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从烦恼人生到感悟温情:解读池莉中篇小说《她的城》
作者: 王敏杰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气息   高潮时   池莉   烦恼   创作意图   中篇小说   小说家   人生   女性形象   鞋店  
描述: 池莉发表在《中国作家》2011年第1期的中篇小说《她的城》,在《中篇小说选刊》2011年第2期"实力小说家专号"头条转载。她在介绍小说的创作意图时这样写道:"现在物质很高潮,精神很灰暗;从前政治很高
论李劼人小说自然主义色彩的巴蜀风情
作者: 刘阳扬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方色彩   地域特色   蔡大嫂   小说创作   自然主义文学   成都地区   四川地区   大河小说   地方特色   女性形象  
描述: 李劼人的小说以"大河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为代表,反映了以成都为中心的整个四川地区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剧烈的社会动荡与思潮变幻,因此,其作品被评论者划为"历史小说"一类。不过,作者除了对宏阔的结构、繁多的人物和真实的历史画面摹写外,李劼人小说中同样不可忽略的一点就是浓郁的地域特色。作为土生土长的成都人,李劼人怀抱对家乡的热爱,用平民的眼光欣赏丰富多彩的巴蜀文化,通过"风俗画"般的场景描写和带有
蝶恋花——从徐志摩诗歌中的花意象看其女性观
作者: 朱佑红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桃花   百合   花意象   女性观   徐志摩诗歌   文化内涵   现代汉语   女性形象   玫瑰色   潜意识  
描述: 新月诗人徐志摩流传于世的诗歌中,最为脍炙人口的莫过于情诗。在他的情诗中往往有个潜在的女性抒情对象。这个抒情对象大多数时候是隐藏在“我”的抒情独白中,但也有一部分诗歌让女性形象浮于文本之上。这些作品在描写女性形象时,大量使用了花的意象,表现了徐志摩特有的女性观。孟悦、戴锦华在《浮出历史的地表》一书中分析了中国男性作家多喜欢将女性比作花的潜意识,指出:“历代文人们对女性外观想象模式上的大同小异,尤其表现在一个历史悠久的修辞手法上,即将所写女性形象‘物品化’,借物象象喻女性外观。”“毋庸置疑,这种修辞方式中流露
《名作欣赏》2008年总目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赏析   唐人小说   欣赏   解读   中篇小说   长篇小说   重读   孙绍振   女性形象   短篇小说  
描述: 《名作欣赏》2008年总目
1980年代的青春与精神书写:评于晓丹长篇小说《一九八○的情人》
作者: 王春林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年女性   中国作家   叙事方式   正文   小说文本   小说作品   长篇小说   毛榛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描述: 让我自己都始料未及的是,翻开《当代》杂志2009年第2期之后,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居然会是于晓丹的长篇小说《一九八○的情人》。于晓丹,哦,这个于晓丹就是那个我记忆中的于晓丹么?没问题,应该是的。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总觉得于晓丹这个名字,对于那些曾经经历过那难忘的
似火朝霞烧长夜——重读巴金的《寒夜》
作者: 康鑫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意义   曾树生   汪文宣   巴金   内心世界   新女性   家庭   女性解放   现代女性   女性形象  
描述: 在巴老逝世不久,重读他的经典之作《寒夜》,当我的神经再一次被女主人公曾树生的生活、命运触动时,我惊喜地发现巴老是少有的一位真正尊重女性、关怀女性的作家,因此,我更因热爱女性的巴金而感动。对于《寒夜》女主人公曾树生的评价历来是存在分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认为她是自私的,动摇的小资产阶级女性;二是认为她和汪文宣一样是遭黑暗社会迫害以致沉沦的小知识分子;三是认为她是害了别人的受害者。笔者认为以上观点都过于片面。巴金曾对《寒夜》中的主要人物说过这样的话:“……主要人物,我会同情。但是我也批评了他们每一个人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作者: 张凌江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女性特质   文学作品   女性知识分子   永恒女性   女性学   方方   女性形象   文化观念   女性主义  
描述: 方方的中篇小说《树树皆秋色》①以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显示了作家高超的叙述技巧,更因其撩开了女性学者情感经历的“神秘面纱”,吸引着读者的“窥视”热情。女作家方方一向主张“超性别写作”,而她的中篇小说《树树皆秋色》似乎是一个“特例”。从表面上看,它是一篇“经典”的“女人写”,“写女人”的女性主义文学作品。实则不然。本文将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出发,对这部颇受美誉的作品进行解读,更准确地说是“解构”———解构文学叙事对现实女性学者虚假形象的一味认同,进而指证由于“女性意识”这一女性“主体性”理念的缺失,女性作家笔下的
重构女性与世界的关系:翟永明《女人》组诗简论
作者: 伍明春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经验   重构   独立性   抒情话语   女性形象   女性主题   女性主义   艺术个性   汉语诗歌   世界  
描述: 【推荐理由】翟永明是中国当代诗坛最具艺术个性的女诗人之一。自1980年代以来,她的诗歌创作展现了巨大的语言活力和自觉的探索意识。《女人》组诗是翟永明的成名作,也是当代汉语诗歌的一部重要作品。最令人瞩目的是,《女人》组诗对于女性主题的抒写,既超越了那种小女子式的闺怨和感伤,也不同于男性诗人笔下的他者想象,而是以一个亲历者的身份,深入发掘幽暗而丰富的女性经验,苦心孤诣地塑造一个丰满、自足的女性表达主体。这个主体试图摆脱男权强势话语庞大阴影的笼罩,从而争取一种旨在重建女性话语空间、重新命名世界的独立性。
告别性别“战争” 寻找人类精神“原乡”——对“她世纪”中华女性文学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
作者: 王红旗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压迫   男权文化   女作家   原乡   西方女权主义   女性文学   人类精神   知识女性   战争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是站在文学"她世纪"的起点上,对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中华女性文学进行回眸与反思、观察与分析。以国内与海外女作家的代表作品为例,论述当代中华女性文学发展与性别、商业、消费的多重复杂关系。重新审视男权文化"性别怪圈"对两性造成的心理压抑,西方女权主义与性别理论的局限造成的断裂、错位与遮蔽。进而从中华女性文学的深层关联、精神互动与审美个性中,发现其新生态、新走向、新愿景,以及对世界女性文学发展的影响。
韩东:这些年
作者: 马知遥   路哓冰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韩东   诗歌风格   新生代诗歌   短诗   爱情题材   爱情诗歌   女性形象   意象   松树   代表  
描述: 唱歌的人在户外在高寒地区仰着脖子把歌声送上去就像松树把叶子送上去唱着唱着就变成了坚硬的松木一排排的———格《列高里圣歌》韩东的《关于大雁塔》代表着新生代诗歌的高度,而那冷静的解构风格使得他的诗歌有着动人的哲学高度。看似取消传统取消崇高取消意义,但在解构的同时他建构了属于自己的哲思方式。而近二十年过去后,韩东的诗歌更加冷静而且简洁。对待世事的豁达和沧桑之后的领悟都让他的诗歌多了温情少了冷漠,多了宽广的爱情少了憎恨,而且诗歌中形而上的表达已经不着痕迹,每一首都在多次体味后埋藏对生命和历史的思考。就像《格列高里
< 1 2 3 ... 12 13 14 1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