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国女性百年自画像
作者: 董慧萍   来源: 中外文化交流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表达方式   中央美术学院   自画像   女性自我   美术创作   自我形象   女性形象   美术馆   中国女性  
描述: 日前,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萧淑芳艺术基金联合主办的《自我画像:女性艺术在中国(1920~2010)专题展》在北京展出。该展以"自我画像"为核心,对20世纪中国女性美术加以梳理展示。所谓"自我画像",狭义指画家以自我为摹写对象
包容和宽大——神异的母性之光——《百年孤独》中的乌苏娜和《第九个寡妇》中的王葡萄形象对比
作者: 彭明坤   来源: 职业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亲形象   女主人公   葡萄   加西亚·马尔克斯   文学形象   百年孤独   母性   哥伦比亚   女性形象   寡妇  
描述: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巅峰之作,本书以其魔幻与现实的完美结合,通过布恩迪亚一家七代人的经历和马孔多镇的时代变迁,浓缩了哥伦比亚、拉丁美洲乃至现代世界19~20世纪上半页风云变幻的历史,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教材文化中的社会性别研究:以江苏教育、北京师范大学、语文三个出版社语文教材为例
作者: 张溢   向蓓莉   来源: 今日教育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偏见   社会性别意识   语文教材   社会性别公平   性别刻板印象   中小学教材   女性形象   性别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   教材编写  
描述: 教材文化是体现在教材内容及教学活动中的社会文化,代表着社会权威的知识、价值和观念系统,其显性与隐性规范、价值观均渗透着国家及社会为青少年社会化所选择的特定内容。一方面,教材文化直接反映出社会的主流文化和强势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它对社会文化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小团圆》与张爱玲
作者: 谢佳贝   来源: 群文天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文学作品   女性意识   基本的   人生起点   女子   深层意识   中国文坛   女性形象   男权制  
描述: 张爱玲,她一身绸缎旗袍,斜侧着,一个奇女子。她的奇,不光在于她身世的坎坷迷离,不光在于她作品中的悲戚爱情,更在于她对于我们这一代人一种女性深思的影响。尽管张爱玲已经过世了十多年了,但她在中国文坛的影响力丝毫没有减弱,而她那敏感的强烈的女性意识也在她的作品中淋漓尽致的展现,也许是因为张爱玲在人生起点上恰恰没能有效的建立起对外界的基本的信赖感,才使她在作品中不禁表现出一种感情上的"缺失",她笔下的女性大多在"旧"的社会中展示出"新"的生活姿态,而这种"新",则又深藏于那种"旧"的深层意识中,在传统的男权制社会
命运注定的女性:浅谈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的女性题材创作
作者: 呐喊   来源: 荣宝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拉斐尔前派   罗塞蒂   但丁   女性角色   十九世纪   女性题材   堕落女性   女性形象   油画   绘画创作  
描述: 十九世纪的英国诗人画家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1828-1882)是拉斐尔前派(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绘画总是与其个人经历、体验有莫大的联系,画家对现实苦闷的表露有些是通过女性的境况来传达,有些是与著名的男性人物(例如意大利诗人但丁、哈姆雷特)①的同
近代狭邪小说影响下的郁达夫小说中的两性格局
作者: 吴萍萍   来源: 北方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主人公   女主人公   近代   小说创作   郁达夫小说   狭邪小说   子模式   男尊女卑   替代性满足   女性形象  
描述: 郁达夫是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产生过重要影响。他是以反叛性著称的,然而正是其大胆的暴露与鲜明的反叛性使得大多数研究者往往忽略了传统文化对他产生影响的一面。事实上,郁达夫是一位有着浓厚的传统气息的现代作家,传
女鬼小倩及其爱情故事之流变
作者: 柯倩婷   来源: 书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鬼   女主角   导演   恐怖片   蒲松龄   浪漫爱情   爱情故事   婚生子   女性形象   电影特技  
描述: 今年两部《倩女幽魂》先后上映:吴思远斥巨资修复的《倩女幽魂》(1987年徐克监制、程小东导演)四月登场,叶伟信执导的新《倩女幽魂》紧随其后。一部是经典的鬼怪恐怖片,另一部是新鲜出炉的东方魔幻大片,视觉震撼自不待言,爱情故事也浪漫感人。但我心里始终疑惑,小倩到最后为什么要消失呢?相比起来,蒲松龄让女鬼小倩因着人类生活的熏陶而成为人,与宁采臣结婚生子,难道不是更美好的憧憬?
命运的囚徒:《绿房子》中的女性群像
作者: 任爱红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多角度   结构现实主义   西班牙   巴尔加斯·略萨   长篇小说   女性群像   女性形象   房子   诺贝尔文学奖  
描述: 201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有"结构现实主义大师"之称的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乃当代西班牙语文学的代表人物。他采用新颖多样化的立体结构,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拉美国家的社会现实。《绿房子》(1965)是继成名作《城市与狗》之后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曾获西班牙文学批评奖、委内瑞拉罗慕洛·加列戈斯国际小说奖。作品以秘鲁北部城市皮
性别面具下的权力话语:谈阎真《因为女人》的性别立场
作者: 梁巧娜   来源: 阅读与写作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由选择   男性作家   女主人公   阎真   面具   性别立场   爱情   知识女性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一阎真的小说《因为女人》自2007年出版至今,关注与评论一直未有淡薄。尤其是高校中的女生,对小说的关注呈现出愈来愈热的趋势。她们议论的内容,多是关于小说的女主人公柳依依的性格与命运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也有许多女生由柳依依的命运推而广之联想到诸如女性价值或女性解放等其他更深远的问题的。她们的议论和思考,也更加扩大了小说的影响。不得不承认阎真有一种超常的想象力,借助这种想象力,从未涉足官场的他成功地完成了《沧浪之水》这部能洞察官场风云气色的现代官场小说。而作为男性作家,他又借助于这份超人的想象力,成功完成了《因
青春往事:陈子作品解读
作者: 邹跃进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格物致知   艺术趣味   审美效果   自然流畅   基本的   艺术语言   女性形象   艺术魅力   造型手段  
描述: 2008年以来,陈子以近似传统白描的方式为最基本的造型手段,创作了一批表现年轻女孩形象的作品。与她过去的工笔人物画作品比较,这批新作从材料、手法到艺术趣味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知道,在当代画坛上,陈子的工笔人物画的独特之处在于既承续了唐宋以来仕女画格物致知的严谨造型,沉着而又华美的色彩等传统,同时又以水墨的表现方法施色,在浓淡交融、墨色互渗的画面上,形成自然流畅、温润华滋的审美效果。但在这批新作上,陈子舍繁就简,用充满艺术魅力的线条,辅之以少许的浸染和涂绘,在黑白两极对比的画面上,创造了一种清新、纯净、极
< 1 2 3 ... 79 80 81 ... 85 86 8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