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165 条
-
《诗经》女性的色彩描写
-
作者:
李炳海
来源: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婚姻爱情
象征意义
庄重和谐
《诗经》
素衣
女性形象
先秦理性精神
周代女性
扬之水
色彩描写
-
描述:
《诗经》女性的色彩描写李炳海《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许多最富于感性和精神性的东西,都是通过色彩描写表现出来的。女性形象在《诗经》人物群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描写她们的时候更是离不开色彩调遣。这些用色彩刻划女性的诗篇,一方面再现了那个时代的习...
-
三仙姑与曹七巧人物形象辨析
-
作者:
陈兴
来源: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七巧
张爱玲
包办婚姻
爱情悲剧
喜剧性
封建婚姻
赵树理
人物形象
女性形象
三仙姑
-
描述:
三仙姑和曹七巧均属于悲剧性的女性形象。但由于作家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创作意图的差异,使这两个女性形象产生了不同的审美效果:三仙姑的悲剧带有浓郁的喜剧性,从而淡化了悲剧的美学意义;曹七巧的命运以悲剧而终,具有权强的审美效应。前者受现存道德观念所囿,后者才是悲剧的本质所在。
-
朱彝尊之爱情词的美学特质
-
作者:
叶嘉莹
来源: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情词
朱彝尊
《花间集》
女性语言
美学特质
期待视野
咏物词
《蕃锦集》
艳词
女性形象
-
描述:
朱彝尊之爱情词的美学特质叶嘉莹早在一年多以前,我曾写过一篇题为《论词学中之困惑与(花间)词之女性叙写及其影响》的长文。在那篇文稿中,我曾就女性形象、女性语言,以及男性作者在女性叙写中所无意流露出来的双性心态,探讨过《花间》词所形成的一种美学特质。以为...
-
现代美国妇女的困境与自救:论当代美国女性小说
-
作者:
罗婷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当代美国
女性小说
女作家
自我意识
美国妇女
普拉斯
美国女性文学
现代美国
女性形象
-
描述:
美国女性文学兴起于19世纪末,以凯特·肖班的《觉醒》为代表作,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作品开始客观地反映妇女的不幸遭遇和朦胧的反抗意识。到本世纪60年代,随着新女权运动的到来,美国女性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女作家。她们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渴望表达自己的心声,小说便成了她们倾诉感情、表露思想的最佳方式。她们以自身特有的生活经历,反映妇女属于男性的屈辱境遇和被压抑的心理状态;以独特的视野和创造,表现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独立存在的价值。本文将从当代美国女性小说的角度论述现代美国妇女从消极
-
寻找被逐者的精神家园(试论新时期中国女性电影的文化意蕴)
-
作者:
范志忠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 电影、电视艺术研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精神家园
新时期
母亲神话
父权社会
父权制度
父权文化
女性创作
弗洛伊德
女性形象
-
描述:
寻找被逐者的精神家园──试论新时期中国女性电影的文化意蕴范志忠西方女性电影及其理论,产生于西方的后现代文化语境。1971年发行放映的四部纪录片《成长中的女性》、《珍妮之珍妮》、《三生命》和《女性的电影》,标志着女性电影实践的开始;其后,诸如劳拉·穆尔...
-
维多利亚盛世的女性悲歌:狄更斯与萨克雷笔下的女性群象
-
作者:
李鸿泉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群象
狄更斯
《艰难时世》
维多利亚时代
蓓基
性格特征
荒凉山庄
女性形象
《大卫·科波菲尔》
萨克雷
-
描述:
狄更斯与萨克雷都创作于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时期。在英国一派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中,他们代表了两种不同的风格。从他们笔下的女性群象可以看到在以太平盛世著称的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妇女的命运和社会生活的特点,了解这两位作家在创作思想与风格上的特色。 狄更斯笔下的女性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理想人格型。有《老古玩店》中的
-
在非人的磨难中倔强地高昂起头颅——析《我在霞村的时候》中的贞贞
-
作者:
夜平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本鬼子
莎菲
游击队
小资产阶级
劳动妇女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个性解放
《我在霞村的时候》
女性形象
解放区
-
描述: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女性形象画廊中,丁玲短篇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中的主人公贞贞,以其鲜明的独特的个性,区别于其他或痛苦挣扎,或忍辱负重、或狂热追求、或犹豫彷徨、或消沉绝望,或堕落沉沦、或抑郁激愤乃至走向变态的五光十色的女性形象,放射出灼目的光彩。这不仅因为她所遭受的凌辱与损害极为残酷的,更因为她有一颗从非人的侮辱与磨难中挣扎着向上向善向美的倔强不屈的灵魂。在她那百摧不折的生命力和生命元气中,不仅涵含了浑厚的历史、文化容量。而且作者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揭示了广搏的社会内容,提出了尖锐敏感的现实问题。
-
维多利亚时代的三个叛逆女性
-
作者:
吴晶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查尔斯
《苔丝》
20世纪
《法国中尉的女人》
约翰·福尔斯
维多利亚时代
罗彻斯特
莎拉
女性形象
女性自我意识
-
描述:
十九世纪的维多利亚人和本世纪的英国人都曾对维多利亚文化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审视和评判。在三部英国小说,哈代的《苔丝》、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以及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中,三位作家不约而同地站在女性的视角上,对维多利亚文化进行不同意义上的批判。
-
女性神话的重建: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简论
-
作者:
罗婷
来源: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父权制
女性神话
女性经验
当代西方
女性主义者
女性文学传统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写作
女性形象
-
描述: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颇具革命意义的、全新的文学批评模式。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概括论析了西方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风貌:一是解析男性本位的神话;二是建构女性文学的王国;三是理论上的反思。
-
神圣的祭奠(论女性在中国电影中的位置)
-
作者:
陈晓云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 电影、电视艺术研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女性导演
中国电影
女性独立
中国当代电影
女性意识
女性命运
价值取向
女性解放
女性形象
-
描述:
神圣的祭奠──论女性在中国电影中的位置陈晓云文化的发展时常显示出一种悖反现象。在数千年漫长的中国历史中,“男尊女卑”几乎成为一种一以贯之的文化传统,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即使在女性地位已然有了根本改观的今天,这种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地存在着。相反,...
<
1
2
3
...
8
9
10
...
15
16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