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创作】搜索到相关结果 30 条
-
镜像中的“他者”:谈奥斯丁笔下的男角
-
作者:
张香萍
来源:
安顺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镜像中的“他者”
男角
女性创作
-
描述:
奥斯丁的创作表明,她深刻地了解男性,了解不可能脱离男女两性之间的联系来理解和表现女性生活和女性心理。男女两性,既是相对独立的性别存在,更是相互映衬、相互依存的人类的一体存在。因此,在她的作品中,男性形象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也不只是女性形象的陪衬。他们在奥斯丁小说世界中不站在舞台中心,不是焦点人物,但依然是不可替代的、深具个性魅力的鲜明形象。
-
属下能说话吗——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的底层劳动妇女形象
-
作者:
刘传霞
来源:
兰州学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属下
劳动妇女
女性创作
主体意识
-
描述:
后殖民主义理论家斯皮瓦克认为属下不能说话,任何自称为属下代言人的叙述实际上都是“狭义上的自我表现”。在现代中国,底层劳动妇女无疑属于“不能说话”的属下,但是,作为底层劳动妇女同性别的代言人,现代女作家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就时常会突破时代话语,逸出传统规范,通过对女性共同的内部经验的描述和展示,对已经成为经典、具有权威性和示范性的男性文本进行消解,部分地传达了属下作为主体、有着自我意识、人生追求的声音和欲望。
-
告别“怨妇”主题的当代女性写作
-
作者:
冯立群
来源: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创作
当代
“怨妇”主题
-
描述:
虽然近几年我国女作家的写作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但女作家们都在自觉地强调自己的性别意识。在“认识你自己”和“女人作为人”的命题下,勇敢地选择向男权中心文化挑战的姿态。她们站在女性立场关注女性生活,关注女性情感,关注女性命运,作品中洋溢着浓重的女性主义激情,塑造出一个个勇于追求经济自主,人格独立的新女性形象,努力召唤实质性的男女平等。
-
性别差异的诗意书写
-
作者:
左惠连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安德森
伍尔芙
女性创作
阴性书写
性别差异
-
描述:
埃莱娜·西苏是法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女性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她将写作创造性地分为“阴性书写”和“阳性书写”,宣扬写作对于女性的特殊意义,鼓励女性进行“阴性创作”,打破男性作家笔下二元对立的菲勒斯逻各斯体系。本文将借助“阴性书写”这一概念,深入对比剖析伍尔芙与安德森著作中的女性形象,从外貌,兴趣,爱好等多角度,解析男女作家对于同一类女性角色塑造的差异及其原因,借此鼓励更多女性响应西苏的号召,进行女性文学写作。
-
现代女性的自我建构——对五四女性自省主题创作的现实性思考
-
作者:
白薇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构
现实性
女性创作
女性形象
五四
-
描述:
本文论及的五四女作家群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现代知识女性群体,她们在创作中表现的现代女性自我建构的过程和特征,对于今天女性主体意识的确立仍具有借鉴意义。
-
李少红:我不愿意被标签化
-
作者:
胡桂安
来源:
中国妇女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女导演
第五代导演
女性意识
女性性别
四十不惑
女性创作
现代题材
电视剧《雷雨》
《橘子红了》
女性形象
-
描述:
李少红:我不愿意被标签化
-
论林白的创作转型及其女性创作路向
-
作者:
刘阳扬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叙述者
生存困境
林白小说
海红
私人化写作
女性创作
女性写作
作品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坛,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无疑给文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女性欲望的细致描写使她迅速成为了"私人化写作"、"女性主义"的代表作家。她的大部分作品都具有浓烈的自传性色彩。从《万物花开》、《妇女闲聊录》、《致一九七五》等作品开始,林白尝试把地域和历史等更宏大的主题引入创作视野之中,这一尝试在《妇女闲聊录》中达到了极致。林白采用看似散淡闲聊的新颖文体,原生态地展现了村妇木珍的自然生活,这部作品"像一株野生的植物,蓬勃、顽强,它自己拔节,按照自己的
-
两性博弈中的败者:论《钢琴教师》中的性别政治
-
作者:
刘燕
李兵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钢琴教师
男权文化
性别政治
女权主义者
克雷默
女性创作
性权力
男权意识
女性生存状态
耶利内克
-
描述:
当代奥地利先锋女作家埃尔夫丽德·耶利内克被评论称为女权主义者。在传统的男权文化书写中,女性形象几乎都是按照男性的欲望创造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同样是男性压迫女性的意识形态,而耶利内克创作的目的正是通过对人性欲望的书写,冲破传统男权意识支配之下女性创作的各种束缚。在其作品中,女性总是在两性权力较量中处于败者地位,然而这也正是她所认为的最为真实的女性生存状态的反映。耶利内克本人也承认,她所创作的女性人物,总是
-
自我画像.条贯穿共和国60年女性美术的叙述脉络
-
作者:
姚玳玫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社会主义
新时代
自画像
女性创作
艺术创作
自我形象
女性形象
共和国
美术学
-
描述: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接受现代美术科班教育的女性陆续走上历史舞台。其时学习西画的女性多数以肖像或自画像著称,以此形成她们艺术演绎的主线索。这种现象既与西画技法训练方式相关,更与当时女性的个人主义觉醒相关;更有意思的是,这种自画像方式作为20世纪中国女性艺术创作的一种图式,一直被保存下来,贯穿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60余年的女性艺术创作之中,构成20世纪中国女性艺术表达的一种重要现象。共和国60年,于女性艺术而言,是一个曲折迂回、各时期发展极不平衡的60年。自画像方式在不同历史阶段被潜在或显在地沿
-
“性别与影像:台湾女性电影与跨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
-
作者:
王艳云
来源: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导演
女性身份
影像学
女性创作
纪录片
跨文化研究
女性形象
学术研讨会
台湾电影
-
描述:
近十几年来,台湾女性影像呈现出强劲的势头,特别是纪录片方面,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女性创作者和作品,在台湾本土、韩国、日本甚至是欧美都获得了较高的荣誉。但由于种种原因,台湾女性影像与大陆的联系还比较零散,相关的研究还处于生长的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台湾电影、对