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文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115 条
-
论20世纪40年代的女性文学——兼评丁玲与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叶松青
来源:
三明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丁玲
女性文学
战争
-
描述:
20世纪40年代的连绵战火使女性文学创作发生了变化,女性性别意识更加深化,女性写作形态更加多样化,女性文学呈现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并且有了地域差异——国统区与解放区。围绕国统区与解放区的女性文学的代表——丁玲和张爱玲谈谈战火中的女性文学。
-
在清醒与迷茫中艰难前行:简论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心路历程
-
作者:
郭启维
来源: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两性形象
女性文学
再生关系
-
描述:
女性文学自上世纪80年代走向繁荣以来,出现了一个颇有意味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女性形象越来越独立、大胆;另一方面男性形象越来越失去光彩,变得毫无用处。耐人寻味的是,伴随这趋势而来的不是作品整体氛围的明亮,女性为自己前进步伐的欢呼,而是作品调子的越来越悲观。本文透过这看似悖论的表层现象探讨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心路历程。
-
女性文学这个概念
-
作者:
刘思谦
来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现代性
女性文学
历史性
-
描述:
女性文学这个概念的命名在研究界表现出难堪的失语状态,现有的几种女性文学概念共同的问题是忽略了女性文学这个概念的历史性与现代性内涵。只有在人类历史由传统的母系制到父权制再到近现代由传统的封建父权社会向现代自由民主社会的转型过程中,才有可能出现属于女性自己的文学。这是一个女性主体在文学中由长期缺席、不在场到逐渐出席、在场的过程。把女性主体性作女性文学这个概念的基本内涵,并把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诞生的以人的发现、女性的发现为精神血脉的五四女作家群的出现,作为我国女性文学的开端,而把这之前由晚明开始直到晚清和民国初期
-
“十七年”女性文学的伦理学思考
-
作者:
谢纳
来源: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伦理
女性文学
-
描述:
文章试图从女性社会角色、家庭角色、两性关系、“母爱”情结四个方面探讨“十七年”女性文学伦理道德观念对传统伦理道德的解构,旨在从伦理道德表象入手,挖掘“十七年”女性文学有别于五四时期和新时期女性文学的重要特征。
-
70年代联邦德国女性文学管窥
-
作者:
李昌珂
来源:
国外文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经验
妇女解放
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
-
描述:
70年代,联邦德国文学出现阵容强大的女性文学写作潮流。女性作家们用文字作载体,建构自己的女性话语空间,追求妇女自由、平等和解放的理想,表达的方式五色缤纷不拘一格,对认识和了解联邦德国文学的发展轨迹很有意义。
-
“五四”传统与新时期女性文学
-
作者:
乔以钢
来源:
江汉论坛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四”传统
新时期
女性文学
-
描述:
“五四”时期启蒙主义的现代性信仰并没有提供一套性别语言,使研究者能够在启蒙思想内部描述出妇女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事实上,“五四”启蒙主义思潮对中国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影响是综合、复杂的:它一方面赋予此期女性创作以“人”的主体精神的高扬,另一方面却也同时规定了女性问题提出的限度。
-
关于高校女性文学课程建设的理论思考
-
作者:
乔以钢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课程
女性文学
性别
-
描述:
近年来,大陆部分高校开设的女性文学课程将性别范畴引入文学。与一般文学类选修课相比,这门课程有其独特之处:它在性别与文学的交汇点上把握课程内容,使之成为女性的、文学的、文化的有机结合体。三者的具体关系或可表述为:以女性为主体,以文学为本位,以文化为基石。
-
边际写作:跨世纪女性文学的身份认同
-
作者:
黄发有
来源:
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边际写作
女性文学
审美形态
-
描述:
世纪之交 ,中国女性文学呈现出边际写作的精神格局。面对共同的精神困境 ,不同的女性表达营造出多元共生的审美态势 :以女性群体“她们”为本位、代女性立言的写作 ,旨在构建具有宏大叙事意味的母系寓言 ;以女性个体“她”为本位、自我独白式的写作 ,采用诗化的艺术手段呈现“私人”风景 ;以人性化的“我们”为本位、表现人间情怀的写作 ,通过与男性的潜在对话凸现女性化的“自我”
-
女性文化、女性文学及其对男权文化的消解
-
作者:
董淑铭
来源:
求索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文化
消解
女性文学
-
描述:
19世纪是一个女性文学群体崛起的时代,特别是英伦三岛。这些女性作家要在男权文化背景下进行创作,面临着很多困难,但她们仍以各种方式述说着女性的遭遇,对男权文化进行消解。乔治.爱略特便是典型的一例。
-
论新时期女性文学对疾病主题的表现
-
作者:
孙海芳
来源:
河南社会科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
疾病主题
女性
-
描述:
文学与疾病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如果从性别差异出发,我们会发现女性作家作品中的疾病主题与男作家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与患者的角色、自我意识发生关系。在女作家笔下,女性的疾病成了受害的隐喻,女性的疾病与女性的角色冲突、与女性性别紧密联系了起来。新时期女性文学对疾病主题的表现则主要集中在女性的生理疾病方面,病妇形象更多地患有生理意义上的疾病,遭受着身体病痛的折磨。在这些作品中,疾病变成了一个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思考生存方式的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