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美国梦的幻灭与女性“罪责”
作者: 储修友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说情节   文学话语   美国梦   女性主义  
描述: 文章采取女性主义的视角,对《马丁·伊登》和《了不起的盖茨比》进行细读,指出其在艺术形式上如何着意安排事件,编织出具有因果关联性的小说情节,从而建立起“男主角/女主角”这组二元对立的角色关系。这些“文学惯例”经过情节的编织隐藏在经典文本中,成为父权制社会中文学话语的基本内容之一,且不断通过“文学权力”生产着关于女性的“知识”,塑造着父权制社会中被贬抑的“他者”女性形象,强化着不公正的女性身份认同。
女性文学与精神书写
作者: 况军   来源: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话语   精神书写   女性写作  
描述: 从上世纪20—40年代到90年代,相当部分女性作家一直注重对女性精神世界的书写和提升。近些年来,一批“美女作家”用“身体书写”涂抹着文化泥潭,无论对文学创作还是精神启迪,都起着某种腐蚀和伤害的作用。女性写作应该成为与世界进行精神对话的方式。
建构“新中国妇女”:对1949-1956年《新中国妇女》的话语分析
作者: 冷琪   来源: 厦门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学话语   《新中国妇女》   理论话语  
描述: 本文以1949——1956年《新中国妇女》杂志为分析文本,从女性与民族国家角度出发,剖析在民族国家建立后,国家试图建构什么样的女性形象,这个女性形象是怎么构建起来,以及为什么要构建这样的女性形象。在论述过程中,本文以美籍以色列学者伊瓦·戴维斯的性别与民族理论作为理论前提。伊瓦·戴维斯认为谱系、文化、公民是民族主义计划和性别关系有关的三个面向,并详细辨析了民族主义是如何通过这三个面向达到建构女性的目的。在运用伊瓦·戴维斯的性别与民族理论的同时,笔者明确意识到中国历史语境的特殊性,所以也并不完全拘泥于伊瓦·戴
女性文学研究的现实境遇
作者: 林丹娅   来源: 光明日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女性主义理论   文学话语   女权运动   女性话语   女性研究   女性主义批评   八九十年代   女性文学研究   现实境遇   理论话语  
描述: 女性文学研究的现实境遇
写给女性文学研究的诗:评常彬教授《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1898—1949)》
作者: 王心   来源: 出版广角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话语   女性话语   治学方法   女性文学研究   流变   女性问题   政治语境   历史境遇   中国女性   文学理论  
描述: 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的常彬教授的《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1898—1949)》一书,以恢弘大气的学术胸襟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方法纳古今中外女性文学理论和作品于笔下,为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全书分为五章,一线贯穿"女性:历史境遇的‘空白之页’"、"1920年代:女性话语的多元彰显"、"1930年代:女性话语在合流中的隐显错陈"、"1940年代:不同政治语境下女性话语的分化和
世纪末:女性文学话语的复归与重建
作者: 周艳芬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话语   女性作家   新时期   女作家   女性意识   王安忆   女性话语   “女性文学”   女性创作   女性文学  
描述: 世纪末:女性文学话语的复归与重建
破茧成蝶的美丽:评常彬教授《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1898-1949)》
作者: 张丹   来源: 商业文化(学术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话语   文学作品   作者   教授   中国女性文学   女性文学研究   流变   批评方法   凌叔华   百家争鸣  
描述: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女性文学研究再次掀起高潮,以孟悦、戴锦华、李玲等为代表的学者们纷纷取得了非常丰硕的研究成果,从而开创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
世纪末:女性文学话语的复归与重建
作者: 周艳芳   来源: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话语   女性作家   新时期   女作家   女性意识   王安忆   女性话语   “女性文学”   女性创作   女性文学  
描述: 世纪末:女性文学话语的复归与重建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