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女性主义的跨文本写作与阅读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权力话语   西方现代戏剧   男性话语   女性主义研究   跨学科   女性主义者   女性研究   女性话语   话语方式   规训  
描述: 女性主义的跨文本写作与阅读
女性文学研究的现实境遇
作者: 林丹娅   来源: 光明日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女性主义理论   文学话语   女权运动   女性话语   女性研究   女性主义批评   八九十年代   女性文学研究   现实境遇   理论话语  
描述: 女性文学研究的现实境遇
女性文学的新探索
作者: 余三定   来源: 文艺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基本类型   本质特征   女性立场   新时期   女作家   多元化时代   女性话语   研究对象   新探索   新女性  
描述: 女性文学的新探索
电影《蓝色茉莉》中的女性话语与女性形象
作者: 杨淑芳   杨锐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热爱生活   下午茶   上层社会   女性话语   在底层   少年时代   寄养家庭   不如意   女性特征   知识女性  
描述: 《蓝色茉莉》中主要塑造了茉莉这个热爱生活、活泼开朗、美丽优雅但又充满矛盾的一位女性形象。她受教育程度很高,是一位典型的知识女性。一直处于上流社会的茉莉,对爱情、生活要求、婚姻的需求非常独特,可以说是一位追求完美的女性,但其的生活非常坎坷,丈夫对爱情的背叛,对她的不忠,使得茉莉的情感世界完全倒塌,而之后对对生活的选择,可以说她已经完全失去了一切。故事的最后丈夫事业失败,随后自杀而亡,养子也弃她而去,甚至
大众媒体女性形象的塑造:以《锵锵三人行》为例
作者: 李可贝   万龙华   来源: 青年记者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批评   欲望化   三人行   性别歧视   歧视现象   女性话语   女性形象塑造   新闻受众   传播主体   三重  
描述: 当前,女性在大众媒体传播中存在着明显的被歧视现象。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鲍海波教授在《新闻传播的文化批评》一书中总结出女性在大众媒体传播中的三重缺席:1.新闻传播主体的缺席,即女性话语权的缺失
男性建构下的女性形象:论佩德罗·阿尔莫多瓦电影的女性表达
作者: 李婧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建构   导演   性表达   女性话语   女性题材   女性形象   男人   男性   女性主义  
描述: 佩德罗·阿尔莫多瓦是西班牙的著名导演。他的所有电影都可用他的一部影片的名字来概括——《激情迷宫》。阿尔莫多瓦的电影都是关于欲望的,影片中的主人公大多都是女性,所以被很多人称为"女性电影"。尼采说过,男性为自己创造了女性形象,而女性则模仿这个形象创造了自己。"女性形象基本上是由观看者根据在场的缺席,根据在场的他者想象出来的。"(马藜《视觉文化下的女性身体叙事》,四川大学出版社)从远古算起,女性形象从来都不是客观存在的女性,她是由男性的一根肋骨所创造出来的,一开始就被注入了男性的思想意识。所以女性形象都被自觉
这些女人不寻常——韩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张瑞   来源: 电影画刊(上半月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主人公   电影节   韩国电影   韩国人   女性话语   女性形象   现代女性   女性主义   性别  
描述: 90年代以来,亚洲影视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发展新趋势之一是韩国电的迅速崛起。在一大批风格鲜活,题材新颖.影像丰富的韩国影视佳作中.也不乏一些以女性意识与与视角拍摄和通过建立更接近妇女情感体验的手法来审视韩国电影中多元化的女性形象的影片!并且很多影片更在本土或国际电影节上得到了认可与嘉奖:《种女》(1986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漂流欲室》(第19届布鲁塞尔电影节大奖).《密阳》(第60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邀请作品).《情事》(洛杉矶新港电影节最佳亚洲电影奖),《我的野蛮女友》(第39届韩国电影大钟奖最
论《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与女性角色之间的关系
作者: 陈娟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奥菲   恋母情结   女性角色   女性话语   翁则   女权主义   人文主义思想   利亚   乔特  
描述: 《哈姆雷特》在整个文学史乃至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在莎士比亚的这一鸿篇巨制中,承载的是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强调的各种理念。"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文雅的举止!"人文主义的光辉之下,莎翁强调人性的解放,但是,诚如Elaine Showalter所说,这种解放与女性无关。莎翁笔下的哈姆雷特与奥菲利亚以及乔特鲁德之间的关系,就是这种观点的明证,悲剧的男性形象的树立,往往是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弱化来实现的
乔治·爱略特女性意识初探:从《米德尔马契》中的女性人物谈起
作者: 夏文静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辉煌成就   女性批评   完善人格   女性意识   回归家庭   女权主义者   女性话语   多萝西娅   婚姻理想   女性人物  
描述: 由于在作品中塑造的新女性形象,爱略特被看做为女性争取平等权利的先驱,但她笔下的女性又往往无法逃脱回归家庭的命运,无法像她本人一样在事业上取得辉煌成就,这又令一些女权主义者视她为女性的叛徒。这些毁誉参半的评价使得她成为女性批评领域难于定义的人物。本文试聚焦爱略特创作后期力作《米德尔马
性别文化建构视阈中的文学想象
作者: 王迅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建构   男权文化   女作家   小说创作   文学想象   女性话语   女性写作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魔术师  
描述: 杨映川是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广西青年女作家,但从她的审美经验和叙事姿态来看,我们似乎很难把她完全归类到"70后"女作家的阵营中。与一般的"70后"女作家相比,杨映川的小说创作没有步"美女写作"、"私人化写作"的后尘,无法认
< 1 2 3 ... 13 14 15 ... 19 20 2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