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小说文本】搜索到相关结果 13 条
-
王安忆小说文本中的女性写作姿态分析
-
作者:
梁菁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忆
女性写作姿态
小说文本
-
描述:
本文采用女性主义批评模式,揭示了王安忆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所透露出的作者本人具有的“女性意识”,并分析了王安忆的女性写作姿态所呈现出的特点。全文共分三大部分和一个结语:第一部分主要是对“女性写作”等概念作基本的界定和阐释,并简要回顾了中国女性写作的发展历程,提出王安忆在这历程中具有重要地位。第二部分通过对王安忆主要作品的具体分析,透视其文本中深含的女性意识和女性立场。第三部分则概括了王安忆女性写作姿态的特点,着重揭示其矛盾立场产生的根源。结语对本文观点作了总结,王安忆的写作姿态表明她是真正的女性主义者。
-
“女女幼幼”中的精神回归
-
作者:
吴佳燕
来源:
长江文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回归
精神指向
历史文化
大别山
革命战争
湖北浠水
小说文本
泰戈尔
传统女性
女性形象
-
描述:
何存中的小说大多数是"往回看"的。他来自闻一多的故乡湖北浠水,那里有着岿然矗立的大别山,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轰轰烈烈的现代革命战争;他出身于一个耕读传世、饱经沧桑的地主家庭。这些因子浸润到何存中的生命里,为他的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他的小说文本里酽酽渗透着传统意义上的长幼之爱、女性之美,其精神指向就是"回归"。泰戈尔说:"我们一次次地离开,是为了一次次地归来。"任何一种形式的回归总是带有温暖怀旧
-
许地山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原型分析
-
作者:
葛红兵
来源:
吴中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原型分析
《春桃》
许地山小说
生存困境
贞女
宗教情怀
小说文本
圣女
道德困境
女性形象
-
描述:
宗教情怀与现世热情、情与理、爱与义的纠结缠裹构成了许地山小说复杂矛盾的深层景观。这给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带来独特的面貌。作为佛经中“贸鸽”、“饲虎”原型的文学表达,这些女性人物一方面具有圣女的本质,是绝对价值的象征集合,她们是许地山式的救世途径的体现者,另一方面她们又受到男权阴影的侵蚀,在贞操禁忌,仁义孝悌规范的影响下扭曲,表现出圣女与“贞女”的剥离。春桃的生存困境化解了道德困境,但同样面临“美而圣”与“美而贞”的矛盾,它充分体现了许地山式道德拯救的矛盾性。
-
1980年代的青春与精神书写:评于晓丹长篇小说《一九八○的情人》
-
作者:
王春林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年女性
中国作家
叙事方式
正文
小说文本
小说作品
长篇小说
毛榛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
描述:
让我自己都始料未及的是,翻开《当代》杂志2009年第2期之后,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居然会是于晓丹的长篇小说《一九八○的情人》。于晓丹,哦,这个于晓丹就是那个我记忆中的于晓丹么?没问题,应该是的。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总觉得于晓丹这个名字,对于那些曾经经历过那难忘的
-
2010年代的山西长篇小说创作
-
作者:
王春林
来源:
五台山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家干部
作家
山西
小说创作
现代性
小说文本
小说作品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辛亥革命
-
描述:
简略地回顾一下1949年共和国成立以来山西的长篇小说创作,就不难发现确实存在着一个从无到有而且逐渐走向高潮的过程。"十七年"期间,山西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形成了一个后来在文学史上被称之为"山药蛋派"的小说创作流派。从小说文体的角度来看,主要包括赵树理、马烽、西戎、李束为、
-
女性生命的咏叹──评蒋韵长篇小说《栎树的囚徒》
-
作者:
王春林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视点
《栎树的囚徒》
家族小说
家族故事
女性人物形象
小说文本
蒋韵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原创性
-
描述:
女性生命的咏叹──评蒋韵长篇小说《栎树的囚徒》
-
女性生命的咏叹--评蒋韵《栎树的囚徒》
-
作者:
王春林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视点
家族小说
家族故事
苏柳
女性人物形象
小说文本
蒋韵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文革
-
描述:
可以说蒋韵是在进入九十年代之后,也就是说在她的文学写作生涯已经延续发展了十多年之后,才真正步入了自己的艺术成熟期,才真正地提炼融铸出了自我富有独创意味的艺术个性。据称蒋韵对“忧伤”这一字眼十分感兴趣,因而才特别地被毛时安先生的一篇题名为
-
许地山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原型分析
-
作者:
葛红兵
来源: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原型分析
《春桃》
许地山小说
生存困境
贞女
宗教情怀
小说文本
圣女
道德困境
女性形象
-
描述:
宗教情怀与现世热情、情与理、爱与义的纠结缠裹构成了许地山小说复杂矛盾的深层景观。这给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带来独特的面貌。作为佛经中“贸鸽”、“饲虎”原型的文学表达,这些女性人物一方面具有圣女的本质,是绝对价值的象征集合,她们是许地山式的救世途径的体现者,另一方面她们又受到男权阴影的侵蚀,在贞操禁忌,仁义孝悌规范的影响下扭曲,表现出圣女与“贞女”的剥离。春桃的生存困境化解了道德困境,但同样面临“美而圣”与“美而贞”的矛盾,它充分体现了许地山式道德拯救的矛盾性。
-
陈染小说的一种解读
-
作者:
陈巧云
来源: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陈染小说
现代主义神话
女性文本
小说文本
躯体感觉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意识
女性成长
隐含的作者
男性中心主义
-
描述:
陈染小说的一种解读
-
现实的历史性与生命的感知:矫健小说印象
-
作者:
王志华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江东
生命体验
印迹
小说印象
历史沧桑
小说文本
历史与现实
艺术空间
女性形象
历史性
-
描述:
最初认识矫健是在读了他的《老人仓》和《河魂》之后。他以其带有现实印迹的历史沧桑和深刘的生命体验构筑了一个独特的艺术空间。他的小说文本有一种浓重的历史性。这历史性首先是指曾经作为现实存在过的现在的历史。历史与现实是相对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