表,并获准在门头建牌坊,其牌位亦得以进入节孝祠。牌位入祠日,阖县绅衿前来祭祀,盛况空前。王三姑娘的以死殉夫表明,有清一代,清政府虽不鼓励妇女在丈夫去世之后自杀,然因能在"青史上留名"以及给所在家庭及家族带来巨大声望,仍促使许多女性在丈夫去世之后选择以死殉夫。
从“二拍”的女性形象看明代后期女性文化的演变
作者: 曹亦冰   来源: 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初刻拍案惊奇》   小说研究   《二刻拍案惊奇》   明代   凌濛初  
描述: 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以下简称“二拍”),是明代后期继冯梦龙“三言”之后问世的两部短篇白话小说集。“二拍”在创作倾向上,与“三言”大体相同,在艺术上两者亦在伯仲之间。所不同的是:“二拍”的创作力度大大超过了“三言”。现存七十八篇作品,基本上都是凌氏个人创作的,虽然有一些作品取材于唐、宋、元、明的小说戏曲史料,但都经过精心加工过的,实属新创之作。因此,在“二拍”的作品里突出地表现出浓厚的时代气息和鲜明的思想倾向。
《隋唐演义》的女性观
作者: 蔡美云   来源: 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隋唐演义》   女人祸水    
描述: 与古代其他历史演义小说相比,《隋唐演义》在创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女性在作品中占据了比较重要的位置,并塑造出了一批性格比较鲜明的女性形象。该书表现出来的女性观极为复杂,其中既有进步的一面,也有迂腐、保守甚至落后的一面。作者热情地赞美了女性的才与智,肯定了她们追求婚姻自主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女性在历史上的作用,但同时又站在男性的立场,用传统的价值尺度衡量女性,因此对女性赞赏的同时又有诋毁,甚至丑化,在对女性的总体认识上重蹈了"女人祸水"的覆辙。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